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创投 > > 正文

每日视点!“大蒜之乡”冬日播种新希望

时间:2022-11-09 15:45:14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者:DN032

深秋时节,暖阳高挂、晴空悠悠,河湟谷地美不胜收。田间地头,一颗颗青翠碧绿的大白菜被采收运往市场,新翻过的泥土与白杨树叶接力金黄,蒜农们将一颗颗饱满的蒜粒“点”进土里,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继续谱写丰收的希望。


(资料图片)

11月4日,走进海东市乐都区高店镇河滩寨村,十几名村民正在播种乐都紫皮大蒜。只见蒜农将锄头轻轻一拉,松软的土地上便出现了一道深约15厘米的土沟,妇女们紧随其后,手端着装满蒜瓣的小盆,轻轻抓起一把蒜粒,保持10厘米的距离一颗颗种进小土沟里,最后再覆上土……一气呵成,动作很娴熟。

“我家早年种过紫皮大蒜,这几年土地都流转出去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就跑来这里打工。我们7个人一天就可以种完一亩地(1亩≈0.067公顷),每人每天能挣100元。”已经连着种了4天冬蒜的高店镇东门村村民赵青秀说。

紫皮大蒜在乐都区已有4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极具青海地方特色的蔬菜产品之一。乐都紫皮大蒜蒜头圆整,皮色紫红、分瓣数少,蒜瓣排列紧密、商品性好,大蒜素含量高,香辣味浓、品质优,曾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列,被农业农村部评为消费者满意前100名名优产品。

近年来,乐都紫皮大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初步形成,单产、总产逐年提高。在乐都区高店镇、洪水镇、雨润镇、寿乐镇、峰堆乡、城台乡等9个乡镇的40多个村子,乐都紫皮大蒜种植面积达到933.3公顷,占全区蔬菜单种面积的13.1%。

高店镇是远近闻名的“大蒜之乡”,该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所生长的紫皮大蒜个头大、品质好,口感上佳,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该镇紫皮大蒜的种植规模基本保持在266.66公顷左右,呈逐年上升趋势,富硒紫皮大蒜已逐渐成为高店镇发展特色种植的一张“金名片”。

“种紫皮大蒜不仅销路好,而且有补贴,政府还每亩地免费发放了200公斤的有机肥。”高店镇西门村村民史连云说:“我今年承包了河滩寨村的5亩地全部种植紫皮大蒜,冬蒜一般11月初种,种完半个月后浇水,来年2月前后给地里覆膜,苗一出来就放苗浇水,5月底打完蒜薹,6月中下旬就可以挖蒜了。”

乐都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的张祥林是高店镇的技术承包员,他告诉记者,往年农户们种植紫皮大蒜,享受露地蔬菜种植补贴和耕地地力提升项目补贴,每个项目每亩地补贴100元,今年乐都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向省农业农村厅专门申请了冬蒜种植补贴,从今年开始农户们也将享受这个项目100元/亩的补贴。

“紫皮大蒜按照播种季节分冬蒜和春蒜两种,乐都区90%都种植冬蒜,待来年收获后,还可以复种大白菜、娃娃菜、绿萝卜等,进行轮作倒茬增收。冬蒜不仅与春蒜农事活动错峰后便于田间精细管理,而且有利于大蒜干物质量积累,实现增产增收增品质。”张祥林说。

乐都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马国业介绍,冬蒜种植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每亩地产量可达到1800多公斤,每公斤地头交易价6元到7元,每亩地产值至少在1万元以上,再加上蒜薹等副产品精深加工销售,全区大蒜种植可实现年总产值1.38亿元以上。

当前,乐都区通过建立健全乐都紫皮大蒜标准体系,培养科技示范户,建设示范区,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等措施,大蒜产量和安全质量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大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乐都紫皮大蒜”品牌逐步形成,乐都紫皮大蒜种植已经成了乐都区具有高原地方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乐都紫皮大蒜远销全省、全国乃至国外,深受顾客们的喜爱,目前已成功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列。

标签: 中国国家地理 种植面积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