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专题 > > 正文

北京金管局:将对赴美中概股进行梳理 支持符合条件者回国发展

时间:2020-07-28 15:45:56 来源:中华网财经 发布者:DN032

7月27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表示,北京将对赴美中概股进行梳理,对于符合回归条件的,支持其回归A股或回归港股发展;暂不符合条件的,北京企业上市综合服务平台可以提供全面服务。同时,北京也将加强与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沟通,争取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在新三板或其他板块进行试点,引导中概股回国发展。

近期,网易、京东等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掀起了一阵中概股回港潮。6月23日,安永发布的《无惧新冠疫情,中国内地和香港IPO活动保持增长》报告称,京东、网易两大中概股已在香港上市,合计筹集资金543亿港元,香港市场占上半年筹资总额的62%,这也是今年上半年香港市场前两大IPO企业。

今年以来,中概股面临日益复杂的监管环境,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与融资能力正受到越来越多非企业经营情况方面的影响,进而影响投资人对中概股的信心。据了解,目前美股市场有超过200家规模不一的中概股企业,其中满足香港二次上市基本要求且能享受简化程序(可保留现有同股不同权架构、VIE架构和公司章程等)的就有20余家(除在港股与美股均已上市的17家以外),另有达到基本要求但不能享受简化程序的也接近20家。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下半年仍可能会有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以第二上市的方式回归香港。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热情继续降温。安永华明审计服务合伙人李康说:“上半年共有15家中国企业首发上市,共筹资22.69亿美元,IPO宗数较去年同期下降12%,筹资额增长43%。其中有14家中国内地企业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共筹资21.39亿美元,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占中国内地企业2020上半年在美上市总数的93%和94%。”

北京金融监管局表示,接下来还将在坚持抗疫的同时促进发展,继续推动北京市优质科创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选择境内外合适的资本市场融资。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中概股回归A股只是时间问题。一方面,A股的各类政策和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上市门槛在放松,上市方式在市场化,市场监管在趋严;另一方面,中概股在境外市场时常莫名“躺枪”,时不时有恶意做空机构凭空捏造负面信息。随着A股市场包容度增强、境外市场环境不如意的情况增多,中概股未来回归A股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实际上,很多企业本想在A股上市,但在此前严厉的财务要求以及核准制的背景下,A股IPO需要漫长的排队过程。这样导致不少企业有了“在哪上市不都是上市”“在美国上市能获得全世界资本关注”“美国股票涨得厉害”等“国外月亮比国内圆”的想法。

可以说,国内资本市场近年来的许多努力,例如沪港通、深港通,再例如科创板,都释放出资本市场将持续完善、持续推动市场化的信号。

不过,推动中概股回归A股,宋清辉认为还需要有三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

第一,需要监管层继续推动资本市场市场化,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适当地对新制度、新政策、新方式进行由点及面的测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推广。

监管层还需要释放信号,告知已经境外上市的企业和拟境外上市的企业,未来的A股市场将海纳百川,希望各企业未来能回归A股或者直接选择在A股上市。向企业释放积极信号,让有上市需求的企业了解到监管层的想法和我国未来资本市场的蓝图,让企业知道在A股上市的效果将不亚于境外资本市场。

第二,需要海外上市的企业应正视自身。

有企业认为在海外上市就是“高大上”,自身实力却不怎么样,在海外IPO后很快就水土不服,但又必须硬着头皮上。还有企业认为上市就是成功,但由于后期的业绩表现不如以往,公司股价在不被投资者认可后一落千丈。还有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等漏洞造假上市,看起来风光一时,出现问题后行情长期低迷。这类企业在境外不一定受欢迎,回归A股也不会得到追捧。只有兢兢业业做好经营,按照资本市场要求做好信息披露,这样的中概股回归A股才能一路绿灯。

第三,需要证券从业人员和投资者理性判断。

中概股如果能顺利回归A股市场,那么这将是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成果,并不代表中概股都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从行业、业绩表现来看,也只有部分中概股具有优异的表现,因此面对中概股回归要有理性的态度,不能过分狂热、哄抬股价。

总而言之,中概股的回归不能一蹴而就,否则极有可能又会让不少企业和投资者用血泪交学费。

当然,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我国资本市场终究会向中概股敞开怀抱。

标签: 赴美中概股 北京金管局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环球金融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