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投资理财的第一课,都会讲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是,央妈最新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里的关于大众对“风险”认识的结果却让人意外。
《报告》显示我国消费者对风险收益关系认识和风险分散知识的了解有所降低,尤其在风险分散认识上存在着明显短板。“在风险分散方面,仅有48.37%受访者对分散化原理有正确认知,与2019年相比,降低9.71个百分点。”
那么,“风险分散”意味着什么?这个原理对普通人理财投资究竟有什么用?
对“风险分散”的常见误读
关于“风险分散”,最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詹姆斯·托宾提出的“鸡蛋与篮子”理论——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句话基本意思是,在投资理财时,选择有风险差异的产品,进行组合式的资产配置,通过分散风险以达到降低整体投资收益的波动的目的。
但很多人在看到“风险分散”时,往往会自动脑补到“风险消失”,以为只要分散了投资就降低了风险。这是对“风险分散”原理最常见的误读。
要知道,只要制作篮子的材料不变,不管放几个篮子,都是不可能降低篮子破损的风险。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能确保的只是投资理财不会在一个篮子破损的时候就打碎了全部鸡蛋,但这并没有降低篮子破损的几率。
关于“风险分散”第一点你需要清楚的是:所有投资理财行为的风险是一直存在的,分散投资不会让风险“消失”或“降低”,只是降低整体投资理财的收益波动。所以,“风险分散”虽然讲的是投资风险问题,但其实际影响的是投资收益!
第二点需要知道的是,想要“风险分散”发挥其作用,前提条件是有充足的鸡蛋和各式各样的篮子。如果只有一个鸡蛋,就算有再多的篮子,你也只能选择一个篮子;如果你有很多鸡蛋,但是篮子只有两三个,那么也不能很好地分散风险。
普通人理财要不要“风险分散”?
在实际情况中,是否需要进行“风险分散”要从自身的资金多少、能力储备及风险承受能力而定。
目前,大多普通理财者手中可以用来投资的钱,并不满足进行组合投资的条件。例如,一个工资每月结余2000元的“打工人”就不需要考虑分散投资问题,而是考虑要么把钱拿去购买能灵活支取的货币基金以保证自己要用钱时能去得到钱,要么把钱拿去购买没有本金限制的高回报投资,搏一把赚大钱。
就算退一步讲,你手中有不少可以用于投资理财的闲置资金,那么你还需要面对两大难题。
第一,要真正发挥“分散投资”的作用,需要通过严谨、复杂、庞大的金融工程计算,才能找到最佳的配置方案,这意味着需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时间富余。而系统的金融工程计算是大学本科也几乎不会学习到的知识。更别提的是,普通人的时间往往都被工作、家庭占去了大半。
第二,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投资理财渠道有限,虽然有多种多样的理财产品、基金、股票、债券等,也就是虽然这些篮子看起来各式各样,但是制作这些篮子的原材料本质上是相同或者相似的,这给真正做到风险分散提高了难度系数。
同时,每个人承受风险的能力不同。有人虽然有足够的本金,但是非常厌恶风险,不希望看到本金亏损,一旦出现亏损就会心神不宁、焦虑烦躁,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那么考虑“风险分散”就毫无意义了,只需要直接选择银行定期或债券等风险低的产品即可。所以,“风险分散”更适合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去考虑。
归根结底,大多数人理财的目的是实现收益,那么不管是什么理财方式,能达到收益目标的就是好的理财方式,“风险分散”也只是实现收益目标的一种理财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