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热点 > > 正文

多举措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网 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时间:2021-04-01 16:15:0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者:DN032

未来五年绿色发展蓝图正加快展开。“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单独成篇,针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产业绿色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等重点领域亮出实招,为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勾勒出施工方略。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监管部门将继续对污染防治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突出环境违法行为。与此同时,围绕清洁生产、新能源等热点领域,中央及地方新一轮支持举措正密集出台,鼓励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百亿级财政资金、信贷支持、社会资本也加速涌入,为推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注入源头活水。

多举措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网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当前防污、治污监管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30日的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部将继续跟踪督导,推动整改落实,并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零容忍,严厉打击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不落实甚至造假、自动监测弄虚作假等突出环境违法行为。26日,生态环境部启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计划2年时间完成全流域排查,涉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地,排查岸线全长1.9万公里。

监管加码的同时,环境治理体系补短板工作也在提速。目前已有多地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完善环境治理体系。例如,北京市印发实施《北京市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领导责任、企业责任、全民行动、风险防控、监管、政策、市场、信用、联防联控等九大体系,为更加有力地实施绿色北京战略提供重要支撑。湖南省则发文要求,明确各类主体权责,畅通参与渠道,补齐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短板。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关键一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表示,应推进生态环境权益市场化交易,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完善社会监督和反馈机制。

产业绿色升级按下“快进键”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发展绿色经济、加快产业低碳转型成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按照目标,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分别降低13.5%、18%。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表示,从全国层面看,沿袭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的惯性依然存在,“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大力培育绿色增长点。

地方已对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及产业低碳转型按下“快进键”。例如,西藏将加快推进“光伏+储能”研究和试点,大力推动“水风光互补”,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电气化走在全国前列。甘肃酒泉加大平价风光电开发力度,新增电力装机2000万千瓦以上,致力于建成千亿级规模的清洁能源产业链。天津、河南、云南等多地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生态文明建设为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赛迪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所长赵卫东指出,在能源结构上,要推进绿色能源在工业领域应用,提高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工业企业、园区应用比例,推进工业用能设备电气化。

厦门国际银行投行分析员任涛表示,绿色低碳是产业链升级方向,将进一步成为多方重点支持的投资领域。与传统投资相比,这些领域不仅拉动能力强,还代表着我国实体经济未来的转型方向,有助于我国产业体系更完整、结构更优化、创新能力更强、质量效益更好。

多路资金加速涌入生态环保领域

瞄准攻坚战、支持产业绿色升级,财政支持、信贷投放、社会资本等多路资金正加速向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集结。

根据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0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2021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共计536亿元。推进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安排882亿元。同时,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支持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供给。

地方对生态环境财政支持力度也在加码。例如,2021年,河北省将着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安排124.6亿元,另拟使用新增一般债安排3亿元,共127.6亿元,同比增长2%。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下达2021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共计1.34亿元。贵州省财政厅表示,将优化支出结构,健全生态环保投入机制,规范资金管理,着力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建设。

绿色发展的推进也获得金融资源大力支持。央行副行长陈雨露透露,央行将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创新项目倾斜。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表示,中信银行计划今年将有800亿的绿色信贷增量,特别要提升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等领域的绿色信贷的占比。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廖林表示,今年将持续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投融资规模,为绿色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社会资本也在积极发力。日前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联合发起的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整体规模为100.2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风电、光伏产业以及氢能、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新技术项目。国家电网未来5年将年均投入超过700亿美元来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2020年推出的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今年会部分转向支持绿色发展。监管部门将研究绿色资产和棕色资产差异化设置风险权重的可行性,完善对绿色发展领域信贷支持的激励机制。此外,信贷业务将进一步加大对低碳产业、绿色产业的支持。  记者 向家莹

标签: 环境治理 生态环境保护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环球金融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