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股票 > > 正文

利率降储蓄增!上市银行新增存款创新高 未来是否会转变?

时间:2023-01-19 23:07:03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者:DN032

居民存款创新高,银行负债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疲软,导致银行“资产荒”进一步加剧。近日,上市银行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新增存款创新高,2022年末的存款总额较年初增幅均超10%。

居民存款创新高

央行日前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同比多增7.94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同期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同比少增4.09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低纪录。同时,居民存款定期化趋势比较明显,2022年3月以来居民定期存款(包括其他存款)占居民存款总额的比重稳定在约69%,明显高于往年,反映了居民信心疲软,消费意愿明显下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分析指出,住户存款行至历史高位,主因是消费意愿不足,地产需求回落,理财产品配置下降,居民风险偏好收缩,预防性储蓄大幅提升。

上市银行披露的存款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现象。目前9家A股上市银行在2022年业绩快报中披露了存款数据,2022年末的存款总额较年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是瑞丰银行、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和张家港行,均超过15%。对比2021年的增幅,9家银行中有6家银行在2022年新增存款超过2021年,瑞丰银行截至2022年末的总存款为1236.72亿元,全年新增存款213.13亿元,远高于2021年新增存款98.08亿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近年来,由于内外多重因素超预期影响,宏观经济波动,对居民消费、储蓄行为构成了影响,一方面,居民消费活动受到一定干扰;另一方面,短期经济不确定性也使得居民增加预防性储蓄。

从银行的角度看,专家认为,上市银行披露的存款增幅明显,与银行理财在去年四季度受到冲击有关。已披露业绩快报的银行整体扩表平稳、贷款增速小幅提高、存款增速明显提高,结构调整对银行利好,净利息收入增速将相对平稳。

根据国信证券金融分析师王剑、田维韦和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程静的观点,居民存款大增对银行业的负债成本会有影响。2022年,银行存款实现了较好增长,负债稳定性进一步增强。2022年9月末,上市银行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为75.5%,较年初提升0.7个百分点,存款实现较好增长。但与之相背离的是,受疫情等因素冲击,居民和企业融资需求疲软,导致银行面临比重严重的“资产荒”。2022年9月末,上市银行存贷比为80.7%,较年初下降0.9个百分点,是近年来首次出现回落。

同时,存款大增也是下调定期存款利率的重要原因。“存款规模虽然实现了较好增长,但由于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给银行负债成本也带来了较大压力,进一步拖累净息差。2022年6月末,上市银行定期存款及其他存款比重为55.6%,较年初提高2.0个百分点。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存款成本均有所上行,这也是2022年银行下调部分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的重要原因。”专家表示。

超额储蓄如何转换

“从银行角度看,由于居民储蓄存款供给增加,银行充分利用存款利率市场调节机制,存款利率有所下降,有助于在一定程度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但由于宏观经济和市场波动,实体经济短期信贷需求受到影响,金融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等,也给银行资产配置构成一定压力。”周茂华表示。

随着2023年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居民储蓄转化为消费、投资的动力会回升,居民储蓄增速回落、存款“活化”等现象可能陆续显现。超额储蓄是否会带来报复性消费?2023年居民储蓄最有可能往哪些板块转移?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超额存款”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真正意义上的“超额储蓄”,居民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二是居民部门调整资产配置后的“存款回流”,购房减少、理财产品赎回等导致其他投资在总资产中占比下降,银行存款占比上升。“展望2023年,趋势上,总体消费将迎来明显恢复;结构上,服务消费的弹性高于商品消费。然而受制于居民收入增速、消费意愿、贫富分化等因素,消费或仍低于潜在趋势水平,需要政策进一步发力提振。”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预计,2023年居民存款搬家,将分流至实体部门及资本市场,其中,部分“被动储蓄”将随疫情形势改善而逐步释放,主要体现为居民消费及购房活动的回暖;而“预防性储蓄”主要源自居民悲观预期及产业结构转型,因此,居民超额储蓄在无法大量进入消费、地产领域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将是核心外溢方向。

“随着疫情对经济活动影响减弱,国内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房地产企稳复苏,国内消费、投资活动恢复正常,居民超额储蓄将逐步向常态回归,消费活跃、企业经营改善,将带动企业信贷和投资扩张。”周茂华表示。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标签: 上市银行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