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环球热门:引领科技创新 沪市央企近五年累计研发投入1.23万亿

时间:2023-03-03 08:41: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者:DN032

3月1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国资央企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措施。会议指出,中央企业要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资本市场是国资央企改革创新的主阵地,大批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汇聚于此。据统计,近五年(2017年至2021年)来,沪市央企累计研发投入达1.23万亿元,年均研发投入2466亿元,多家央企近五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科创板央企研发投入占比平均超9%,研发人员占比平均超20%,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充分彰显。

研发投入加码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相关资料图)

在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下,沪市央企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迈进,也在一些战略领域积极布局“卡脖子”技术,填补科技空白。

在新材料领域,碳纤维更因其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和碳材料特征,被称为“新材料之王”。2022年10月,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产品性能媲美国外同级别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轨交制造领域,2021年7月,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这是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到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对于我国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科技强国”“交通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装备制造领域,2022年12月,东方电气历经十三年研发历程,自主研制的首台国产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在华电清远华侨工业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实现首次点火成功。相较同功率火力发电机组,东方电气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一年可减少碳排放超过50万吨,联合循环一小时发电量超过7万千瓦时,可以满足7000个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将积极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在采访中,不少央企表示,中央企业发挥着引领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作用。中国中车表示,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自主创新回答时代之问,以自立自强诠释央企使命,以领先领跑铸造国之脊梁,在新时代发展中留下从追赶到领跑的厚重篇章。东方电气表示,将扛起大国重器的责任,奋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为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展现更多“东方作为”。

产业充分协同创新助力升级转型

在积极利用创新引领产业变革、打造“国之重器”的同时,沪市央企也积极利用创新带来的机遇,拓宽业务市场,助力转型升级,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走上新台阶。

以中国电信为例,公司紧抓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市场机遇,加大云网融合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克难,并取得显著成果,自主品牌“天翼云”具备自主可控的覆盖IaaS-PaaS-大数据/AI全栈云服务能力,已在50余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自研突破。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天翼云收入达到280.82亿元,同比增长100.8%,超过2021年全年(279.03亿元)。

作为新能源建设领域的国家队,中国能建坚持把新能源作为最优先发展的产业,围绕核心技术加强攻关。公司先后在世界首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世界首个124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工程、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世界海拔最高的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中担任主力军,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中国能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8月,公司与宁德时代、天合光能发起成立了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立足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从国家、行业、产业、技术、市场五端共同发力,加快实现新型储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同年11月,中国能建牵头发起成立了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三新”联盟,联合新能源及基础设施领域相关单位、社团组织、科研院所等242家单位共同组建,为国家、地方和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科创板是战略新兴产业央企的聚集地,也汇集了不同领域科技创新的领导者。时代电气深耕于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领域,形成了突出的科技创新实力,并遵循“同心多元化”战略向相关领域进行技术延伸,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电气系统技术、变流及控制技术、工业变流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形成了“基础器件+装置与系统+整机与工程”的完整产业链结构。中复神鹰依靠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突破了超大容量聚合、干喷湿纺法纺丝、快速均质预氧化碳化等核心技术工艺,建成了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

机制不断完善创新资源集聚涌流

技术创新离不开有效的体制机制支撑。有效的激励机制、研发机制、管理机制等,都为技术创新的培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华润微于2022年初落地实施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其中首次授予对象共计1273人,拟参与本次激励的核心技术人员与技术研发骨干占激励对象总数近70%。公司有关人员表示,激励资源向研发技术团队倾斜,有利于保证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可激发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的激情和动力,助力核心团队及科技人才的吸引与保留,并打造科研骨干与企业长期利益共同体、创造长期价值。

铁建重工实行以业绩与能力为导向的“1+N”薪酬激励体系。“1”是根据员工的职衔层级对应确定的职衔绩效工资,每年动态调整;“N”是多种激励组合拳,包含引进人才年薪制、科研项目过程激励、科技与营销薪酬特别贡献激励、核心员工战略配售等。据了解,公司每年拿出上千万元给予研发特别贡献薪酬激励,2022年特别贡献激励5555万元。

记者关注到,伴随央企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市场正在逐步强化对央企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的认识。近期,中字头央企迎来估值修复,年初至今平均累计涨幅超10%,航天晨光、中科曙光、中国电信累计涨幅均超50%。未来,央企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将获得市场更多关注。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科技创新 研发投入 基础研究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