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创投 > > 正文

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 用好人才是科技强省关键

时间:2021-09-01 10:05:15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者:DN032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程时杰及其团队收到3000万元资金,用于对其建立的先进电工材料与储能技术研究中心(下称“储能中心”)进行改造升级,以谋求在新能源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这是湖北省近日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1+4”系列文件的具体落地项目之一。据悉,《意见》从人才发展激励、科技成果转化、财税金融支持、土地资源配置等4个纬度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努力塑造湖北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领先地位。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包括湖北、安徽、四川、重庆、山东、黑龙江在内的多个省市都提出,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使之成为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为科研创新撒播“及时雨”

程时杰院士团队研究跨学科新能源领域已有20多年,曾率先提出在电力系统应用储能技术,解决弃风、弃光问题。不过,这一前沿科研领域,主要科研场所却在一栋建于1956年的三层教学楼内,场地和设备都已不适应发展需要。

为了更快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与华中科技大学三方各出资1000万元,共同支持程时杰团队改造储能中心实验室,实现装备升级。预计到明年年中,现在灰扑扑的三层旧楼,将完成一次科研领域的“腾笼换鸟”,变身国内一流的创新平台。

“及时雨”不仅仅是撒播到创新平台建设,前述《意见》将围绕源头供给、渠道畅通、转化服务、产品应用、成果评价等5个关键环节,优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

湖北省科技厅厅长王炜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48.38亿元,同比增长60.7%。下一步,湖北将加快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成果展示及转化中心,充分发挥中科院育成中心作用,推动“两院”院士成果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在鄂转化。

据了解,湖北将持续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高水平实验室、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及10个左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5年引进培养50名战略科学家、500名创业领军人才,鼓励引导科技人才向产业一线集聚,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的用地指标做到“应保尽保”,多维度提升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努力塑造湖北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领先地位。

用好人才是科技强省关键

事实上,高起点谋定科技强省目标的不只是湖北一省,“十四五”以来,安徽、四川、重庆、山东、黑龙江等多个省市都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近年来,安徽先后出台了20余项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和重要政策,逐步构建起具有安徽特色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芜湖的机器人、蚌埠的超薄玻璃、淮北的陶铝新材料、铜陵的高端铜合金、马鞍山的高铁车轮、淮南的煤炭安全环保技术、池州的发动机尾气处理技术……安徽各地都着力创新驱动,过去的农业重镇正在变成科创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中占比越来越高。

按照规划目标,到2025年,安徽要基本形成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万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超过250家,初步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0年,四川省投入R&D经费总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七、西部第一。该省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技术等领跑全国,重型燃机、高端无人机等领域均跻身世界前列,涌现了翼龙-Ⅱ无人机、歼20、华龙一号、“北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重大成果。

按照规划,四川将建设天府实验室作为建成科技强省的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将从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多个方向推动天府实验室建设。到2025年,四川要“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到2035年“科技强省基本建成”。在此过程中,四川将同重庆一道,以“一城多园”的方式建设西部科学城。

多位专家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各地谋在长远、干在当下、赢在未来的战略之举。

需要注意的是,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建设科技强省的关键在于吸引更多创新人才、集聚更多创新要素。

专家建议,各地应进一步放权松绑,激活用好各类人才,一方面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不是一句口号,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着力补齐创新创业人才结构失衡短板,整体推进不同层级、不同梯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标签: 科技创新 校企合作 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型人才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环球金融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