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当前观察:对话滕锦光:办学要紧抓社会经济脉搏

时间:2022-10-19 08:39:1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者:DN032

展望未来,滕锦光指出,香港理工大学将鼓励更多的师生带着技术、知识产权寻找在中国内地各个城市的合作机会,“只要他们的技术和知识是对方需要的,在每个城市可以建一个理大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把我们的科研跟他们的产业结合。”滕锦光说。

办学紧抓社会经济脉搏


(资料图)

《21世纪》:香港理工大学的校训是“开物成务,励学利民”,虽然只有8个字,但背后的寓意非常深。请您谈一谈香港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以及希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滕锦光:(校训)明确给我们一个定位。香港理工大学对教学科研和知识转移都非常重视,我们学院的设置都是针对产业的。我们一般是研究社会上的产业相关问题,我们一路发展都是跟香港的产业发展一起走的。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会办一些这方面的专业。比如,今年开始招生办了一个区块链科技理学硕士课程,这也是现代社会需求的,申请的人也很多。最近还有一个ESG(碳中和可持续科技理学硕士)课程。我们办学要紧紧地抓住社会经济的脉搏。

《21世纪》:近10年来,香港理工大学深度参与了国家的多个航空的升空探测项目,也是香港唯一一家参与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任务的高校。香港的高校在创科领域可以怎样服务国家所需?

滕锦光:国家“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都是把香港定位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香港的优势之一就是大学(较强),有一大批国际级优秀学者,香港在过去20年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学术研究环境。

大湾区(内地)城市转化研究的平台比较充分,因为转化研究需要土地,需要人才。香港有很多学术人才,但香港转化型的研究相对来说弱一些。香港的基础研究力量跟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市场、产业链以及转化研究相结合,就能够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创业政策“松绑”

《21世纪》:目前香港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市场的连接部分相对较弱,除了产业链的配套,在大学本身现有的评估激励机制方面有没有一些调整的空间?

滕锦光:大学对老师的成果评估晋升机制,某种意义上是受制于政策的。大学在现实生活世界里要去发展要成功,得考虑很多因素。

对于公立大学来说,政府的拨款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过去,它主要是重视基础研究的成果,没有足够重视对社会贡献的成果。但是,在2020年的科研评估里,有15%的内容是关于科研对社会的贡献,所以现在已经在变化。

按我的看法,下一次(评估)就不应该每个学科都是15%,因为有些学科应用性很强,应该有更多的评估内容是放在应用上面。所以,我希望到时候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会去优化。

《21世纪》:在知识转化方面,比如鼓励校内的老师去更多深度参与科研成果转化,香港理工大学有哪些探索和尝试?

滕锦光:现在我们有29家初创公司是教授带领的,下一步就是让老师部分的时间留职停薪。原来你一年工作100%(在大学),现在减成80%,有20%的时间给你放出去,不用去做教学科研了,(可以)从事初创公司的工作。学校还有一些更加宽松的规定,老师实际上每5天有一天是可以做咨询工作。所以,如果他把这个时间用上,那也有蛮多时间可以用于知识转化的。

下一步我们的政策在研究,为什么你只能够减少20%的工资,如果减少了20%以上,变成只有70%工作量的话,香港研究资助局就会说你不符合要求,不能申请项目。我们也在跟香港研究资助局讨论,希望他们能够放松(政策)。老师可以把一半左右的时间拿出来,他可以不教学一段时间,继续保持科研,所以各个方面都要松绑。

现在新的政策也允许老师把他的专利拿去先试用,不需要说先签合同卖给你多少钱,先试用一年,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试用第二年,有可能成功了,再跟学校谈合同。因为他们的职务发明是属于学校的专利,我们现在也非常乐意作为股份入股到他的初创公司。

《21世纪》:未来香港理工大学的佛山分校跟主校区之间各自定位是什么?

滕锦光:两边办学将来都是世界级的水平,这样双方才能很好的合作,人员跟学生更好地流动。我们也要考虑佛山的产业需求,初步讨论的主要是以理工科为主,我们会办一个研究型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各占一半的比例。

佛山有很多产业很不错,比如碧桂园既是一个房地产龙头企业,又是建筑机器人的研发企业,美的的空调,等等。佛山制造业是非常强的。佛山的制造业优势跟香港理工大学以工程为主要专业,匹配是非常好的。

《21世纪》:现在的年轻人该怎样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滕锦光: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背景,有每个时代的机会。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设立一个努力的目标。每个时代都有很多机会,所以应该去寻找机会,早点去思考。我总是勉励同学们一句话:“尽力而为,问心无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