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观天下!8月金融数据传暖意:企业贷款总量增长、结构优化!

时间:2022-09-09 22:37:5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者:DN032

经历了7月金融数据的不及预期之后,8月金融数据传递出一些暖意。

人民银行9月9日发布8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初步统计,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571亿元;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5万亿元,同比多增390亿元;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分析人士认为,多项政策发力之下,8月信贷数据有所修复,但在结构上存在分化;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改善,但需求动能仍然偏弱;宽信用过程主要依靠政策推动,市场自发融资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种种迹象显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存,也印证了稳增长接续措施出台的必要性。


【资料图】

信贷数据提振企业贷款总量与结构均改善

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5万亿元,环比、同比均实现多增。

“环比较大幅度多增,符合季节性规律。但同比实现多增,则与政策进一步发力有关。”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多项政策对信贷数据产生了一定提振作用。包括:“降息”落地,人民银行召开部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国常会部署实施19项稳经济接续政策。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8月金融数据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改善,但融资需求动能整体仍然偏弱。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8月新增贷款在结构上有所分化,表现为“企业强、居民弱”。

数据显示,8月住户贷款增加45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2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658亿元。

王青表示,8月居民信贷表现仍然欠佳,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依然大幅少增,与8月商品房销量延续同比负增长相印证;8月居民短期贷款恢复同比多增,主要原因或为银行信贷额度充足,加大了对优质个人客户的信贷投放力度,而近期贷款利率下行也对个人贷款需求有所提振。

“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下滑幅度收窄,反映楼市需求边际回暖。”周茂华判断,居民消费需求有所回暖。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说,8月下发消费券、家电补贴等刺激消费的举措,以及短期贷款利率下行等因素起到了一定政策效果。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75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35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91亿元。

“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改善。”周茂华表示,一方面,这反映助企纾困、稳投资等政策效果逐步释放;另一方面,反映国内企业对经济复苏前景信心在改善。

新增企业贷款在总量改善的同时,期限结构也出现明显好转。据王青分析,企业中长期贷款走强应主要受基建稳增长发力带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快速落地,对基建配套融资需求起到较强提振作用。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于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拉动效应明显。

王运金认为,8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点项目落地取得了较显著的政策效果。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庞溟表示,首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已全部完成投放,金融机构在资本金到位后加快发放企业贷款,定向精准支持开发项目投资。

“而8月票据融资新增1591亿元,同比与环比均有所下降,表明居民与企业的实际融资需求开始恢复。”王运金表示。

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拖累社融货币供应处于合理区间

初步统计,2022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571亿元。

王运金认为,8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增,主要是受到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拖累。其中,债券市场信用恢复尚缓,信用债发行节奏仍不乐观;8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剩余额度较少,新增规模下降相对合理。银行表外业务则一改往期收缩态势,同比大幅多增,尤以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的增长为主。

王青认为,8月社融变化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变化所致,并不代表宽信用取向逆转。后期加发专项债有望启动,专项债发行对社融的拖累效应会有所减轻。

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4个百分点。

王青表示,8月M2同比增速继续上扬,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8月大规模留抵退税继续推进,退税资金直达企业账户,这会直接增加企业存款,推高M2增速;二是当前基建投资发力,财政支出力度加大。

“近期居民存款增速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显示当前居民消费信心较弱,储蓄倾向较强。未来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王青表示。

周茂华说,从M2同比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来看,货币供应处于合理区间,继续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

需求出现复苏 9月金融数据有望进一步回暖

王青分析,在经济修复和政策发力作用下,9月金融数据会进一步回暖,各项贷款余额增速有望由降转升,这是宽信用继续推进的一个标志。

“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的加持下,国内需求已开启回升通道。未来将可能逐步体现在投资与消费上。”王运金表示。

周茂华认为,从趋势看,居民消费需求复苏,房地产逐步触底企稳,基建等重点项目落地等,有助于带动国内实体融资需求逐步改善。

关于下一步的政策空间,庞溟表示,通胀仍温和可控,货币政策工具箱的相机抉择空间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配合空间可以更灵活。未来,政策端应重视扩大和支持社会有效需求,货币政策可以更多地要配合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效弥补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王青认为,下一步,政策面或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有效传导,重点是引导LPR报价下调,其中,持续下调5年期以上LPR报价是推动楼市企稳回暖、带动居民中长期贷款修复的关键;督促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尽快落实新增8000亿元信贷规模和新增3000亿元以上金融工具,支持基建投资提速;财政政策在提振信贷需求方面也将发挥积极作用,包括财政贴息等在内的政策工具都有较大空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金融数据 企业贷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