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冰雪经济助力青海乡村振兴

时间:2023-03-02 06:28:0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者:DN032

初春,伴随着一场大雪,高原大地银装素裹。走进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的莲花山冰雪大世界,却是另外一番热闹的景象,雪地溜溜球项目尽享静谧和浪漫,雪地碰碰车上演“速度与激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后的首个冰雪季,青海冰雪游热度高涨。

8岁的刘子晗家住青海省西宁市,他穿着鲜艳的滑雪服,脚踏雪板,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会了双板滑雪。从起初对冰雪运动的陌生到动作“行云流水”,他说已爱上在“雪中飞翔”的感觉。

“带着孩子来滑雪,感觉酣畅淋漓,希望孩子用滑雪的方式强身健体,并在体育锻炼中形成应对外界挫折的韧性和能力。”刘子晗的妈妈宋艳妮说。


(资料图)

青海气候冷凉,冬季旅游季长达半年,一半以上地区每年12月到翌年2月平均气温突破零下10摄氏度。低气温、水资源充足、雪季漫长等因素都为青海发展冰雪经济提供了“气候保障”。

莲花山冰雪大世界距省会西宁49公里,该滑雪场负责人介绍,雪场每年经营时间约为100天,春节期间每天游客数量近千人。“立春后,也会吸引大量的冰雪‘发烧友’抓住最后的雪期‘疯狂’一把。”

“如今,冰雪旅游将当地‘冷资源’变成了‘热产业’,在满足大众滑雪需求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海东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杨发胜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莲花山冰雪大世界所在的平安区古城乡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和外出务工。古城乡党委书记杨占孝说,农闲时节,很多村民在外地搞运输和拉面生意。2021年雪场落地该乡后,不仅带动了村民在雪场就业,还让当地农家乐生意火爆。

39岁的马福寿家住古城乡石碑村,家中有4亩地,主要种植小麦、油菜和马铃薯,因为当地多为山地和旱地,农作物产量并不高。农闲时节,他会在家附近打一些零工。雪场开业后,他在雪场雪鞋区从事雪具租赁工作,每月工资3750元。

目前仅在古城,就有30多位像马福寿一样的农民从事雪具租赁、雪场餐饮服务等工作。“寒冷的冬季,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让我对新一年的生活充满信心。”马福寿说。

青海省冬季项目和户外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卫东介绍,目前青海省有一定规模的滑雪场在10个以上,主要分布在交通相对便利的西宁市、海东市等地,滑雪等冰雪经济填补了青海冬季旅游吸引力弱、淡旺季区分明显等短板,冰雪经济在促进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中作用日益明显。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镇的康乐滑雪场,是青海首家对外营业的滑雪场。该滑雪场总投资3000万元,于2012年正式营业。雪场负责人介绍,一到周末,会有大量旅行团、企业户外培训等团队游客到滑雪场来,滑雪场还带动周边40多位村民就业,他们在雪场从事餐饮、造雪等工作。

19岁的代明礼家住大通县东峡镇克麻尔村,12岁时他第一次和家人来到康乐滑雪场滑雪。如今,上大学的他寒假返乡,成为滑雪场的一名教练。

“一天最多时教了10名游客学习滑雪的基本技巧,一个假期下来,下学期的学费都赚够了。”代明礼说,更让他感到开心的是,有更多人通过他的帮助,感受到了滑雪的乐趣。

采访中,业内专家指出,要推动冰雪产业和旅游的融合,标准滑雪场尤为重要。现在青海各雪场的定位还在“戏雪经济”阶段,缺乏高标准滑雪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餐饮酒店等服务无法跟进以及教练员、救援、职业运营团队发展相对落后等因素,也意味着青海冰雪产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青海省体育局副局长刘兴海说,未来将结合《青海省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的实施方案》《青海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推动高原冰雪运动纵深发展。

“我们将结合本地特点、民俗风情,积极举办冰雪以及‘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等活动,普及冰雪运动项目,打牢冰雪运动基础,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培育冰雪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刘兴海说。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标签: 乡村振兴 冬残奥会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