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热点 > > 正文

中国外贸上半年“成绩单”高于预期:进出口超预期复苏,下半年关键在需求端

时间:2020-07-15 10:08:5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者:DN032

上半年,中国外贸取得一份好于预期的“成绩单”。

海关总署7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

6月当月,中国进出口年内首次双双实现正增长。当月,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5.1%,其中,出口增长4.3%,自4月份起连续三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进口在4月、5月份两位数降幅后也于6月份转负为正,增长6.2%。

进口方面,上半年原油、煤炭、铁矿砂、铜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分别增长9.9%、12.7%、9.6%和3%;大豆、猪肉、牛肉进口量分别增长17.9%、1.4倍和42.9%。受访专家指出,由于国内复工复产快速推进,经济回暖带来上游需求增加,而油价下跌也刺激了大宗商品进口需求。今年粮食减产的预期有所上升,这增加了农产品的避险类进口。

出口方面,上半年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3.6%、46.4%,“宅经济”消费提升带动笔记本电脑、手机出口分别增长9.1%、0.2%。随着全球经济逐步重启,欧美等国经济有复苏迹象,这带来了外需的回暖;此外,部分外贸企业存在“赶订单”的情况,而一系列“稳外贸”措施的发力也提振了出口。

然而,下半年中国外贸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海外疫情仍在蔓延,近期美国等地区有反弹的趋势,不排除下半年会出现进一步的疫情反复;另一方面,疫情之下,全球经济衰退不可避免,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中美经贸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中国外贸复苏的可持续仍面临考验。

6月进口增速转正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上半年外贸降幅大幅收窄的主要原因在于,6月当月外贸、尤其是进口出现了超预期增长。

“6月进口增速由上月的-12.7%大幅跳升至6.2%,这一方面反映国内经济恢复带来内需改善;另一方面,也说明一系列稳外贸措施在二季度发力,这些措施中,稳进口更为容易,效果也更明显。”白明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中国主要大宗商品和重点农产品进口量大幅增加,中国进口铁矿砂5.47亿吨,增长9.6%;进口原油2.69亿吨,增长9.9%;进口煤1.74亿吨,增长12.7%;进口天然气4835.9万吨,增长3.3%。

同期,部分农产品进口也明显增加,其中进口大豆4504.4万吨,增长17.9%;进口猪肉212.3万吨,增长1.4倍;进口牛肉99.7万吨,增长42.9%。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指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市场需求减弱,并引发避险情绪突增,带动包括原油、煤炭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跌。中国企业复工复产速度加快,也拉动煤炭等能源原材料进口明显增加。

白明指出,大宗商品进口增加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国内复工复产快速推进,经济回暖带来上游需求增加;其二是二季度以来,以石油为代表的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下降,这刺激了国内的购置需求。

在农产品进口方面,白明指出,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国内市场在猪肉等产品供需上出现较大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弥补这一缺口;另一方面,中国与美国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扩大农产品进口是一项重要内容。此外,他指出,为满足国民美好生活需要,向国内外释放开放红利,中国近年来也在持续主动扩大进口。

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持续扩大进口国家和商品的范围,新增批准了5965家国外注册企业,加大农产品、食品进口保障力度,上半年,肉类(含杂碎)、粮食分别进口了1095亿元和154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07.3%和18.1%。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大宗商品进口增加一方面是由于石油等价格整体较低,进口量较大;另一方面,6月原材料价格明显回升,这抬高了当月的进口值。

对于农产品进口,她表示,中国食品存在着消费刚性,即便疫情期间也始终保持着8%以上的增长,另一方面,今年粮食减产的预期有所上升,部分国家采取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这增加了农产品的避险类进口。她指出,6月以来,国外不少肉类企业出现大规模聚集性疫情,中国肉类进口的检疫检验更加严格,这可能会为下半年的农产品进口带来压力。

6月下旬以来,中国已暂停了23家国外肉类企业输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前4月中国进口肉类产品299万吨,增长83.8%;进口额103.8亿美元,增速高达1.4倍,但海外肉联厂的疫情或将影响未来几个月肉类进口。

出口“三连增”6月的出口也明显好于预期。在韩国、越南等亚洲周边国家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当月中国再度实现出口正增长,继4月以来,已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

赵萍指出,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全球经济逐步重启,欧美等国经济有复苏迹象,这带来了外需的回暖。比如,6月美国非农就业人口环比增加480万人,高于预期,失业率降至11.1%;法国、英国制造业PMI终值双双超过荣枯线50%,显示制造业开始扩张。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二季度实现全面恢复,供应能力大幅上升,部分外贸企业存在“赶订单”的情况,这使得前期积压订单在二季度集中交付。而中国也出台了阶段性免征进出口货物港口建设费等政策。

赵萍指出,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素以“物美价廉”著称,疫情对海外消费能力带来较大冲击,消费者更倾向选择高性价比的中国产品,也提振了上半年的出口。

此外,她指出,不少外贸企业在疫情期间抓住了口罩、药品、医疗器械等防疫物资的市场机遇,相关产品出口大幅增长,而机电与纺织等产品在中国外贸商品中占比很高。

上半年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增长32.4%,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3.6%、46.4%,“宅经济”消费提升带动笔记本电脑、手机出口分别增长9.1%、0.2%。同期,中国机电产品出口4.52万亿元,下降2.3%,占出口总值的58.6%;纺织服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5万亿元,下降1.4%,占比19.4%。

白明指出,防疫物资出口大增,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本身是防疫物资产品生产大国,不论口罩、防护服,还是呼吸机,中国产能在全球均拥有举足轻重地位;另一方面,中国即便在国内存在巨量供需缺口的情况下,也没有限制防疫物资的对外出口,进入二季度后,中国产能迅速恢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中国对运输防疫物资和重点生产生活物资的船舶采取“四优先”措施,保证了全球防疫物资贸易的畅通。

此外,他表示,疫情对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不少生产生活活动转向线上,这使得笔记本电脑、手机、家居电器等“宅经济”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并促进了相关产品的出口。

展望下半年,赵萍认为,中国外贸已经走过了“最黑暗的日子”,但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犹存,外贸仍不容乐观。

白明则认为,中国外贸已不存在供给端的问题,国内绝大多数外贸企业已实现复工达产,但需求端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方面,海外疫情仍在蔓延,近期美国等地区有反弹的趋势,不排除下半年会出现进一步的疫情反复;另一方面,疫情之下,全球经济衰退不可避免,贸易保护主义有进一步抬头趋势,中美经贸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

李魁文指出,疫情蔓延之下,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IMF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下降4.9%,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将下降5.2%,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WTO也预计全球货物贸易将下降13%至32%,联合国贸发会议则预计全球贸易将下降20%,下半年进出口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效应的持续释放,我们有信心稳住外贸基本盘。”他说。

标签: 中国外贸上半年 进口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环球金融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