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股票 > > 正文

当前资讯!绿色化、智能化“换挡提速” 老牌建筑国企焕发新活力

时间:2023-05-30 08:18: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者:DN032

飞檐翼角、斗拱圆柱、筒瓦吻脊、旋子彩画……从西安古城墙安远门(北城门)城楼向东南方向步行百米,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端庄大气、典雅古朴、现代与明清风格融为一体的建筑。这里,便是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办公楼,亦是陕西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建成于1954年的建筑,在风雨中见证了这家老牌地方建筑国企的沉淀与创新。穿过宽敞的庭院,主楼上的爬藤生机勃勃。步入主楼内的陕建博物馆,上海证券报记者看到83个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小金人”贝联珠贯,布列满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筑业逐步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叠加‘双碳’目标指引,我国建筑业正加快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智慧建筑,已成为必然趋势。”与窗外的古朴气息不同,陕西建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义光与记者的交谈,时刻透露着新意。

“新”也从陕西建工报表的一串串数字中透露出来。今年一季度,陕西建工累计新签合同688个,新签合同金额为996.04亿元,同比增长28.84%。而自2020年以1277.23亿元营收,成为陕西省首个营收突破千亿元规模的上市公司以来,陕西建工已连续三年稳居陕股“营收王”。2022年,公司营收增至1893.66亿元,直逼2000亿元大关。近三年,陕西建工累计分红超过10亿元。

“智能建造”提升作业效率

“我们此次应用的轻型智能建造平台属于‘造楼机’(注:随楼层高度逐层顶升的自动化大型建造装备)的一种,也是陕建集团首个超高层建造平台,其中应用的多项技术均为国内首创。”陕西建工科技创新部相关人员介绍。

记者来到由陕西建工承建的曲江·云松间项目,这片超高层建筑群,也是西安城南商旅新地标。该项目最高塔楼9#楼建筑高度达266米。据介绍,轻型智能建造平台将传统造楼机2小时顶升一层,压缩至40分钟;而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每层则可节省施工时间一至两天,大幅降低了项目建造成本和时间成本。

建筑业正经历数字化的变革,智能建造也正在行业内风靡,众多建筑企业将数字化列为企业转型的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记者注意到,数字化建设在多家建筑央企国企已悄然提速。

2022年2月,陕西建工正式成立了陕建数科,聚合优质的软硬件资产、人才资源等,以发挥最大协同效应。中国建筑亦在2022年成立了中建数科,组建智能建造区块链技术创新研究院,多条数字化智能钢结构加工生产线、数字化装配式建筑模块生产线全面投入运营;重庆建工数字钢筋加工厂、数字梁场等在高速公路项目上全面实施……

作为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装配式建筑就是将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并在现场快速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可缩短施工周期25%至30%。

“建筑业正朝着智能化、无人化方向演进。”张义光说,一条技术路线是装配式,另一条技术路线是机器人,“造楼机”正是智能化的产物。

这是行业龙头企业的共同选择。中国建筑自主研发的高层建筑智能化集成平台、多功能住宅造楼机也已形成产业推广,并拓展至装配式建筑领域应用实施。陕西建工亦不断增强对于智能终端的场景化深化应用,公司组建了多支科研团队,聚焦智能建造机器人、智能建造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随着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化技术应用,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快速推进。因此,建筑头部企业积极布局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建设并投产,建筑工业化显成效。如中建集团牵头成立全国第一个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中国首家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投资PC预制构件厂超50个,涵盖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长三角等区域,年总产能超600万平方米。

而早在2014年,陕西建工便成立了陕西建筑产业投资集团,着力于打造装配式建筑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同年,安徽建工亦开始投资建设装配式生产基地,已建成并投产运营基地包括PC构件、桥梁钢结构等6个,在建1个。

“绿色建造”助力行业减碳

建筑业如何实现低碳转型,成为行业必答题。从围绕绿色建造,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研发推广,到延伸产业链,布局建筑垃圾处置,加速资源综合利用,建筑企业正在“绿色建造”中提升企业“含绿量”,助力行业减碳。

“装配式建筑在节能、环保和提效等方面的确具有强大的优势,是建筑行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陕建产投集团相关人士说。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节水约50%,降低砌筑抹灰砂浆约60%,节约木材约60%,降低施工能耗约20%,减少建筑垃圾70%以上,极大地缓解了传统施工的高能耗问题。

以陕西建工承建的秦兴佳苑安置小区项目为例,正是因为采用了装配式建筑,节能效果达到了70%,节水约50%,劳动效率提高了3倍,扬尘、噪声明显减少,现场建筑垃圾排放基本为零。

而作为陕西省首个装配式综合管廊项目——秦汉新城市政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陕西建工仅用12天便完成了415节、887米的管廊生产安装任务,整个项目比传统管廊的建设效率提高了4倍,破解了城市建设中的“马路拉链”通病。

围绕绿色建造,建筑企业的技术突破也在持续推进。如中国建筑研发形成超低能耗、零碳建筑等系列创新产品,在行业内推广百余项绿色施工技术;陕西建工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建立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重庆建工加大智能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开发力度,加大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研发及优化,完成装配式研发中心建设等。

凭借自身的投资运营优势,积极布局生态环保业务板块,也成为建筑企业提升“含绿量”的重要抓手。其中,最为“顺手”的便是大力推动建筑废弃物减排与资源化利用。

在陕西建工华山路桥集团下属的环保科技公司运营的国际港务区建筑垃圾处置场,记者看到,建筑垃圾正“变身”为再生机制砖、各类道沿石等再生材料。据介绍,该厂区生活、办公区3000平方米左右,建设所需建筑原材料,均为自产的各类再生材料。

同样在陕西,中建集团承建的临潼绿色产业园,将原设计普通C30混凝土框架结构,改为采用掺入30%的城市拆迁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取代天然骨料,配置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用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建成了陕西首个再生骨料混凝土示范工程。

布局新能源培育新增长点

答好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必答题,或只是建筑企业“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工程利润日渐压缩的背景下,如何“活得好”,则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附加题。

“建筑行业已经进入了发展成熟期,市场规模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张义光直言。业内看来,新能源领域是建筑类国企产业转型的重点方向,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行业新增长点。兴业证券在建筑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中亦坦言,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加速,重点关注“建筑+新能源”。

现实来看,建筑企业着力拓展新能源产业,布局新能源产业,既是为了降碳,也是在探寻新的业绩增长点。传统的工程管理经验让建筑企业可以更好地统筹资源、协调各环节实现最优配置;更懂产业需要、业主需求的建筑企业,也更容易在经济性、社会性(即减碳)方面做权衡,为其延伸产业链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注意到,建筑企业新能源相关项目正在密集落地。宁波建工下属公司普利凯宁海生产基地分布式光伏项目竣工;上海建工投资公司投建的首个光伏发电项目——徐汇区龙南佳苑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发电……

“太阳能光伏,还有氢能、零碳建筑等新业务,陕西建工均在加快推进。”张义光向记者介绍,陕西建工已加大在光伏、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市场开发,探索林场建设新模式,主动参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建设。

如在光伏领域,2022年陕西建工建始县高坪镇(一期)5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山西运城17.8亿元规模零碳示范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绿色项目多点开花。2023年4月,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以8.43亿元,中标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经开区N型高效光伏电池项目机电工程。据悉,陕西建工参股的陕西分布式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到2025年,分布式项目总投资将超过100亿元,营收达到40亿元以上。抽水蓄能方面,陕西建工投资的7座水电站运营情况良好。

“提前进行绿色转型以及在新能源工程建设领域有优势的企业有望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安徽建工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建筑亦提出,重点拓展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新基建、数字化、生态环保等业务领域,力争到“十四五”末成为公司一个重要的业务板块。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