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创投 > > 正文

国际航运市场回暖 集装箱海运需求旺盛

时间:2021-08-25 13:41:48 来源:中国工业报 发布者:DN032

2021年上半年,国际航运市场回暖,集装箱海运需求旺盛,全球新造船市场活跃,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实现较大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船舶行业收入和出口同比增长,但受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削弱,特别是造船企业利润大幅下降,船舶工业平稳健康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1~7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继续保持增长,重点监测船舶企业收入同比增长利润下降。

三大指标同比增长 高端产品取得突破

1~7月,全国造船完工24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7%。承接新船订单45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3.2%。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9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6%,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增长26.1%。全国完工出口船226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4%。

75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40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船舶制造产值931亿元,同比增长16.2%;船舶配套产值174亿元,同比增长20%;船舶修理产值81亿元,同比下降10.9%。主营业务收入1599亿元,同比增长13.9%;利润总额8.6亿元,同比下降7.5%。1~7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6.1%、52.0%和46.0%。

上半年,我国在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和建造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多型绿色动力船舶实现批量接单。23000TEU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批量交付、首座17.4万方液化天然气 (LNG)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 (FSRU)、全球最先进民用医院船、全球最大火车专用运输船、超大型智能化自航绞吸挖泥船等高端船舶海工产品实现交付。 “悟空”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709米,创造我国无人无缆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纪录。21万吨LNG动力散货船、双燃料不锈钢化学品船、70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15万吨苏伊士型氨燃料预留油船、甲醇动力双燃料MR型油船等绿色动力船舶实现批量承接。

上半年,我国船舶配套产品研制取得新进展,部分项目实现批量装船。全球最小缸径的船用低速双燃料机 (奥托循环)发动机,B型液货舱货物围护系统、超大型水下液压起锚机、燃气供应系统 (FGSS)、R6级海洋系泊链等项目和产品实现产业化应用;增压器、电控系统、油雾探测器等核心二轮配套件实施了整机配机验证,已具备装船应用条件。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国外配套产品无法按时到厂,为确保在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按时交付,国内船舶配套企业与总装企业积极配合,做好产品替代和安装调试工作,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原材料上涨影响利润 海事新规带来新机遇

上半年,铁矿石、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船用材料市场价格创出近10年新高。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沿海地区船舶企业的熟练焊工、机加工等工人流失严重。受全球经济不平衡复苏和美联储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增大。汇率短期的快速波动,对船舶企业如何做好新船订单承接和配套物资采购决策造成巨大压力。

下半年,国际航运市场仍将保持一定热度,但新船订单量较上半年将有所回落,预计2021年全球新船订单将突破1亿载重吨,有望达到1.2亿载重吨水平;造船完工量在9000万载重吨左右,年底手持船舶订单将回升至近2亿载重吨水平。我国新船订单量有望达到5000万载重吨,预计全年完工交付船舶约360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将回升至8700万载重吨左右。

船舶协会相关专家建议,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 (IMO)在环保方面的立法逐渐加快,特别是在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框架下,现有船舶能效指数 (EEXI)和年度营运碳强度指标(CII)等指标也都明确了生效时间表,更多新要求将陆续出台。与此同时,我国提出的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船舶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船舶企业应积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绿色船舶产品和绿色制造技术的研发应用,紧紧抓住国际海事新规带来的市场新机遇,为早日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专家还建议,加强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宏观调控。上半年,原材料价格的过快上涨,不仅会对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造成极大影响,而且会严重冲击我国制造领域的各个行业。目前我国高技术、高附加值制造产业与原材料制造行业出现的利润率倒挂的情况,将会打击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特别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的现阶段。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持续高度重视此问题,继续使用宏观调控手段控制原材料价格的非理性上涨。

此外还应该重视,船舶企业应高度重视劳动力短缺问题。当前,劳动用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行业健康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和船舶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一方面,造船企业应加强劳务工队伍管理,探索改革现有用工模式,通过适量增加本工数量、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完善工人技能培训体系等方式培育出一支稳定、高效的劳务工队伍。另一方面,分类施策,根据企业现有基础和条件,扎实提升生产效率,稳步发展自动化工装、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推进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应用,缓解当前紧张的用工形势。除此之外,船舶企业应加大与船舶类院校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设计和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校企合作新机制,保护我国船舶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郭宇)

标签: 造船企业 利润下降 船舶工业 造船完工量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环球金融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