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缴费处排长队 全面通关后香港保险市场迎烟火气 投保风险勿忽视-世界讯息

时间:2023-04-21 09:36:00 来源:新京报 发布者:DN032

“通关后,内地客户主要购买储蓄型保险和重疾险,但储蓄型险种更火热,特别是在去年内地市场‘股债双杀’之下,客户更愿意将香港保险作为一种理财途径。同时,现在年轻人保障意识很强,对重疾险的需求也明显比我刚入行时更旺盛。”

随着2月初内地与香港恢复全面通关,沉寂已久的香港保险市场又迎来“烟火气”。

“从缴费处排长队就能看出来,今年2、3月份,香港保险有一波非常强劲的爆发。之前,我从来没有排过一个多小时的长队,不仅如此,我在群里也看到同事们密集报年缴超百万港元的大单,之前2018、2019年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密集的大单。”香港保险代理人杨丹(化名)对记者表示。


(相关资料图)

不过,在香港保险一片火热之下,业内人士也提醒消费者称,投保香港保险需要在香港当地的场所投保,对于内地居民来说,投保成本较高,此外,我国内地法律不保护境外保单权益,若香港保险保单发生纠纷,则需要前往香港维权,其法律诉讼费也高于内地。更为关键的是,香港保险的告知要求也高于内地,如若不能准确告知,则容易在理赔时出现“扯皮”。

全面通关后内地赴港投保回暖:

储蓄型险种更受欢迎长期持有收益率破6%

在深圳工作的陆先生3月底便赴港买了一份重疾险,“一位香港保险中介介绍了几个方案,其中一个方案比较符合我的要求,所以就投保了。”

“最近刚刚恢复通关,保险公司有保费折扣优惠,在保单头两年,每年可以优惠12%,第三年开始看步数给折扣,如果每天平均步数过万,会继续给10%的折扣优惠。”陆先生说。在这份方案中,31岁的陆先生每年需要交1.7万元的保费至65岁,便能获得约100万元的保额。

贝壳财经记者发现,这份保险计划的保障包括:危疾赔偿、持续守护保障(若已作出严重危疾赔偿,本计划将提供额外2次突发性心脏病或中风赔偿及额外2次癌症赔偿)、癌症治疗加强保障、生活守护保障、未获发现之先天性情况均得到保障等,与内地重疾险多进行重疾确诊即赔相比,香港保险的保障范围的确更丰富,这也是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一大原因。

“另外,这份保险方案既有重疾保障,也兼具一定的理财属性,比较符合我的要求,同时,买香港保险也是希望能配一些境外资产。”陆先生对记者坦言。

其实,疫情之前,内地访客订单一直是香港保险保费的重要来源,根据香港保监局的数据,在最高峰时的2016年,香港保险保费中每年由内地访客贡献的保费占比甚至接近40%,正是在这风头最盛时,杨丹入了行,开始为一些亲戚朋友赴港购险提供服务。

不过,当年赴港购险政策也在整体收紧,中国银联确认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随后的几年,由内地访客贡献的新造保单保费占比也有所下降,到2019年,占比约为25%。

相对于政策收紧,疫情是更大的“打击”。香港保监局数据显示,2020年,内地访客新造保费为68亿港元,同比下跌84.3%,2021年更是直接跌至6.88亿港元,2022年虽回暖至21亿港元,与疫情前仍有较大差距。

今年2月份,内地与香港恢复全面通关,压抑了3年的香港保险需求集中释放,有险企高管对记者直言:“今年一季度公司业务做得不太理想,原因之一就是一些客户的保单向香港市场分流了。”该险企的客户中,高净值客户占比较高,他们也正是赴港购险的主力。

在杨丹看来,香港保险的收益率与内地同类产品相比优势较为明显,比如,储蓄型险种持有20年收益率大概会有5%~6%,如果把时间拉得更长,收益率甚至会超6%,另外,香港有多元货币优势,可以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重疾险可多次赔付,且总体定价会低于内地同类产品,同时,产品还有分红,既有保障又有收益,对内地客户很有吸引力。”

她进一步对记者说:“通关后,内地客户主要购买储蓄型保险和重疾险,但储蓄型险种更火热,特别是在去年内地市场‘股债双杀’之下,客户更愿意将香港保险作为一种理财途径。同时,现在年轻人保障意识很强,对重疾险的需求也明显比我刚入行时更旺盛。”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则表示,香港保险中,重疾险相对比较便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源于香港重疾险的定价基础以香港居民为主,而其重疾发生率低于内地居民;另一方面,重疾险是长期保险,险企会考虑资金的投资运营,而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其险资投资渠道和收益相对而言会优于内地,在这样的投资环境下,香港的储蓄型保险投资收益也相对较高。

杨泽云还提到,香港保险还具有多币种优势,赴港投保的客户保单可以选择港元、美元等货币,可以满足高净值客户的一些外币需求。

据瑞银实证所在“通关”前做的调查,受访的1000名内地居民中,约三分之二考虑在“通关”一年内投保,其预计,内地消费者来香港投保到明年有望超过疫情前高峰。

香港保险投保风险惹关注:

健康告知要求高 告知不到位将被拒赔

不过,在一片火热之下,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风险也值得关注。

首先,从投保和维权成本来看,杨泽云表示,根据现行规定,投保香港保险需要在香港当地的场所投保,因此,内地居民投保成本较高,当然,如果正好安排去香港旅游,此项费用则可忽略,此外,我国内地法律不保护境外保单权益,若香港保险保单发生纠纷,则需要前往香港维权,其法律诉讼费也高于内地。

其次,香港保险的告知要求也高于内地。杨泽云称,香港保险市场比较成熟、发达,其居民的保险知识也比较丰富,与内地保险的询问告知不同,香港保险是无限告知,即不仅局限于投保单所询问的问题,其他任何影响保险人是否承保或者是否增加费率的“重要事实”均需如实告知,而一旦违反如实告知义务,则可能导致理赔时出现“扯皮”。

杨丹也对记者表示,香港的重疾险投保,需要进行非常详尽的健康告知,如果告知不到位,很有可能会被拒赔,之前确实也有过一些案例。

资深业内人士王媛(化名)便向记者举了个身边例子:“同事的客户在香港给孩子买了重疾险,随后,孩子确诊白血病,但在申请理赔时,保险公司查出孩子在投保前频繁抽血。在内地,抽血很正常,特别是孩子感冒发烧时,去医院医生一般都会让孩子抽血检查,但在香港很少有这样的操作,保险公司从血检报告中发现,孩子在某个时间段有一些贫血,但在投保时,由于惯性思维,客户并未将此告知,因此,保险公司拒赔了。”

此外,保险并非普通商品,而是一份持续数年、十几年甚至终身的保障,需要代理人持续输出服务,特别是医疗险、重疾险等保障型产品,“有时候客户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半夜就会给我打电话,我能去现场极速处理,而如果客户的保险代理人远在香港,客户服务体验就会受到影响,此外,内地很多高端医疗险都能享受全球最优质的医疗资源,这已不再是香港保险相对于内地保险的优势。”王媛说道。

杨泽云还提醒称,更为重要的是,香港保险也是保险,而非投资,所以,买香港保险仍应以防范、应对风险为目的,而非以获得较高收益为目的。

早在2019年,就有报道称,约200位投保人在购买香港安盛发行的投连险Evolution后,净值一夜之间暴跌超95%,可见香港投资类保险的风险也比较大。

那么,如果消费者想赴港购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王媛建议,内地居民要去香港买保险,首先要看家庭有没有境外资产配置的需求,如果有的话可以考虑购置香港保险;其次,要看客户大部分时间是在香港生活还是在内地生活,如果家在内地,孩子上学、自己工作、就医等都在内地,其实香港保险的服务并不便捷,还是建议购买内地保险;此外,由于内地与香港的医疗环境不同,产品告知也有差异,建议客户一定要了解具体情况后再投保。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潘亦纯

(文章来源:新京报)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