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差异凸显 金融服务供应商共同探索 打造小微服务生态圈

时间:2022-11-24 08:28:39 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者:DN032

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影响已持续近三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并以此助力稳就业、保民生,是金融部门现阶段的关注焦点。在近期举办的2022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地方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和来自不同类型金融服务供应商的从业者,分享了他们近年来对小微企业发展和需求变化的观察,在他们看来,疫情下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趋弱增加了相应金融服务的难度,但也给予了金融服务供应商新的了解小微企业群体的视角,更精准、全面的主体分类的画像有助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生态进一步优化。

不同地区、行业小微企业受影响差异大

“我们讲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要看地区、看行业,主要是看其受宏观风险敞口的大小以及地区、行业的政策稳定性和市场预期情况。”在论坛的讨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王博首先谈到了他们在近两年调研过程中对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变化的感受,比较明显的是,拥有不同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的地区在受到疫情扰动影响后的恢复能力不同;具体到企业运营方面,不同行业受影响程度也有较大差别。例如,在绝大多数地区,服务业都很明显地受到冲击,而一些小微外贸企业则较多地受到需求端影响。


(资料图片)

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金所”)联席首席执行官计葵生在论坛上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上述观点。陆金所的研究以贷款迁徙率为观测指标,即一个时间阶段中有多少客户的贷款还款情况从正常变成逾期90天以内,结果显示,现阶段不同地区的迁徙率差距最大的在3倍以上。计葵生也解释了差别的原因——一个基本经济环境较好的地区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相对重的疫情影响后,其市场主体恢复速度较快;但如果经济基础一般,市场主体所受到的影响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小微客户部副总经理张超则用“三个20%”表述了他们在服务小微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第一个20%是今年到目前(11月初)为止,企业主动寻求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客户数已突破14万家,占到了中国出口小微企业1/3左右比重,同比增长了20%。第二个20%就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保障金额超过了1100亿美金,同比增长了20%。第三个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支付的赔款超过了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这一方面体现了小微外贸企业面对内外部风险确实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仍有做国际市场的信心和决心,并更主动地寻求了保险作为风险分担的支持。

经营发展需要更综合的支持,是金融服务参与者观察到的另一项小微企业在近两年的变化特征。

计葵生在论坛上提到,在企业外部经营风险加大时,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最关键的问题变成了怎样把主营业务做好,以维持收入稳定或增长。这其中就会产生更多金融服务需求,也可能产生非金融服务需要。例如,疫情导致线下交往减少,之前业务范围相对固定的企业就可能亟须寻求跨省经营或线上经营机会,因而会产生搭建线上业务生态圈的想法;另外,很多小微企业还希望有平台能够在财务、税务、法律咨询、技术等方面给予他们更高性价比的支持。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对公业务负责人也表示,服务小微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小微企业经营、成长和避险问题,也只有把这些问题统筹考虑并融入产品服务中,金融服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构建更完善的服务生态

针对目前环境不确定性对不同地区、行业小微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多金融服务供应商正在探索丰富的服务内容。

例如,为了降低线上交流和外贸行业外部风险增大所带来的合作主体信任度降低问题,中信保在向客户提供政策培训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名为“风控体检”的应用,可以以过往的交易信息和所处市场给出风险评估,以便小微企业进行参考。交通银行在服务小微主体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方面已逐步形成了“四专”机制,即专业团队、专属产品、专项政策和专门风控。据该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介绍,其中的专属产品就是把客群进一步细分,根据不同区域及其小微主体特点,创新相应的产品,再由总行提供技术支撑,这样产生的产品服务就可以更接近当地市场需求,也能够更好地形成风险闭环管理。

而围绕愈发综合的发展需求,近年来相应的创新服务机制更是多点开花。

台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林敬萍在论坛上提到,近几年,除了继续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创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资金,当地建立了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辅导机制。截至目前,相应的融资辅导师队伍已超百位,共开展各类辅导活动80余场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微市场主体融资能力和规范化水平。

建设银行的小微企业服务则已从核心融资服务向生态场景服务扩围。该行公司业务总监张为忠表示,通过深度应用自身资源并广泛对接社会资源,该行为处于同一行业中的企业搭建起生态圈,并将金融支持以及法律、财务、人力等非金融综合服务也融入其中,在线上做好生态连接和服务,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就可能会被延长,金融也就自然不缺市场和增长点。陆金所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的思路也有相似之处。据介绍在今年10月份,陆金所将之前三方面的探索整合在了“陆店通”这一完全围绕非金融服务的生态圈平台上。在这上面,通过信息保护的前提下分享精准画像,小微企业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可能形成合作关系的企业或个人,以实现市场主体业务拓展目标;招聘、财务、物流服务也支撑了企业以更低成本费用完成日常经营管理。“其实贷款本身是一个比较低频的服务,把其他服务加载到线上平台上,可以加深小微企业与金融服务供应商之间的了解,有助于金融服务深化。”计葵生在发言最后表示。

在王博看来,金融机构对客户进行能力培训或非金融服务,并不是一个完全利他行为,因为这个过程中的投入最终都会体现在机构的客户留存率以及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的提升上。随着普惠金融服务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小微企业本身的经营不确定性就很大,金融服务供应商更应当把眼光放长远,只有客户的生命周期预期变长后,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经营可持续才有强有力的保障。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标签: 小微企业 金融服务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