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最新快讯!经智长三角(232期)丨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新政发布 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对外揭榜超1.6亿元

时间:2022-09-01 19:42:2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者:DN032

G60科创走廊的建设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8月26日,2022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质量标准论坛在宣城市召开。会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政府共同签订《质量强国中长期规划》联合行动方案。次日,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会议上,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发布《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等3项政策文件。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周8月24日开幕,同日,第六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紫金山实验室联合未来网络产业公司、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在大会期间发布了全球首个广域确定性网络系统重大突破成果。


(资料图片)

在专精特新方面,8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在会上介绍,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已完成公示,将于近期发布。目前公示的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从规模看,中型企业占比44%,小微型企业占比56%。从类型看,民营企业占比84%,国有企业占比9%,合资和外资企业占比7%。

投资7亿向全球发出揭榜任务

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到2022年,科创走廊建设初显成效,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上市(挂牌)企业数量年均新增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年均新增3000家左右,引进高层次人才、应届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每年不少于20万人。

8月26日,2022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质量标准论坛在宣城市召开。会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政府共同签订《质量强国中长期规划》联合行动方案。同时,九城市政府联合启动2022年“质量月”活动,以实际行动共同落实质量强国战略要求,以质量标准工作一体化举措共促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翌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会议在沪召开。会上,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发布《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等3项政策文件,同时遴选了20家企业的“急迫需求”,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两大先导产业领域,面向全球发出揭榜任务。

目前,需求方规划投入资金超过7亿元,对外揭榜资金超过1.6亿元。此次公布的揭榜任务,可以通过长三角一体化科创云平台来查询并揭榜,平台还能实现科技资源“一键查”、政策协同“一起办”、科创数据“一屏观”。

2021年5月揭牌的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办公室,一年多来,长三角在科创领域的协同联动机制日趋完善,在大型科学仪器跨省市共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方面取得成效。据悉,2021年长三角地区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数和金额均超过四地获批总量的75%,包括联合承接国家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国脑计划)”重大项目和“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等。

未来网络两项成果全球首发

从发展的角度看,城市和企业都在数字化转型探索自己的道路。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8月22日-8月28日,长三角地区城市共注册94680家,其中上市公司共0家,新增注销吊销15776家,其中上市公司共9家,均为新四板,分别是浙江玉智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吉曼龙运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翔钜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杭州骆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宿迁市天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明光大兴盛和牡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川桦佳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海锦融时贷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和常州尚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8月24日,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周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开幕。开幕式上,上海五个新城24个数字化创新转型项目面向全球揭榜挂帅。上海公共算力服务平台、“5G+消防”应用服务、5G+AI体育数字孪生体、青浦长三角数字干线、上海电子口岸元宇宙等五大重点项目签约。

同日,第六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紫金山实验室联合未来网络产业公司、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在本次大会期间发布了全球首个广域确定性网络系统重大突破成果,同时紫金山实验室还发布了全球首个云原生算网操作系统、全球首个6G TKμ极致连接无线传输试验平台V1.0两项重大科研成果。

从近日召开的上海化工区工业互联网+“一业一策”推进大会暨高峰论坛上获悉,上海化工区积极做好顶层设计推动数字化转型,以“业务、政务、服务”三大领域数据为切入点,推动智慧园区建设由信息化向数字化阶段转换。

到2025年,园区工业互联网体系和平台建设将基本成型,同时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系列数字化应用新场景,形成10+示范性智能工厂、贯通7+数字化产品链,搭建5个工业互联网共享平台,将园区建成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先导园区”,成为全国化工行业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上海流程制造“一业一策”实施方案的先行者、带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公示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4300家

在专精特新方面,8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在会上介绍,截至2021年末,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比2012年末增长2.7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6.2%,比2012年末高出0.9个百分点,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梁志峰表示,我国内需市场巨大,要素保障充足,产业配套体系完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还蕴藏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下一步将不断完善惠企政策体系,强化精准服务,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广大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在今年6月份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涵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专精特新企业的评定,首次有了全国统一标准。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专精特新服务部处长尹晓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标准不统一会造成部分地区的优质企业出现多而不优、全而不精、大而不强的问题,但处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遇到的困难各有不同,难以找到企业的共性问题,只能开展一些普惠型的服务,谈不上精准解决企业痛点、难点、堵点,对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形成服务标准都造成了障碍。

“统一标准后,不同层级的中小企业能够对标优质企业,明确自身发展方向,看清差距和短板。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优质中小企业分层分类,也便于量化培育现状,从而精准施策,提高企业的获得感。”尹晓萌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科技创新 人工智能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