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一卡通网 作者:郑州腾安达科贸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08-09-15 10:13:35 字体:[大 中 小]
摘 要:城市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一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基础。“平安城市”数字视频集中管理系统化科技手段为直接战斗力,整合各种资源以适应城市应急保障制度,是打造“平安城市”的必行之路。
根据实际的管理及使用情况,整个“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分为三级结构、逐级管理、独立运行。一级中心市级管理中心平台、二级中心县级服务平台、三级中心派出所级服务平台。
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中,以不同的功能、地域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中,设置一个控制中心(弱电机房、区域值班室、或多媒体箱),各个区域内的视频监控点通过同轴电缆或光传输方式将视频信号进行汇总,然后进入到各派出所中的矩阵型数字硬盘录像机中,在市局总控中心和县局二级中心内,设置IP数字矩阵切换控制主机、网络集群管理平台,通过TCP/IP网络,将各派出所内的矩阵型数字硬盘录像系统和总控中心及二级中心内的IP数字矩阵切换控制主机和网络集群管理平台联接在一起,依托于IP数字矩阵的视频还原功能、IP数字矩阵的控制管理功能,从而实现各县局二级中心和市局总控中心对于各监控现场中各前端监控点的全方位监视功能。对于防盗报警系统,采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解决思路,各报警探测点采用多线制或总线制的方式传送到各分控区域内的控制中心中接入到区域报警管理主机中,区域管理主机通过IP转换设备将各类信息数字化后传送到总控中心内的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中,依托于直观的多媒体显示方式,将各类报警信息实时的显示出来,同时依托于网络,在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上,对各分控区域内的报警设备的状态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借助与综合安防管理平台,依据约定的相关协议,实现防盗报警系统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之间的智能联动。
其中社区警务室需要与其所在的派出所通过光纤实现百兆光纤联网(新建),派出所至县局二级中心利用现有的TCP/IP专网联网,县局二级中心和市局总控中心利用现有的TCP/IP专网联网。所有监控点通过光纤、光端机或者同轴电缆以模拟图像的方式分别接入监控分中心的监控主机,所有监控图像不直接接入分局监控中心,而是通过现有的派出所——分局的百兆光纤网已数字化图像接入分局监控中心,分局监控中心通过网络可以调看各派出所所有监控图像中的任一路图像。非公安的监控中心,采用光端机进行光纤复用,将多路图像信号以模拟图像的方式传输到派出所或社区警务室,再由派出所或社区警务室将图像进行数字化。
4.4 系统结构说明:
4.3.1 各派出所监控子系统
派出所中心负责浏览本级平台设备的图像,如其辖区重点单位、要害部门、主要出城卡点,主要社区等等。
在发生报警时,派出所中心接收由二级平台转发过来的报警信息,值班警员根据现场报警信息和事件发生地图像复核报警的真伪,并根据事件的性质出警。同时值班警员通过现场摄像机可观察社会面的情况。
4.3.1.1 前端监控点:摄像部分是监控系统的前沿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眼睛”。根据整个治安电子防控工程建设的要求,对于一般监控点,为满足24小时监控需要采用红外摄像机,个别交通治安枢纽要道以及监控范围较广的场所则采用一体化智能快球。
全方位监控点:采用彩色/黑白一体化智能室外球型摄像机(注意:建议选用水平转动速度在1800/S以上的变速高速智能快球),分辨率480线以上,270倍变焦,水平转动速度在0-150/S变速,128个预置位;可以在白天或光线好的情况下输出彩色图像,在光照不好或晚上星光的情况下自动转换为黑白图像,从而在不同情况下,在控制中心均能够看的清楚现场情况;根据一体化智能球型摄像机监控的具体场景,能够依托智能球机的预置位功能,设置若干个预置点,从而在有情况发生时,能快速的将摄像机切换到事发现场,从而及时了解现场发生的情况。
4.3.1.2 传输系统:基于各摄像点的分散以及复杂的地形,我们采用汇接局集中传输的模式来对前端绝大部分摄像点进行视频与控制信号的传输,即在各个社区监控中心范围内,以小片区域(半径不大于400米的圆形区域)划分各个摄像点,把就近的几个摄像机的视频点通过同轴电缆集中传输到某个汇接局,然后在汇接局,通过一路或者多路数字单模光端机,把附近区域的摄像点通过光纤集中统一传输到相应的社区监控中心或派出所监控中心。这样一来,不但节省了整体系统的建设成本,而且集中传输模式便于管理与维护,考虑光纤传输的特点,视频图像质量及稳定性均达到视频点对点的传输要求和优势。
4.3.1.3 派出所监控分中心:在派出所分控中心内,根据具体的各前端监控点的数量及派出所分控中心内的查看及管理要求,设置矩阵型数字硬盘录像系统,各前端监控点的信号(视频信号、报警信号)进入控制室后接入到矩阵型数字硬盘录像系统中,同时输出显示到相关的显示设备上,从而完成现场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的系统组建。
4.3.1.4 防雷系统:作为“城市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其负责了整个城市治安防范的功能,因而其自身的安全性也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问题。现代的安防监控产品均系微电子化产品,这些监控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其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这就使得监控系统设备极易遭受雷击/过电压破坏,其后果可能会使整个监控系统运行失灵,并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和安全方面的风险。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提供安防监控系统的防雷解决方案,我们首先应准确了解安防监控系统的系统构成,进而,准确分析安防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以及可能的雷击过电压的入侵途径。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防雷保护装置,研究和探讨信号、电源线路的合理布放,明确屏蔽及接地方式,方可给出准确的、系统的防雷解决方案。有效提高安防监控系统的抗雷击过电压干扰能力,优化系统的整体防雷水平。
安防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
直击雷
A、雷电直接击中露天的摄像机上,直接损毁设备;
B、雷电直接击在线缆上,造成线缆熔断、损坏。
雷电侵入波
安防监控系统的电源线、信号传输线或进入监控室的其它金属线缆遭到雷击或被雷电感应时,雷电波沿这些金属导线/导体侵入设备,导致高电位差使设备损坏。
电磁感应
当附近区域有雷击闪络时,在雷击落实通道周围会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处在电磁场中的监控设备和传输线路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以致损坏、损毁设备。静电感应:当有带电的雷云出现时,在雷云下面的建筑物和传输线路上会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束缚电荷。这种感应电荷在低压架空线路上可达100kV 静电电位,信号线路上可40-60kV 静电电位,一旦雷云放电后,束缚电荷迅速扩散,即引起感应雷击。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引发的雷击现象均称为感应雷,又称二次雷。它对设备的损害没有直击雷来的猛烈,但它要比直击雷发生的机率大得多,有统计显示,感应雷击约占现代雷击事故的80%以上。
地电位反击
直击雷防护装置(避雷针)在引导强大的雷电流流入大地时,在它的引下线、接地体以及与它们相连接的金属导体上产生非常高的瞬时电压,对周围与它们*得近却又没与它们连接的金属物体、设备、线路、人体之间产生巨大的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引起的电击就是地电位反击。这种反击不仅足以损坏电器和设备,也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火灾爆炸事故。
结合上述的分析,对于各现场所辖的室外监控点,考虑到其均在室外工作,从系统的稳定及安全角度考虑,在本设计方案中,对于每一个室外监控点,均考虑防雷处理,并且在前端及控制中心内,实行双向防雷处理。对于一体化球型监控点,从防雷的严密性角度考虑,对其实行三重防雷处理,一是对其供电线路进行防雷处理、二是对其视频传输部分进行防雷处理、三是对球型摄像机的485控制线路进行防雷处理;对于固定监控点,对其实行两重防雷处理,一是供电线路的防雷处理、二是视频传输线路的防雷处理,从而为整个系统的稳定工作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防雷手段
A、同轴电缆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传输电缆的两端线路接口防护及传输电缆自身的保护;
B、双绞线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前端及终端的电源防护及双绞线接口防护;
C、光缆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前端及终端的电源防护及光缆自身屏蔽铠层及加强筋的防护;
4.3.1.5 供电系统:摄像机的常用电源伏值为12V或24V的低压交直流电源,线路的压降损耗比较明显,因此应尽量避免线路远距离传输,而导致压降过大,造成摄象机的工作性能不稳定或图像质量受到影响。由于快球一体化摄像机消耗的电流较大,应采用直接220VAC供电到前端摄像机处,然后再使用变压设备降低到工作电压24VAC供电。
因此综合考虑合理利用现有通信配电线路管道、道路用电的配电资源、工程施工、取电的便利等因素,本方案考虑采用分布式就近分片集中供电模式:分布式就近分片集中供电模式。片区大小可以是一个监控点,也可以是靠近的几个监控点组成,片区汇聚点具体位置及覆盖区域(即多少监控点)依据现场查勘来定。原道路配电、公共照明有冗余的点,并能负荷片区设备用电的,可以和片区共用一个电源源点,并加装独立的空气开关,进行用电的分配隔离,通过管道和电缆将电源分别引到摄像机等前端设备。如果没有冗余的配电取电点,需要另行敷设专门的供电线路,加装配电箱、空气开关,再将电源线缆引到前端摄像机使用。
因治安监控系统管理面积大,较分散,所以前端设备供电可能会迁涉到相关部门,需要很好的协条与配合。另外,取电工作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必须由相关部分做相应论证工作,以保证前端设备工作的可靠性。
4.3.1.6 接地系统
4.3.2 县(市、区)局指挥中心
在县(市、区)控制中心内,依据整个系统的功能要求和管理要求,设置HG2116-D00系列IP数字矩阵切换控制主机(目前单台IP数字矩阵切换控制主机的最大输出路数是24路,如果中心需建立的屏幕墙显示的窗口超过24路,可采用IP数字矩阵主机多台叠堆的结构)、VideoManager网络集群控制管理平台,SIMS1000SE综合安防集成管理平台,各IP数字矩阵主机和各管理平台接入到以太网中,从而与各现场安防子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安防系统。
其负责本级平台设备的管理和分配,如辖区重点单位、要害部门摄像机,辖区出城卡点,主要社区等等。
在发生报警时,向报警点辖区派出所发送报警信息,同时在本级平台对报警进行复核,确认报警真实后向市局平台发送报警信息和图像信息。
4.3.3 市公安局总控中心
在市公安局总控中心内,依据整个系统的功能要求和管理要求,设置HG2116-D00系列IP数字矩阵切换控制主机(目前单台IP数字矩阵切换控制主机的最大输出路数是24路,如果中心需建立的屏幕墙显示的窗口超过24路,可采用IP数字矩阵主机多台叠堆的结构)、VideoManager网络集群控制管理平台,SIMS1000SE综合安防集成管理平台,各IP数字矩阵主机和各管理平台接入到以太网中,从而与各现场安防子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安防系统。
其负责直接连接到本级平台设备的管理和分配,如市交警道路监控、市重点单位、要害部门、高速公路出入口、国道收费口、治安卡点、主要社区监控点的图像等。在发生报警时,接收来自分局级平台的报警和图像信息。
4.3.4 网络客户端系统
在相关领导的办公电脑上,安装相关的专用电子地图版客户端软件,即可组成网络客户端系统。依据不同的使用习惯,INANTER提供了另外两种的客户端控制模式:IE浏览器和专用4画面客户端,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4.3.5 系统工作流程
报警触发:报警触发源位于各前端报警和监控系统(点)。报警触发后,报警信息和现场图像信息首先传输到派出所、所属分局中心平台。在分局中心进行报警复核,如果确实发生报警,分局根据现场报警的级别按照事先预定的工作流程处理报警,同时根据事件的性质决定是否向市局中心转发图像。
预案形成:市局、分局将根据需要制定预案,并提供预案触发条件。这些预案将以软件的方式存储在市局、分局平台中。
报警点地理信息定位(GIS):在城市远程视频监控报警信息服务系统中的一、二级管理平台均安装有城市电子地图GIS系统。在发生报警时,系统会自动提示报警点的地理位置。
用户管理:系统对登录系统的用户施行分级管理。每一级管理平台负责对其下属的用户进行管理,分配浏览、回放以及报警响应权限,中央管理中心具有最高权限。
登陆用户验证:各级管理平台平台将根据其身份确认是否允许登陆,在确认无误后将为这个用户颁发数字签名,并在平台内所有管理中心发布。
管理员验证:一、二级平台管理员首先通过活体指纹验证,通过后再进行用户名和密码验证,在中央管理平台上建立管理员认证中心。
超级管理员认证:在中央管理平台设置三个超级管理员。一个超级管理员的所有的操作必须同时由另外2个超级管理员同时签署方能生效。
需求意向: | 咨询详细信息 如何采购 代理方式 合作方式 其它需求 * | |||||
您的姓名: |
|
|||||
公司名称: | * | |||||
留言内容: |
* 注:内容不能超出800字,有*号的为必填项,您所填写的联系信息我们保证只对你咨询的企业公布。 | |||||
验 证 码: | * | |||||
推荐方案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