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今日精选:春节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有多大?

时间:2023-01-15 11:49: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者:DN032

春节假期临近,这是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的第一个春节,旅游、餐饮、零售、航空客运、酒店、电影等等不少行业都期待抓住机会,实现发展。这些年来,“节日经济”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现象,那么,这次春节对内需的拉动作用会有多大呢?


【资料图】

将为2023年经济增长开好头

张颐武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也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时刻。兔年春节将至,这是三年疫情之后,第一个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的春节。笔者预计,春节的消费将会相当兴旺,这个春节对于沉寂许久的文化旅游等多种产业是重大利好。这个春节,人们返乡过年、家庭团聚、外出旅游、欣赏电影或演艺节目等等都会对相关的产业有直观的促进作用。可见,过年所释放出的消费热情和多方面的需求都在凸显着“节日经济”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看出在未来中国发展中,内需消费所具有的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节日经济”指在“节日”期间,人们的各种迎合节日习俗的生活形态所形成的“经济”活动。“节日经济”一方面是休假构成的消费者在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一些假日特定的文化意义和作用所形成的独特消费需求,如春节、端午、中秋这样的节日背后所传承的文化意义所形成的需求。

事实上,这两个方面的需求都具有相当“硬核”的作用,对和消费活动直接相关的整个产业链都有相当的贡献。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中等收入者在文娱精神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他们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追求的需要。另一方面,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更是注重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节日经济”的诸多构成要素其实都是未来社会发展中所长期需要的。这个春节的“节日经济”的活跃预期,更加证明着未来我国所具有的消费潜力。对于拉动内需,促进整个经济的活跃和发展以及让人们对于未来更有信心都有指标性意义。

笔者建议,要让此次春节的消费促进作用更加彰显,一方面是需要努力提供更为优质和更为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则需要深入地释放有利于“假日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利好,让“假日经济”的发展更具活力。(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

钱包鼓了,节日经济才更有活力

倪跃峰

节日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短期支出增加和消费的带动作用上。在欧美国家,假期经济作用显著,在他们的暑假和圣诞新年假期期间,欧美民众会携家带口地出游度假、长途旅行、消费购物,对消费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中国,春节是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假期。随着我国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网络的不断发展完善,大家春节返乡、走亲访友更加便利快捷。中国的民间传统氛围很浓厚,春节期间习惯拜访亲友,这对拉动交通物流、购物消费都有益处。

在经历了三年的疫情之后,大家被压抑的消费和探亲访友需求可能会在春节这个假期迎来小爆发。但另一方面,受到疫情影响,近两年,不少民众的收入水平下滑,消费能力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因此,提升假期经济的规模,关键还是要提高人们的收入以及对未来的乐观预期。

节日经济在短期内对消费增长确实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从长远看,通过节日经济发挥提振内需的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方面需要相关企业商家更多地从消费者角度考虑,提高服务质量,绝不能抱着“宰一刀狠赚”的想法。要用消费者的高满意度换来长久发展的机遇,增加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粘性,让消费增长不仅限于假期。

另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解决限制老百姓消费能力的负担,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切实减轻民众在基础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方面的负担。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得到缓解了,兜里有钱了自然愿意往外掏,进行更大数量更有质量的消费。(作者是北京理工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副教授)

如何长效地提振内需?

洪勇

节日经济是一种经济现象,目前没有严格的经济学定义。节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当前,许多节日未必有法定假期,比如七夕、情人节。同时,也有一些“购物节”被人为创造出来,比如我国的“双十一”,美国的“黑色星期五”,事实证明节日经济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我国节日经济的形成得益于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是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的第一个长假,可以预见,在2023年春节,人们将在团圆中释放情绪,在节日期间产生极大的消费需求。

那么,我国可以如何更好地抓住节日经济呢?笔者建议,第一,优化政策引导支持。第二,打造品质消费场景。在消费需求升级以及全域旅游时代,节日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消费者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商品转向更多服务型产品。因此,地方和企业多打造特色品牌,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公众个性化、品质化、便利化的节日消费需求。

第三,持续完善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先要保证“有假可休”,要保障居民在节假日期间充分的休息权,通过消费来放松生活。多地已经在探索实施周末“两天半”,鼓励推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政策。此外,当前带薪休假制度在实际中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难以释放消费潜力。

节日经济促进消费升级持续拉动内需。通过节日期间的宣传推广和促销,许多相对高端的产品能够被更多消费者了解、喜爱,进而产生新的长期需求。同时,在节假日,消费者也更愿意尝试一些新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形成新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既有的节日经济模式也会随时代发展变化,如年货市场,人们过年购置的商品渐渐由瓜果糖茶拓展到如今的坚果礼盒、数字藏品、预制菜等,消费升级带动了需求增长。

可见,节日经济的根本还是在于内需,要如何长效地提振内需?笔者认为,首先,要优化收入分配制度。长期以来,收入分配不均制约我国社会深层次消费需求的释放。优化收入分配,一方面要继续做大蛋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发挥好政府的再分配作用,“促中、保低、抑高”,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构建扩大和促进消费的长期力量,调整边际消费倾向、改善消费预期,为内需增长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消费预期。

其次,要创新居民消费场景。加快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智慧家政、数字文化、智能体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消费新业态。通过数字赋能、商旅文体融合等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活力,充分挖掘消费需求。(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