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创投 > > 正文

收了龙虾就插秧 一田能种两季稻

时间:2022-04-20 14:15:11 来源:农视网 发布者:DN032

湖南南县稻虾共作模式升级

收了龙虾就插秧一田能种两季稻

这边是插秧机往来穿梭,那边是小龙虾活蹦乱跳。仲春的湖南省南县乡野,正是一派大忙景象。

南洲镇八方村的种粮大户昌建文既要忙着早稻插秧,又要忙着从田里收获小龙虾。今年是昌建文大面积推广“稻—稻—虾”种养模式的第一年。

位于洞庭湖腹地的南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资源富集,不仅生产水稻,还盛产虾、龟、鳌等优质水产品。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稻虾共生”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将“南县小龙虾”打造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洲稻虾米”也获批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搭帮‘稻+虾’模式,我们南县农户的种养效益大大提升,这一模式是‘种一季水稻、养一季虾’,由于原来早稻种植与传统龙虾养殖时间上有部分重迭,在‘稻—虾’模式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种植双季稻时,曾经适合种植双季稻的部分地块也改成了‘稻+虾’模式。”昌建文说。

近年来,南县始终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落在实处,一手稳产量、一手抓效益。今年,南县出台了《关于全面落实早稻生产的十条措施》,从强化行政推动、抓实集中育秧、落实“五包责任”、推进土地流转、遏制耕地“非粮化”、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推出十条硬举措,引导更多社会力量、种粮大户发展早稻生产,并迅速将早稻生产17.5万亩任务和早稻集中育秧可插大田13.7万亩任务落实到村、到组、到农户、到田块。

而在昌建文看来,作为地地道道的种田人,一定要响应政府号召,多种粮、多增效,稳稳挑起“金扁担”。

早在2020年,昌建文率先在田里做起了“稻—稻—虾”的试验,即同一块田里种两季稻、养一季虾。这一模式采用育养分离技术,将集中培育的虾苗,于3月上旬按每亩5000尾左右投放到农田,4月中下旬捕完龙虾后,便开始移栽早稻,早稻收获后再种植晚稻。与传统自繁自育模式相比,不需要挖环沟,不破坏农田,多种一季水稻,每亩还能多产600—700斤左右稻谷。今年,他这一模式扩大到了1400余亩。

从“稻—虾”到“稻—稻—虾”,技术上有没有特别的难点?

“没有难点,但建议‘稻—稻—虾’模式采用机抛秧技术,因为机抛技术可以缩短秧苗的返青期,与龙虾收获时间无缝衔接,且水稻成熟时间相对提前,能有效降低风险。”昌建文告诉记者。

说起这一模式的好处,昌建文笑着说,首先是虾的品质更好、价格更高。原因是,其一,由于小龙虾下苗时间早,气温偏低,能让小龙虾有效避开容易大规模死亡的“五月瘟”,龙虾用药少品质高,养出来的是“生态大虾”。其二,养过龙虾的田块再种水稻,腐殖质多,省肥省药,比种植双季稻节约肥料40%、节约农药30%,增产增收优势明显。

“‘稻—稻—虾’模式是‘稻—虾’模式的升级版,让种养殖户从‘一田双收’变成‘一田三收’,是南县粮食生产稳面增效的有益探索,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县“稻—稻—虾”种养面积已超过一万亩。

与此同时,南县将示范片创建作为落实早稻生产的重要抓手,茅草街镇创建一个粮食生产万亩示范片。通过示范片创建,带动全县早稻集中育秧面积4.1万亩。

标签: 粮食生产 激励机制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