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人民银行孙天琦:对于增量高风险机构 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和限期整改机制

时间:2022-04-14 22:38:5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发布者:DN032

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4月14日在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持续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宏观杠杆率总体趋稳,高风险集团和高风险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置,影子银行风险显著收敛,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稳妥化解,金融秩序全面清理整顿,金融反腐治乱有力推进。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风险收敛,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据他介绍,截至2021年末,我国金融业381万亿元总资产中,银行业超过90%。2021年4季度央行对银行业评级结果显示,4398家参评机构中,4082家处于安全边界内,资产约占参评机构总资产的99%。其中,24家大型银行评级一直优良,资产占比70%左右,发挥了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全国高风险机构316家,数量连续六个季度下降,较峰值压降过半,资产规模占比仅为1%。金融风险处置进入了常态化阶段。

“金融是经济的镜像。市场经济是有周期的,随着经济周期、金融周期的起伏,不可避免会出现个别的高风险机构。既不要在经济上行期盲目乐观,也不要在下行期过度悲观,要在宏观上和微观上做好跨周期管理,争取走在金融风险曲线的前面。”孙天琦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完善有效制衡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体系,推动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多渠道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引导中小金融机构找准定位,服务当地、服务小微和“三农”、服务城乡居民,持续推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要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区域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孙天琦表示,在风险化解的举措上,对于增量高风险机构,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和限期整改机制,将央行评级、监管评级与早期纠正有序衔接,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确保早期纠正的及时性。“限期整改”的硬约束,就是“不纠正即处置”,不使高风险机构在一些地方出现淤积。同样,对于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类非法金融活动,要早认定、早处置,认定要准,下手要稳、下手要快、下手要坚决。

对于评级良好的机构,探索建立科学的监测预警体系,对异常经营指标早发现、早预警,抓早抓小“治未病”,避免潜在风险演变为实质风险。

“2021年,金融稳定部门共发现个别指标出现异常、有潜在苗头问题的银行274家,通过及时采取措施,推动了189家银行有序化解了风险隐患,其中50%左右的机构在一个季度内就可以完成纠正。”他透露。

对于存量高风险机构,按照既有政策和工作安排,严格压实金融机构及其股东的主体责任,压实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压实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标签: 人民银行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