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新市民金融服务创新不断 精准画像可持续模式仍待探索

时间:2023-02-25 10:46: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者:DN032

在北京市大兴区刘村,有一个“小哥之家”,为外卖员和快递员遮风挡雨。这是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建信住房北京公司与当地政府携手,将村民闲置住房以年付租金的方式取得8年租赁权所改建的项目。

2022年3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如今,新市民金融服务探索将满一周年,诞生了不少创新项目,“小哥之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不过,整体来看,由于新市民群体差异较大,新市民金融服务尚未形成广泛适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接下来,金融机构应提升对新市民群体的分析和画像,提升新市民差异化金融需求服务精准度。


【资料图】

解决新市民多元信贷需求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多个银保监局了解到,2022年以来,银行机构大力推进租购并举,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住房按揭贷款服务,提升新市民人群租住便利性。

重庆银保监局相关人士表示,辖内银行机构加大住房租赁市场信贷支持,2022年末住房租赁金融产品余额280.9亿元,较2022年初增长133.4%。重庆银保监局还督导银行机构合理确定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标准,适当降低贷款门槛,2022年累计向近3万户新市民发放住房按揭贷款128.3亿元。其中,农行重庆市分行推出“农民安家贷”,专门用于支持农民在城镇购买住房,2022年累计为2400余户发放按揭贷款10.3亿元。

结合新市民创业就业需求,各银保监局要求银行机构持续完善新市民创业就业服务专项保障。例如,天津银保监局持续推动银行机构对在天津创办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合作社等经营实体的新市民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支持政策,截至2022年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余额5.68亿元。

为新市民风险兜底

针对新市民群体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保险机构创新开发多种保险产品,为新市民人群风险兜底。

重庆银保监局相关人士表示,针对新市民群体中短期工、临时工较多的情况,重庆银保监局指导保险公司推出不与户籍挂钩的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渝快保”,2022年“渝快保”惠及460余万在渝居民,参保人数位居全国前三。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提高新市民人群养老保障力度日益受到关注。据悉,聚焦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市民的养老保障需求,重庆银保监局已出台《重庆市快递员群体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推广实施方案》,2022年末累计投保1.48万人。

可持续模式有待探索

新市民金融服务探索尚处起步阶段,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业内专家认为,新市民群体流动性较高,就业、医保等信息分散,金融机构对这类群体的信息获取难度大,群体风险分析不够深入和细化,尚未形成可持续的成熟模式。

保险公司应提升精准定价能力。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保险公司应严控精算定价标准,科学定制保险产品;同时挖掘新市民保险需求,设计多样化的保险产品。

在加大新市民信贷供给方面,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应通过获取多方数据和信息等方式对新市民进行精准画像,创新对新市民的信用评价方式,针对新市民不同阶段的需求,推出期限灵活、额度和费率适中的信贷产品。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金融服务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