9月25日,清原满族自治县夏家堡镇金家窝棚村,56岁的村民刘兴斌站在地头,冒着小雨向远道而来的“取经团”介绍智慧养菇经验。
刘兴斌身后,是整齐排列的45栋智能数控香菇大棚。大棚里,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50多名农民正忙着采摘、分拣、装车。
“智慧数控系统让传统大棚有了‘智慧大脑’,棚内自动监测调控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香菇始终在最适宜环境下生长,产量高、品质好,不愁卖。”喜获丰收的刘兴斌满脸笑容,他今年种植的63万支菌棒,预计产量可达55万公斤,产值400余万元,销售供不应求。
刘兴斌种了20多年香菇。过去,他每天得往大棚跑好几趟,查看温度、湿度等。如今,他直接在手机大棚数控APP上设定一个温度区间,当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放风器会自动拉开棚顶帘子通风降温;温度过低时,棚顶保暖设备就开始运行,全部实现自动化。
大棚里处处充满科技感。棚内的喷水系统是微喷系统,可以控制10个大棚,浇水10分钟就结束。在灭菌方面,则采用臭氧灭菌方法,既提高灭菌效率又改善了生产环境。
“生长环境好,花菇、白菇等高品质香菇出菇率自然就高,咱家香菇价格差不多是传统香菇价格的2倍。”刘兴斌说,通过技术手段与管理优势,他的香菇中一等菇达到85%以上,一个棚纯利润能达到五六万元,比以往多收入2万元。
近年来,抚顺市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深化食用菌产业创新技术应用,科技特派员手把手教农民科学种菇,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政府帮助咱农民建起智能大棚,有了新技术,想不富都难,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尝到科技兴农甜头的刘兴斌准备明年再建10栋大棚。
高效农业理念不只局限于种植业本身,更延伸到全市食用菌生产的各个环节。在抚顺,一条食用菌产业链,从生产到销售都被各项科技成果赋能:羊肚菌、玉木耳等新菌种种植成功;木耳脆片、香菇酱、食用菌饮料等深加工产品陆续上市;直播带货、网上销售等销售网络逐渐成熟……新技术的应用,催生了一批新农民、新业态。现在,手机成了农民的“新农具”,开网店、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记者 崔振波)
上一篇:海口:房产中介不得以学区房名义挂牌二手房及签订“阴阳”合同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