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天天热点!以“数”赋能 上海高端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时间:2023-05-12 21:37: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者:DN032

“数字化转型是我们整个工业今后的必然之路。”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戴铮如是说道。

2022年,上海市政府制定实施高端制造业“25条”,其中就提到要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引领。


(相关资料图)

官方数据显示,上海已累计建成100个市级智能工厂、3个国家级标杆工厂、8个国家级示范工厂,培育10余家产值超10亿元人民币的智能系统集成商,49个场景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计划到2025年,上海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是一家有着60多年资历的“老研究所”。戴铮感慨,所里有很多的老工艺、老装备、老方法,在面对数字化转型时显得尤为困难。即便如此,研究所也坚持迎难而上,早在五年前,就启动了数字化转型专项工程。

五年的实践让研究所走出了一条“老厂焕新”的道路。所内研发的工业元宇宙检测机器人是中国国内首个双机器人协同的数字射线检测系统。

“中间黄色的是一个火箭的箱底,可以看到箱底里有类似于银色的缝,那就是焊缝,焊缝对于火箭质量来说是非常关键的,需要对它进行质量检测。”戴铮告诉记者,检测人员通过头戴AR眼镜,借助数字孪生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工业元宇宙检测机器人的远程操控,且效率得以大大提升,“以往我们检测1个焊缝要4个人操作,现在1个人就可以了。以往检测这样一个东西大概要一个礼拜,现在可能10分钟就全部完成了,效率提升了十几倍以上。”

除了改善效率,数字化转型绝不仅是“锦上添花”,有时更是解决难题的有力帮手。作为目前全球唯一同时拥有船舶工业皇冠上“三颗明珠”(即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和大型邮轮)的城市,上海船舶产业发展也离不开数字化对产业的赋能。

曾经,大型邮轮是中国唯一未攻克的高附加值船型。高桥造船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大型邮轮制造,自主研发智能造船云平台SWS TIME,实现设计、采购、现场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协同管控;打造薄板生产智能车间,实现产线智能化管控,提升分段建造效率和精度管理水平……最终在2021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大型邮轮H1508船成功实现全船贯通,今年,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H1509船也已开工。

数字化转型只是设备的升级?欲乘数字化“东风”,企业还需做出何种改变?以作为上海重点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为例,业内人士表示,该行业现已进入智能化时代,传统车时代“以车为中心”的逻辑思维,也应转向智能车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驱动逻辑。

对此,零束科技有限公司正全力研发智驾计算平台,实现纵向云管端打通、横向跨域融合,并且能够根据车型带宽灵活配置,为用户带来人、车、环境合一的场景化体验。

人才,同样是这场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不容忽视的环节。上汽集团旗下的零束科技智驾计算平台总监梅近仁表示,以前行业内多是汽车机械专业的人才,而新一代电动智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传统汽车人才外,还需要大量软件人才、电子人才以及各种互联网人才,现在人才结构多元化非常明显。”

据他介绍,目前智能车行业的人才呈现年轻化现象,例如他所在的公司,成立近三年来已聚集1700名汽车智能化高科技人才,员工的平均年龄约在28至29岁,整体具有活力,“现在数字化转型这一块发展速度非常快,我相信各位也能从这次上海车展中获得非常深刻的印象,智能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就要求我们需要更多人才,把这一块的能力、研发体系、流程尽快建立起来。”(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