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金融 > > 正文

新能源汽车生产商持续发力 产品不断升级业绩屡创新高

时间:2022-03-17 08:36:32 来源:财经网 发布者:DN032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6.8万辆和3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倍和1.8倍,市场渗透率为19.2%,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快速发展。

在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正经历新一轮提价。3月16日,比亚迪官方微博发布《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据披露,受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影响,比亚迪汽车将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3000-6000元不等。据高工锂电统计,截止今年3月,已有20余家车企宣布涨价,涉及数十款车型,覆盖10万元以下及30万元以上主流购车区间,涨价区间集中为3000元-1万元。

受到销售量和价格的同步提振,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不断加速释放,产业链配套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动力电池相关企业9500余家,其中,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1100余家。

新能源汽车

随着双碳理念的深入,以及新能源汽车性能不断地升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和认可不断增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22年2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简述。2022年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继续保持迅猛增长。产销分别达到36.8万辆和33.4万辆,同比增长2.0倍和1.8倍。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82.0万辆和76.5万辆,同比增长1.6倍和1.5倍。

中信建投称,尽管面临上游涨价的情况,但产业链并未对电池排产形成压制,行业需求持续旺盛,包括比亚迪、广汽埃安、特斯拉等车企涨价基本未影响到订单情况,预计国内3月新能源汽车批售42-45万,全年销量有望突破600万。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无疑也拉动了产业上下游的成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匹配高价而来的更高性能的期待,也促使车企及上游零部件企业更加关注其产品的升级和优化。

“轻量化”赛道加速扩张

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出于续航持久性的考虑,更加重视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在减轻汽车重量方面,新材料的应用及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升级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为这一细分赛道提供了倍速发展机会。

在新材料方面,镁合金被认为是汽车轻量化浪潮下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镁合金密度仅为1.7,是目前所有能够作为结构件或者汽车零部件中密度最低的金属材料,相比而言铝的密度是2.8,钢的密度是7.8,这样的低密度特性使镁合金在汽车轻量化方面极具优势。此外,镁合金在强度、减震效、耐蚀性、减震性、耐冲击等方面也具备优势,被誉为“21世纪最具开发潜力绿色工程材料”。

业内人士认为,镁合金等新材料应用+一体式压铸等零部件工艺升级是新能源全面推广的过程中的重要助力。我国作为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在镁合金领域已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以宜安科技为例,作为目前我国在轻合金材料一体化压铸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大型零部件一体化成型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可以满足不同规格大型精密压铸整体集成产品的生产需求。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宜安科技已和特斯拉、比亚迪、吉利、长城、通用等众多国际国内知名整车厂商展开合作,而且也进入了哈曼、佛吉亚、大陆集团、博世等众多知名汽车TIER1的供应链。

对于未来产能方面,各大主力厂商也在加速布局。日前,国信证券研究所、方正证券研究所、华商基金等多家机构集中调研宜安科技时,公司表示在安徽巢湖投资了5亿元,用以建设轻合金精密压铸件生产基地项目。目前二期已陆续投产,目前公司产能已有大的提升,前期的客户已开始陆续放量,后续会根据客户需求逐步增加机器设备。

另外一家轻量化企业,力劲科技作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另一主力军,近期宣布其制造的7200吨超大型智能压铸单元,成功助力拓普集团实现一体化超大压铸车身后舱量产下线。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国内多家汽零压铸企业向力劲采购一体压铸设备。2022年1月22日,广东鸿图与力劲就意向采购8套大型及超大型智能压铸单元签署协议。2021年9月,力劲与拓普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拓普向公司订购21台套压铸单元。2021年5月,文灿股份与力劲签署战略协议,向力劲订购7台大型压铸单元。

据有关数据预测,2025年全球汽车销量将达到11207.1万辆,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下,汽车新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数万亿元。民生证券也表示,汽车零部件为行业下一轮产能周期主要的投资方向,2021年电动车渗透率超过10%,智能电动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并正在开启行业新一轮朱格拉周期,有望在未来10年造就新一批全球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

伴随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行业内各领军新能源汽车生产商持续发力,产品不断升级,业绩屡创新高。而上游零部件制造企业为满足新能源汽车产品性能提升及续航里程增强的需求,也找到了“轻量化”为核心的发展路径,上游核心企业或成新能源产业链一大赢家。

标签: 汽车轻量化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环球金融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