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股票 > > 正文

【世界新视野】赛迪研究院发布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单(2022)成都东部新区蝉联第一 实力之城加速崛起

时间:2022-12-30 09:06: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者:DN032

历经3年建设,成都东部新区从白纸画图到平地立城,从东进前锋到城市新核,一座彰显公园城市特色的现代化新城正拔节生长、蓄势崛起。


(相关资料图)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区始终坚定不移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立足国家战略赋能优势、国际航空门户枢纽优势、山水生态优势、空间承载优势,主动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实践中先行先试、探索路径,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和动力源,其产业竞争力、影响力不断被认可。

佐证之一,来自工信部下属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在日前发布的“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2022)”榜单:成都东部新区凭借在“新产业、新技术、新空间、新业态、新模式”上的巨大发展潜力,继2021年后再次登上该榜单首位。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潇潇表示,在这份由全国100个省级新区参与的排名中,成都东部新区能击败众多来自东部沿海城市新区而蝉联榜首,除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为政策支持外,亦与成都东部新区在3年来主动谋篇布局,构建现代产业形态,助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有密切关联。

成都东部新区建设三年成势

2021年起,赛迪研究院开始关注城市新区的发展。赛迪研究院认为,城市新区是城市拓展发展新格局、提升城市能级量级的重要阵地,是决定城市未来竞争地位的关键支撑,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城镇化建设的新空间、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

正是在这一年,赛迪研究院首次发布了关注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的“城市新区潜力50强(2021)”榜单。成立一周年的成都东部新区,首次获得了赛迪研究院的关注,并纳入该榜单的评选范围。

赛迪研究院通过从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空间、新模式五个维度构建的“五新”潜力指标评价体系,成都东部新区击败了众多成立时间更久的竞争对手,首度亮相即登上全国50个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的榜首。

2022年,赛迪研究院的这份榜单从50个城市新区扩围至100个,纳入评测的城市新区越多,表明各个新区“发展潜力”的竞争将越激烈。

而在2021年获评“城市新区潜力50强”榜首的基础上,2022年成都东部新区继续发力,截至目前,成都东部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4.3%,居全市第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5.4%,居全市第六,今年内首次高于成都市平均水平,不仅覆盖了2021年天府国际机场竣工后留下的巨大的投资基数缺口,还成功实现增速由负转正;其中工业投资增速达到186.8%,从年初的全市倒数第一跃升至正数第一。

同时,随着《成都东部新区关于未来之城产业生态圈加快集聚成势的若干政策》、《成都东部新区关于未来之城产业生态圈加快集聚成势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试行)》的先后发布,成都东部新区已经从固定资产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向产业带动新区发展的高级阶段迈进。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成都东部新区的发展动力已实现由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向产业支撑带动转变。

赛迪研究院也再次关注到了成都东部新区的变化,“与2021年的榜单相比,全国城市新区的前三位中仅成都东部新区的排名未变,这实属难能可贵”,张潇潇称。

更为重要的是,透过赛迪研究院的“五新”评价维度,可发现成都东部新区在新产业和新空间两个维度的表现尤为突出。

“新产业”维度主要考量新区所在城市的发展实力,分为四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所在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所在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所在地区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所在地区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支撑成都东部新区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之一,正是来自成都市强大的经济实力,成都生产总值持续多年排名全国前10,并有望在2022年末突破两万亿,实现经济总量的万亿级跨越。在生产总量增速上,2021年末成都市生产总值平均两年增速(2020-2021)达到6.3%,在生产总值前10城市中排名第一,充分显示了成都稳定的经济发展势头。

“新空间”的指标则围绕“新区总面积”、“新区行政级别”、“新区交通便利度”、“人口吸引力”四个二级维度展开。

与“新产业”维度关注市级指标不同,“新空间”更聚焦新区本身。

以“新区交通便利度”指标为例,成都东部新区依托毗邻天府国际机场的地理优势,以“港区一体”联动发展方式,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核心支点和内陆全面开放合作新门户,同时,四川省唯一一个空港型综保区已纳入2022年海关总署批复名单。在地面交通方面,成都东部新区轨道交通通车和在建项目里程达140公里,高快速路和市政道路通车里程达370公里。

以交通基建为底、以产业发展为核,成都东部新区开始着手推动高客货流资源向高价值产业资源转化,推动成都东部新区经济活力持续迸发。截至目前,成都东部新区累计签约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95个,总投资285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增速、民间投资增速、税收收入增速、到位内外资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张潇潇认为,作为成都融入国家战略、重塑经济地理的新阵地,成都东部新区在打通城市区域脉络、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助力城市迭代升级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加快实现“潜力”向“实力”转变

“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单关注的是城市新区的发展潜力,连续两年排名第一的成绩,是对成都东部新区过去建设成果的肯定。但对于这座城市新区而言,更重要的目标是将“潜力之城”升级为“实力之城”。

通过对标国内先进新区,可发现聚焦建圈强链、推动转段发力,积极打造竞争优势突出新产业,是“潜力之城”迈向“实力之城”的必由之路。

作为城市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一手抓基建,一手持续建强产业生态。聚焦临空经济、新能源汽车、高端动力装备、交通工程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5大产业链。目前,国际空港经济区(成都东部新区)、未来医学城已成功入选成都市“三个做优做强”首批重点片区。

在成都市力推“制造强市”的背景下,成都东部新区也坚定推动制造强区战略。围绕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承载核心功能,累计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42个,形成以中科翼能、蜂巢能源等企业为链主的智能工业装备、智能消费设备、绿色智能网联汽车制造、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四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按照目前招引签约和落地产业项目测算,预计项目达产后工业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到2025年将超过2000亿元。

依托毗邻天府国际机场的地理优势,成都东部新区也在坚定发展临空经济,目前,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四川省唯一一个空港型综保区已纳入2022年海关总署批复名单,这将是全国首个按照“应有尽有”一次性申报的指定口岸监管场地,此外,航空物流、航空维修制造和临空消费三个项目集群也同步布局。

一座城市的要充分发掘潜力,需要以创新为驱动,聚集高端要素。

当前,成都东部新区正在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四川大学华西东部医院已正式纳入国家卫健委批复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总体规划;聚焦临床医学转化为核心的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正式挂牌;携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聚焦重大疾病防治创建的国家医学中心申建顺利,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均表态支持,有望成为第一个获批,第一批建成的综合性国家医学中心。

同时,国家医学中心将以“创新药物研发”、“高端医学装备研发”、“现代分子诊断设备与产品研发”等6大创新平台为基础,吸引一批顶尖的医学科研领域人才团队在成都东部新区聚集,继而在周边吸引大量医疗领域产业布局,形成医药“产业圈”,最终发挥如“波士顿生物医药产业链”的聚集模式,从整体上推动成都东部新区的医学产业发展。

此外,以全国首个由中国民航总局与四川省政府联合共建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为代表的6个项目纳入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重点项目,落地高新技术企业16家,加快突破一批从“0到1”原创研究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同时,科技创新成果也在成都东部新区加快推进转化,如依托中科翼能燃气轮机、长城汽车新能源整车、利君特种重型装备等重大产业项目,在天府新区布局总部研发基地、研发中心、西南销售结算中心,在成都东部新区建设制造基地,探索“产品研发+制造转化”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成都东部新区不仅是一座产业新城,也是一座彰显公园城市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建区3年来,成都东部新区也在着力塑造公园城市发展新业态。

不仅构建了串联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三级城市中心公园和条形公园体系,还实现城市中心公园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无缝衔接,目前已累计建成天府绿道78.9公里,新增绿地6000亩。

对于成都东部新区的未来,张潇潇也提出建议,“在保持高质量发展潜力的过程中,成都东部新区产业应尽快形成‘链条式’的发展态势,不断完善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把科技创新作为新区产业发展理念的支点,加强与成都重点研究院所的合作,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载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而成都东部新区首个五年规划《成都东部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成都东部新区将以“成都东翼现代化新城”“成都与重庆联动的重要支点”为发展蓝图,继续夯实基底、建设城市新核。

下一步,成都东部新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围绕市委市政府“三个做优做强”“产业建圈强链”等重大战略部署,深挖潜力优势,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底气,加快实现潜力向实力转变,整体提升城市功能,努力为成都加快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多做贡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