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点:财政部权威发声:今年财政收入有望恢复性增长 加大力度促消费扩投资
3月1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邀请财政部部长刘昆,以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介绍财政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全国两会前夕,这场发布会展望了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透露了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还回应了面对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和债务压力加大的地方财政执行状况。
刘昆表示,今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地方财政状况预计逐步向好。经济回升将带动财政收入的增加,去年集中实施留抵退税使得基数偏低,这两方面因素将推动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也要看到,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国疫情快速达峰,生产生活秩序恢复进程快于外界预期,部分机构上调了中国2023年经济预期。今年1、2月份PMI重回扩张区间,2月制造业生产景气度进一步提升,印证了当前经济的复苏。不过,当前外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
“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偿债压力加大”的财政平衡术
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3%,受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低于潜在增速。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2022年加大了减税降费力度,推出了以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为主体的减负政策,这加剧了财政收入增收压力。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万亿元,同比仅增长0.6%。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约2.46万亿元,仅留抵退税这一项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12%。这意味着,若没有推出留抵退税政策,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将提高约12个百分点。
除了一般公共预算,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2022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6.69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3.3%。 土地出让收入的缩水,意味着地方可用财力的收紧。从中长期来看,房地产行业告别高速增长年代,意味着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还债来源的相关公共债务偿债压力加大。
刘昆表示,土地出让收入列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主体。从全国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情况看,约有15%左右的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使用。去年土地出让收入出现下降,但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影响是可控的。以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减收约2万亿元匡算,影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财力约3000亿元。另外,土地出让收入是毛收入,收入减少的同时,也会相应减少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因为收支是联动的,所以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刘昆指出,关于债务集中到期的压力,我国2022年法定债务的负债率约为50%左右,这个指标相较其他国家而言是比较低的。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是分布不均匀,一些地方债务风险较高,还本付息压力较大。财政部已督促有关地方切实承担主体责任,抓实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个底线守得住。
刘昆表示,关于地方财政紧平衡的问题,地方财力和它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是一回事,地方40%左右的财力来自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2.1%,但是过去三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平均增长9.3%,这有效弥补了地方本级收入的不足。过去三年地方财政支出平均增幅为3.4%,所以,地方财政是紧平衡状态,但也是总量增加的状态,地方预算执行是比较好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各省份2022年财政收支数据发现,31个省份中仅8个省份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正增长,但是因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31个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均为正增长。2022年各级政府加大了资源统筹力度,比如中央层面2022年加大对特定金融机构和企业利润上缴,规模预计为1.65万亿元。部分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土地、资产、资源等处置力度,通过增加此类一次性收入,来更好实现财政平衡。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2年受疫情、退税政策、房地产市场下行等影响,财政确实处于紧平衡状态。但是,财政在多方筹集资金,中央加大了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实际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是,要警惕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收入下行,出现恶化营商环境的行为。从中长期来看,土地出让收入的回落,可能会提高相关城投的债务风险,可能带来财政金融风险的交叉感染。要应对这些债务压力,短期来看可能要拉长债务期限,降低还债成本;中长期来看需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促进财力和事权与支出责任的更好匹配。
促进消费回暖升级、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2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刘昆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应对这些风险挑战,要求我们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具体而言,“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今年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一方面,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刘昆表示,2023年要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综合考虑助企纾困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进一步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让企业多减一些负担。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教育、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党政机关继续过紧日子,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
许宏才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2023年将合理安排专项债券规模,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将在重点支持现有11个领域项目建设基础上,适量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加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
专项债的放量发行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推动基建投资实现较高增长。2022年全年我国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超过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包括年初预算确定的新增规模3.65万亿元,以及年终决定依法盘活的5000多亿元结存的专项债限额。2022年年初明确了专项债重点投向,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9大领域,年中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支持范围,自此专项债重点支持领域扩至11个。
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还将积极扩大消费。许宏才表示,财政部将落实全面扩大内需战略,激发消费潜能,进一步支持消费市场回暖升级。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激发社会消费潜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现有的资金渠道对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予以支持。对于购置期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降低部分优质消费品进口关税,推动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县域消费扩容提质。支持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扩大农产品的消费市场。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2年财政赤字率为3%,专项债规模3.9万亿元,规模较上年均有所上升。
罗志恒表示,今年我国经济实现5%以上的增长应该没有问题。当前,居民、企业、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在回升,生产生活秩序在加快恢复。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都有望提升,货币政策要求维持稳健,今年通胀不会成为政策掣肘,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继续加大协调力度,诸如政策性金融工具还将继续发力拉动投资。当然,也要做好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精彩推送
- 头条:全国人大代表李楚源:建议春节放假9天 建议元宵节放假1天
- 世界看点:财政部权威发声:今年财政收入有望恢复性增长 加大力度促消费扩投资
- 当前时讯:个税汇算正式开始!有人退税10000元 有人补缴6000元…这两项“费用”也可以扣除了
- 全球即时看!国家医保局:持续扩大药品集采覆盖面
- 每日热闻!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22年度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 【新要闻】C站日报 | 快手38节推出10亿消费券;京东直播推出“SUPER新星计划”
- 最新:2023年全国消费促进月启动 商务部将组织开展百城联动汽车节等活动
- 1月上海实际使用外资23.76亿美元 同比增长13.3%
- 全球简讯:江西:到2025年景德镇陶瓷交易市场成交总额达到200亿元
- 环球快消息!连续两个月 扩张!
- 每日热点:呼和浩特永久方舱医院建设项目公开招标 计划总投资近8千万
- 当前焦点!海南出台破产新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 当前要闻:试水酒屋、开纯茶馆,奈雪走不出“第三空间”?
- ChatGPT火了,元宇宙却凉了?
- 环球焦点!从深圳数字化改革看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 全球热点评!又是1天1亿!春风送暖,天岚率先回归“金九银十”的节奏
- 央行:2月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990亿元
- 【全球新视野】节后硅料价格首降均价跌破24万元/吨 头部厂商看好今年出货量
- 国家医疗保障局:持续扩大药品集采覆盖面
- 即时看!特高压工程首次落点重庆
- 当前视点!国家医保局:坚定不移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持续扩大药品集采覆盖面
- 北交所175家上市公司超九成盈利,70家企业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4成
- 乘联会:2月1-19日乘用车市场零售73.0万辆 同比去年增长16%
- 川渝联动!“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3月开赛 亮点提前看
- 警惕“贷款中介”诱导 多地银保监局提醒消费者认清违规转贷背后风险
- 世界观焦点:元宇宙新鲜事|工信部:将加快布局元宇宙等前沿领域 元宇宙板块涨超3%
- 【世界快播报】61只A股筹码大换手(3月1日)
- 盘活存量资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上交所融资租赁ABS累计发行破万亿元
- 全球实时:乘联会:2月1-19日乘用车市场零售73.0万辆 同比去年增长16%
- 金道科技股东户数连续3期下降 筹码集中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9.24%
- 全球看热讯:工信部:将研究制定促进装备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 每日快讯!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中心招聘简章
- 全球观焦点:国资委:适时出台制度规定及操作细则 探索国有权益份额规范化退出的方式途径
- 世界快播:乐看市场向上前景 超四成私募3月计划增仓
- 【速看料】3月1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55.50元/吨 较前一日上涨0.91%
- 能源基金会邹骥:中国风光产业将会有超乎今天想象的发展
- 世界今日报丨助巴奴起家的产品主义,消费者为什么不买账了?
- 工信部: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 名创优品:学爱马仕开大店,撕“土味”标签
- 工信部:推动重点行业加快兼并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
- 工信部:加强智能化拆解等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水平
- 世界新动态:工信部: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 推动物联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 天天简讯:全面恢复实体展!第133届广交会将在4月15日开幕
- 全球快播:江苏省苏州市中新公证处招聘公证工作人员
- 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人才招聘启事
- 特斯拉投资者日新猜想!新车型、毫米波雷达或为Robotaxi铺路
- 九江银行赣江新区分行2023届校园招聘公告
- 天天热头条丨四川工行践行人才兴业战略 着力锻造金融铁军
- 天天热点!全国政协委员张斌:建议设立新市民住房保障基金
- 天天热头条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诚邀海外高层次人才加盟
- 【快播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校园招聘公告
- “含董量”超标,东方甄选难离董宇辉
- 全球报道:财政部:2023年税费支持政策仍将对稳住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
- 天天短讯!工信部: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 制造大国、网络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 每日简讯:全国政协委员张斌:建议设立新市民住房保障基金
- 今亮点!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前两个月超300家上市公司发布并购重组公告
- 头条焦点:外国游轮时隔近3年停靠日本港口
- 新动态:特斯拉投资者日新猜想!新车型、毫米波雷达或为Robotaxi铺路
- 天天热头条丨211文科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500元”惹争议,眼高手低还是情有可原?新的一年哪些行业最有“钱”景?
- 我国渤海再获亿吨级油田
- 百事可乐,乐不起来了?
- 一举两得!浙江一地出新政:买房+生二孩、三孩,可获补助!100平方米的房子,补助或超2万
- 焦点速讯:黄淮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诚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 211文科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500元”惹争议,眼高手低还是情有可原?新的一年哪些行业最有“钱”景?
- 连续三年!我国渤海再获亿吨级大发现 海洋油气成重要能源增长极
- 国外有茶叶种植吗?红茶比较出名的是哪个国家?
- 高速逆行扣多少分?什么情况下逆行不会被拍?
- 逃犯多少年不追究刑事?逃犯去香港为什么不能抓?
- 公务员有哪些岗位?公务员考试笔试有哪些科目?
- 华商哪个国家比较多?海外华商如何不受伤?
- 人社局的职能范围是什么?人社局和人事局是一个单位吗?
- 互联网开户账号怎么查?网络账号如何保证安全?
- 马尔代夫真的会消失吗?马尔代夫几月份去旅游比较好?
- 限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实行的?限行和限号的区别是什么?
- 东古湖在哪里?东古湖有多少年历史?
- 贝壳研究院:2月重点40城租赁成交量快速增长
- 经济回暖信号:小型企业PMI指数时隔21个月重返荣枯线之上
- 滚动:刚刚 刘昆、朱忠明、许宏才重磅发声!
- 当前热门:英大证券:节后复工复产力度加大是2月制造业PMI主要拉动项
- 平安健康险发布2022年消保年报 去年理赔客户数超60万人
- 焦点要闻: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去年末北京市市场主体存量236.12万户 同比增长5.57%
- 当前报道:上海保险交易所“引资入甬”助力宁波发展
- 世界讯息:PMI升至10年新高,经济全面回升态势更明
- 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全力推动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全覆盖
- 越卖越贵的火锅们,为什么越来越不挣钱?
- 当前速讯:龙湖天著|开局劲销1.5亿,抢跑广州小阳春!
- 天天亮点!-842万!城镇就业人员60年来首次减少
- 每日消息!卓创资讯:多重利多支撑下 3月钢价或震荡上涨为主
- 直播间成演艺行业“第二舞台”:粤剧英歌走出本土,才艺主播收入涨三成
- 环球视讯!宠物消费品市场跨入万亿元赛道 首届宠物嘉年华发布获奖名单
- 天天百事通!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全力推动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全覆盖
- 天天最新:微抖快入局,互联网大厂为什么都去“送外卖”了?
- 全球信息:百万小店拥抱即时零售,谁能淘得第一桶金?
- 当前视讯!卓创资讯:多重利多支撑下 3月钢价或震荡上涨为主
- 环球观焦点:安信证券:2月CPI预计回落至1.8% PPI或进一步降至-1.3%
- 英大证券:不排除2季度我国央行降准或降息的可能
- 财政部:已督促有关地方切实承担主体责任 抓实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 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首批企业签约入驻!板块还有这些高质量新盘!
- 财政部:从严从紧编制预算 集中财力保障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
- 【全球快播报】财政部部长刘昆: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影响并没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