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氢能产业发展需攻克“卡脖子”问题 业内认为商业化运用仍存挑战

时间:2022-03-04 11:40:05 来源:证券日报网 发布者:DN032

发展氢能产业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氢能产品也得到广泛应用。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时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氢能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广的重要窗口期,处于初级阶段的氢能产业目前多以区域性的小规模应用为主,同时也在为大范围推广创造有利条件。

祁海珅表示,氢能产业链中的制氢、储氢、运氢、加氢,以及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等任何一个细分环节都可以造就若干个千亿级规模的市场。目前,“制氢环节”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了,“卡脖子”问题出现在了中游环节的“储氢、运氢”上,加氢站和下游的应用端体量小和数量少,匹配不均衡,造成氢能供需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氢气主要以高压气态、低温液态等方式存储和运输,这种危化品的属性也制约着“制氢-加氢一体化”发展,这是目前客观存在的不足之处,但更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重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氢能源利用主要有制氢、储氢、用氢三个环节。其中储氢、用氢环节上存在很大的难题。储方面主要是储氢罐与相应的技术问题,用氢方面是氢能源的能量形式转化,氢燃料电池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口,是相关企业的发展战略上的重要方向。

对于氢能如何实现商业化运用,刘重阳认为,商用之前需要氢能源产业成熟,目前挑战依然很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成本较高,以制氢环节为例,电价对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影响很大。二是目前技术并未完全达到商用的成熟阶段,相比于现有的能源形式是不经济的,进而影响到氢能产业商业化发展速度和规模,三是储运技术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制约问题突出。没有技术突破很难实现商业化,而不进行商业化就难以实现民用技术的成熟。当然,氢能源技术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标签: 北京冬奥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