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苏大强”包揽千亿县三强 但学霸也有紧迫感

时间:2022-04-25 15:34:05 来源:时代周报 发布者:DN032

排名前三的“学霸”始终保持着“慢进则退”的危机意识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万亿GDP是经济实力的象征。类似的象征在县级市也有,那就是“千亿县”。

日前,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下属的赛迪顾问发布了2021年全国GDP总量超千亿的县级市排名。具体来看,2021年全国新增5个千亿县,千亿县数量达至43个,其中,排名前五的县级市分别为昆山、江阴、张家港、晋江和常熟。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全国千亿县五强中,江苏省昆山市从2009年开始已连续13年位列榜首,2021年GDP为4748.06亿元;昆山之后,同属江苏的江阴的GDP在2021年实现4580.33亿元,位居第二位;来自江苏的张家港,GDP首次突破3000亿元,以3030.21亿元的成绩排名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在千亿县五强中,福建晋江市位列第四,成为江苏省之外唯一进入前五强的县级市,打破了“苏大强”垄断榜单的格局。

在你追我赶的角逐下,昆山、江阴、张家港三个来自“苏大强”的“学霸”,包揽了GDP强县前三甲,他们究竟强在哪里?未来,又该如何守住现有的排名?

昆山、江阴“魁首”之争

昆山和江阴的比拼,年年都在上演。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历年统计局数据发现,2007年,昆山和江阴两地的GDP双双突破千亿元,分别达1151.80亿元和1190.56亿元。其中,江阴以38.76亿元的差距领先。

经过两年发展,在2009年,昆山GDP总量开始反超江阴。截至2021年底,昆山GDP总量达4748.06亿元,连续13年稳坐千亿县“魁首”宝座,这也意味着,江阴已经当了13年“老二”。

全年GDP超4500亿元,这无论对地级市还是县级市而言,都是十分亮眼的“成绩”。

若将这两地的GDP总量放在2021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中,昆山的GDP总量超越了省会城市贵阳(4711.04亿元),大约位居城市榜第57名;而江阴则会以4580.33亿元的“成绩”位居第59位。

无论是总量还是排名,昆山和江阴都差距甚小。

昆山之所以蝉联登顶,秘诀在于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强劲的产业集群。

地处长三角城市群,昆山与上海的距离约65千米,从地理位置看,其区位优势明显优于江阴的159千米。这也让昆山能更好地打“上海牌”:昆山拥有中国第一条跨省地铁线路11号线,途经上海长宁区、徐汇区、浦东新区。

这意味着,只需要1个多小时,就能实现昆山和上海的生活生产一体化。

还在建设中的轨道交通S1、S3线也将连通昆山市中心与上海,让昆山进一步发挥与上海的同城效应。

通过毗邻上海的优势,昆山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吸收了大量的技术、资金要素。

截至2021年,昆山拥有1个千亿级IT(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产业集群和1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拥有大型工业企业10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099家,其中十亿元以上企业131家。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昆山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8.85亿元,增长14.9%;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至1028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同属工业强县的江阴潜力不容小觑。

根据江阴市公布的2021年统计公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6862.28亿元,增长14.1%;利润总额394.95亿元,增长6.3%。

2021年,江阴获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五连冠”称号。不仅如此,江阴上市公司达50多家,甚至有着“华夏A股第一县”“江阴板块”之称。

背靠长江,江阴在苏锡常三市的格局中处于中心地带,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冲劲。从GDP增速来看,江阴以8.1%的增速跑赢了昆山的7.8%,以167亿元的差距紧追昆山。

张家港、晋江角逐三强

在千亿县五强中,来自福建的晋江成为“孤勇者”——唯一进入前五强的非江苏县级市。

作为一座典型的工业强市,2021年,晋江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6926.38亿元。其中,鞋服产业实现规上产值2704.07亿元,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这一数字甚至比被称为“鞋都”的莆田还高(21.2%)。

活跃的鞋服企业,让这里先后涌现出了安踏、鸿星尔克、361°、特步等一系列“晋江系”运动品牌。统计数据显示,由于龙头产业带动作用显著,晋江2021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1159家,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34家,拉动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6个百分点。

凭借工业产业和鞋服企业的优势,晋江成为全国千亿县第四位。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晋江全市GDP以10.5%的增速达到2986.41亿元。从发展趋势来看,晋江的GDP紧追张家港(3030.21亿元),两者差距仅43.80亿元。

后者属于江苏省,凭借强硬的工业实力,在千亿县中位列第三。

2021年,张家港GDP总量第一次迈入3000亿元大关,达至3030.21亿元,成为继昆山、江阴之后第三个突破3000亿元的县级市。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年GDP总量中,张家港第一产业增加值达至29.75亿元,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550.88亿元、1449.58亿元,产业结构比例为0.98:51.18:47.83。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撑起了张家港全市的GDP.具体来看,2021年张家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至5842.44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冶金和机电业分别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740.56亿元和1002.26亿元,共占张家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是其工业的支柱。

接下来,晋江是否有超越张江港的可能?

目前,两地的GDP总量在2021年的差距仅为43.8亿元。若按晋江的经济增速目标10.5%计算,2022年该市的GDP总量将达3299.98亿元,超越张家港(增速目标5.5%)的3272.63亿元,跻身前三。

“学霸”的紧迫感

在这县域经济的“竞技池”中,排名前三的“学霸”始终保持着“慢进则退”的危机意识。为了守住经济优势,它们都制定了各自的目标和计划。

具体来看,“榜首”昆山在政府报告中提出,2022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GDP增长6%左右。这意味着,2022年GDP总量预计约为5032.91亿元。除GDP增长目标之外,还设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预计增至2500家的目标。

从长远来看,昆山是朝着动能强劲的开放创新之城为目标,以高效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保持县域经济的绝对优势,以期进一步提高自身在苏州乃至全省的比重和份额。

预计到2026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提高至4.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3%,人才总量超60万人,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60亿美元。

与昆山相同,2022年江阴市GDP增长目标也是6%。按此粗略计算,江阴的GDP总量仍紧随昆山之后,预计达至约4855.14亿元。

江阴同样是瞄着创新。

今后五年,江阴计划继续打响“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华夏A股第一县”的品牌,与此同时,持续优化“科创+智造”“科创+总部”“科创+研发”模式,加快构建“一湾一谷一区一港”创新格局。在“十四五”期间,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5%、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000家、人才总量达到60万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

你追我赶的态势之下,位居第三的张家港也不甘落后,设定了5.5%的GDP增长目标。

此外,2022年张家港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工业投资增长17.6%;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等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力争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70亿元。

为此,张家港将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机遇,更加精准对接“双循环”市场需求,更深层次推进跨区域协同合作,努力在产业、创新、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更多合作成果。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标签: 始终保持 危机意识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