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天天要闻:产业资源赋能深度研究!华金证券研究所所长孙远峰:中小研究所的发展契机 长期存在于系统化的深度研究体系

时间:2022-12-30 15:42:36 来源:券商中国 发布者:DN032

中小券商在证券研究领域的突破性尝试一直在进行。不久之前,原华西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孙远峰“转会”到了华发集团旗下企业华金证券并出任研究所所长。华金证券研究所希望孙远峰在前东家的经历能够帮助自己学会在激烈的卖方研究市场中更进一步。

“中小研究所发展的契机,还是长期存在于系统化的深度研究体系。”孙远峰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他看来,机构化逐步主导的投资者结构变化的趋势下,注册制带来更多研究需求的背景下,都有利于卖方研究市场化,同时近些年各家内部条线和集团股东对研究需求亦体现出迫切趋势。同时,在某些关键核心领域,不是竞争过热而是仍需大力发展,真正的深度研究还不够多,需要更多有热情和高水平分析师投身其中。

他认为,研究所高效运转的支撑是团队文化和科学机制,这是其轻资产和类合伙人机制的属性决定的。对于分析师而言,扎根产业长期获得认知积累,并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进行创新趋势判断,从而能够提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观点研判,获得投资人长期的良好口碑;能够持续紧密和逻辑正确的跟踪重点上市公司及其相关产业链,最终分析师将处于三者交汇处比较理想的位置。


(资料图片)

产业资源赋能深度研究

券商中国:能否介绍一下你的从业经历,对研究方法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孙远峰:一句话概括我的理解,“产业资源赋能深度研究”。我个人本科到博士都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在读期间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IEEE国际一线论文7篇,也算是半导体科班出身,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之后,在实业工作3年时间。

2013年步入证券研究所工作,在分析师岗位上从业9年多,其可分成两段经历,第一段是不到6年时间逐步做好首席分析师工作,2016年首次参评新财富完成上榜,2018年获得新财富第3名,期间多次获得多个奖项的最佳分析师;第二段是利用不到4年时间在初创研究所副所长岗位上做了较多平台创收和创誉的核心工作,对自己在经营研究和销售团队方面建立了一些初步的认知。

“产业资源赋能深度研究”,我认为是科学研究方法的支撑之一,不仅针对卖方研究服务,对集团内部服务也是一样,对产业投资等也是一样。

扎根产业长期获得认知积累,并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进行创新趋势判断,从而能够提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观点研判,获得投资人长期的良好口碑;能够持续紧密和逻辑正确的跟踪重点上市公司及其相关产业链,最终分析师将处于三者交汇处比较理想的位置。这里的产业资源是偏广义的定义,虽无准确框架但其是多种业务的支撑,更是卖方分析师研发的“技术底座”。

券商中国:能否详细介绍你的研究管理理念,在具体落地上又哪些做法?

孙远峰:研究治理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且秉待持续研究的关键问题,研究理念远谈不上,个人认为,研究所高效运转的支撑是团队文化和科学机制,这是其轻资产和类合伙人机制的属性决定的。

我主要的体会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于研究团队,再多的管理思考终归是要维护自驱。不同的分析师,由于存在性格差异、背景不同、行业差别和工作方法多样等诸多变量因素,平台应在文化和制度层面上,维护和激励分析师及其团队的持续自驱;基本工作模式大同小异,只要方法论正确,持续自驱之下的前瞻深度研究是最大的差异化,这也是优秀团队实现研究水平螺旋上升和永葆研究热情的基础。

二是对于销售团队,再多的展业模式终归是要输出价值。以最高效的形式帮助投研解决问题,不仅单是研究观点的传递,更应该是深度研究转化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

三是对于所长自身,再多的治理细节终归是要并肩前行。所长应该是团队文化构建中的重要一环,除了团队必要管理职责外,更多的是团队展业资源的支撑者,团队运作过程的服务者,追求业务获得感的同行者。

券商中国:当下研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你对未来华金证券的研究业务布局有哪些规划,中短期和长期最重要的布局分别是哪些?有何新的研究所战略方向?

孙远峰:个人一般不太用“静态的眼光、看动态的问题”,从动态角度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有其原因,且是一件好事,一方面机构化逐步主导的投资者结构变化的趋势下,注册制带来更多研究需求的背景下,都体现和支撑了市场活跃度,另一方面市场化机制会给予有价值的研究更多的空间和弹性,研究业务也正成为券商业绩新增长点,无论哪方面,都是有利于价值研究和行业创新趋势挖掘。

从中短期角度看,华金研究将围绕科技、智造和总量等重要方向着力打造具有强大产业背景的研究团队,例如可以在硬科技、自主可控、智能电动车等诸多关键前瞻或是产业卡脖子领域,展示具有产业高度的差异化深度观点;在此过程中,同时推动新人培训的常态化和系统化,锻炼新分析师“听、说、读、写”等综合职场能力,这也是能够使其走得更远的通用能力。

展望中长期发展,研究团队在公司整体规划下,继续巩固和优化骨干人才队伍,与此同时,探索集团内部协同和赋能机制,这里也蕴含了更多的创新点。

中小研究所发展的契机,长期存在于系统化的深度研究体系

券商中国:近几年来,研究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中小研究所高举高打实现了快速变革,业务规模也快速上升,你怎么看待这一情况?当下的市场环境对中小规模的研究所发展有哪些影响?

孙远峰:整体可用“蓬勃岗位,只争朝夕”来形容。我个人过去近4年,就成功深度参与了崭新平台,从起步、到发展、到壮大、再到成就规模的全过程,同期市场上很多研究团队也取得了业内佳绩,各家都有成功的要素和经验,都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中小研究所发展的契机,还是长期存在于系统化的深度研究体系,简单看源于市场需求和研究供给两个角度:

一是市场需求,长期看还是持续旺盛的,如前所述,机构化逐步主导的投资者结构变化的趋势下,注册制带来更多研究需求的背景下,都有利于卖方研究市场化,同时近些年各家内部条线和集团股东对研究需求亦体现出迫切趋势,这都是相辅相成的。

二是研究供给,在某些关键核心领域,不是竞争过热而是仍需大力发展,真正的深度研究还不够多。以我个人相对熟悉的半导体领域来看,产业链环节分成设计、制造、封测、设备和材料,产品形态包括计算、存储、传感、功率、模拟和射频等,应用涵盖消费、家电、工业、汽车、医疗和特种行业等等,这是一个综合的网格化系统;再换个角度,现有的优秀公司数量,在未来也会有显著提升,所以这不是几个人、几十个人能够全面深度分析完备的,仍有很多子行业或者要点需要分析和挖掘。

诸如半导体行业拥有较多机会和较长产业链的板块还有很多,例如智能电动车,自主可控相关等等。未来伴随创新逐步迭代升级,需要更多有热情和高水平分析师投身于此,进行深度研究。

券商中国:近几年由于机构交易占比提升,不少中小规模的研究所在扩张的过程中通过对外创收实现了盈亏平衡,你认为研究所在发展中应该如何看待对外创收对卖方业务的影响?

孙远峰:我认为研究所的卖方业务一定是靠对外创收创誉,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正常的正向循环。对外创收不是唯一目的,但是这是维持研究所长期战斗力的必要环节。我们身处市场之中,通过研究、路演等行为获得市场认可,创收是被认可的体现。

由于近两年机构的交易占比在提升,特别是2021年达到了一个高点以后,使大家感受到通过对外创收就可以来维持研究所运转。这样实现了买方和卖方的双赢。我们也希望未来市场一直能活跃下去。

但是无论有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研究所都要把对外创收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这是维持团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抓手。没有对外创收,团队的战斗力和活跃度不足,实力也没有明确得到体现的通道。所以我的想法就是研究所一定是“以战养战”,对外的服务做好了,对内的服务才能水到渠成。研究所类似于开饭馆,大厨的手艺得到市场认可,才有做定制化、做私房菜的能力。长期闭门造车一定会很困难。

半导体产业机会长期持续存在,持续稳健成长公司更值重视

券商中国:你主要关注电子行业,你认为电子行业近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孙远峰:近几年半导体研究变成了投资人非常关注的要点领域,其作为硬科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涉及的产业链较长,同业竞争者较多,产品形态多样,研究涉及诸多技术细节包括不仅限于电子工程类、计算机类、通信类、物理类、化学类和生物类等诸多学科交叉,其研究门槛大幅提高,以及研究内容大幅增加。

过去的研究体系可能更注重需求分析,有时更注重自底向上,未来更注重于供给比较和需求结构化分析,以及坚持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系统化分析,对所属分析师团队,在产业政策导向、重点突破领域、全球行业景气度、潜在技术创新需求、新品研发及其市场化、企业业绩成长性评估等多角度,提出更高的综合要求。

券商中国:你如何看待未来电子行业的发展,是否还有和消费电子一样大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可能出现在哪些方向?

孙远峰:半导体产业机会是长期持续存在的,持续稳健成长公司更值重视。我个人始终认为,中国电子产业发展主逻辑还将是进口替代&自主可控,以及产能转移和配套,其中前者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外部因素波动以及趋势改善,使得硬件的自主可控是未来更加核心的发展诉求;产业链积极培育本土供应商的诉求更加强烈,更高阶产业链的获利能力或将得以提升;这将持续推动产品从手机、PC等消费类,增加动能提升进入高阶通信或者家电、泛工业类、汽车等,除此之外,产品一直将在三高一低领域持续优化,即“高速度、高精度、高集成度和低功耗”,孕育了很多创新机遇。

中长期看,伴随未来消费逐步复苏,核心赛道扩产,产品高阶化等,半导体成长属性再显。对类大宗消费产品,例如手机等,虽换机周期虽拉长,未来递延需求有所释放,有望在今年较低基数上实现同比改善;相关核心器件替代还在持续,未来库存现边际改善时,伴随技术突破,有望获更大份额。以汽车电子或者VR/AR&泛工业类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新形态正处创新初期,预计产业链日趋成熟将带动出货增长。

券商中国:你如何看待新能源浪潮下的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机会?

孙远峰:车之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投融资热潮,已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之大趋势。各产业环节的龙头企业,将通过持续投入、技术领先、产能规模和创新能力等优势,不断提升集中度,逐步跻身国际一流;供应链市场增量巨大,最先持久受益的是高附加值产品供应链。

智能电动车领域中高科技企业在拥有智能终端,物联网,5G通信和智能家居等带来的技术底座和供应链储备之后,已具在该领域逐步占据高弹性增量市场的综合能力。同时,足够的创新发展纵深,可唤起消费、通讯、工控、医疗、军工和航天等等行业龙头跻身该领域实现高弹性产品化。此外,未来中国大陆作为承担全球高端制造重任的核心,结合国家扶持,亦是向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转变的重要体现;能够孕育先做大,再做强的龙头企业,持续拉动作用显著。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