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股票 > > 正文

【焦点热闻】上海出台23条,临港再迎大机遇

时间:2022-08-20 19:59:4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者:DN032

8月20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揭牌运行三周年之际,临港新片区又迎来新的政策大礼包。

当天,上海举行临港新片区三周年新闻发布会,《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发布,从强化产业支撑等三方面提出23条任务举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3%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在会上表示,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年来兑现了“三年大变样”的承诺,呈现出了生气勃勃、如火如荼的新临港。

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成立三年来(2019年至2021年),临港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3%,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3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

三年来,临港新片区新注册企业超6.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实现每年翻一番,实现离岸贸易规模逐年倍增。同时,三年来累计落户400多家金融企业。今年上半年,洋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81.4万标箱,同比增长5.9%,再创历史新高。临港新片区人才总量已经突破9万人,累计人才引进、居转户、留学人员落户8400余人,居住证积分核定1.97万人次,集聚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专家210余人、海外人才1500余人。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在会上表示,临港新片区已基本建立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并在若干重点领域制度创新上率先实现了新突破。

下一步要实行更大程度的开放压力测试

陈金山说,下一步发展中,临港新片区具体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加着力:

一是更加着力于制度创新,让高水平开放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最大红利。围绕“五自由一便利”,实行更大程度的开放压力测试,在跨境金融、离岸贸易、数字经济等若干重点领域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到“十四五”末,建立起更为成熟的“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在制度型开放上形成更多突破性的典型案例,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显著增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初步建成国际认可度更高、竞争力更强的自由贸易园区。

二是更加着力于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让先进制造业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根本基石。到“十四五”末,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速25%。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聚集人工智能企业500家,产业总规模超500亿元。

三是更加着力于科技研发,让科技创新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到“十四五”末,力争引进培育8家以上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实验室,30家新型研发机构,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四是更加着力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让“五型经济”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特色亮点。高水平建设好洋山特殊综保区、滴水湖金融湾、滴水湖AI创新港,快速提升临港新兴产业发展能级。到“十四五”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经营总收入达到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2200亿元;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类企业超过800家,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5%;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50%。

五是更加着力于现代化新城建设,让智慧、低碳、韧性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全力推动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全域开放。结合氢能产业发展,推动主城区公交、市政特种车辆全部实现氢能化。到“十四五”末,6.5平方公里国际创新协同区全面实现数字孪生运营,并向全域拓展;骨干道路车路协同覆盖率达到100%,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0%。

六是更加着力于“筑巢引凤”,让人才成为推动临港新片区发展的第一资源。启动实施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未来三年,临港新片区将提供18万个就业岗位。

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等重大要素平台

为了推动临港新片区在新起点迈出新步伐,再上新台阶,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在会上说,上海今年再次制定《若干政策措施》,主要目的是以解决临港新片区重大项目建设和改革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政策痛点堵点问题为导向,赋予临港新片区更多改革自主权和先行先试任务,在市级事权范围内最大力度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差异化制度探索,助力临港新片区更好成为上海全市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23条任务举措。具体为:第一,强化产业支撑,进一步提升创新型产业发展水平。第二,强化城市功能基础,进一步完善独立综合性城市功能体系。第三,强化政策保障,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要素供给。

其中,产业支撑方面共有5项支持政策,主要包括提升高端制造业能级,加强国际氢能谷、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动力之源等重点园区建设;建设滴水湖AI创新港,培养AI创新生态;深化国际数据港建设,探索建设国家数据跨境流动试验示范区;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等。

聚焦新兴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确:

——加快在临港新片区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便利境内外投资者配置全球金融资产。

——加快拓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本企业国内自产产品的维修,不受维修产品目录限制。

——支持建设离岸贸易创新发展实践区,鼓励银行探索优化业务真实性审核方式,对真实合规的离岸贸易业务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建设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在民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建立临港新片区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综合保险补偿机制。

——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等重大要素平台。

——支持打造洋山保税船供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国际集装箱舱位交易平台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

定向优化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政策

在政策保障方面,《若干政策措施》明确,上海将加强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夯实临港新片区发展后劲,稳定各类市场主体预期,提振各方面信心,努力构筑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战略支点,打造全球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

《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定向优化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政策。优化人才购房条件,在临港新片区工作的非本市户籍人才缴纳个税或社保满1年及以上,在临港新片区限购1套住房,所购住房自合同网签备案满7年后可转让。

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才落户政策。赋予临港新片区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重点扶持用人单位推荐权。建立和动态调整适应临港新片区发展需要的重点专业目录。支持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根据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和发展实际,动态调整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推荐范围。

《若干政策措施》还提出,支持临港新片区重大项目建设融资机制创新,支持临港新片区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申报发行基础设施REITs。

丝路研究院(海口)院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湧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若干政策措施》有四个关键词,分别是独立、综合、节点、滨海。

“在我眼里,未来的临港,应该是一座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独立配套的完整滨海城市,临港和主城区之间会有战略留白,临港不一定要成为主城区的一部分,主城区也不一定要延伸覆盖到临港,临港人的主要出行方式不再是钟摆式、潮汐式早出晚归,因为临港有机会,因为家就在临港。”张湧说。

张湧建议,要实现这样的愿景,临港新片区一是突出落户、购房等核心政策的特殊性、精准性、协同性,千方百计导入和留住年轻人才;二是超前规划、超强投入,按照250万常住人口的标准,打造足以支撑一座独立节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三是紧盯前沿产业,抓好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既加快形成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高水平产业创造高质量就业,又着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积极鼓励弹性就业、灵活就业,让各类人才在临港安心居住、舒心生活、全心融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临港新片区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