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这座万亿城市 渴盼大学久矣

时间:2023-08-24 15:57:22 来源:新京报 发布者:DN032

每一座城市,都希望拥有一座以自己城市“冠名”的大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各地多所高校发布拟申报高校设置事项的公示。8月7日,广东省教育厅对拟向教育部申报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佛山大学、以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设置肇庆健康医学院2个事项予以公示。

作为万亿城市中最缺大学的城市,佛山一直有着“大学贫困市”之称。

“佛山大学”,佛山渴望已久。

中国最缺大学的城市

一流城市的竞争,早已不是唯GDP论英雄。

近些年来,中国城市从“抢产业”到“抢资源”、拼经济。为了吸引人,一些城市除了送房、送钱、送户口,还疯狂建大学。

对于经济强市来说,补齐教育短板更是刻不容缓。

2017年,经济观察报根据“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城市常住人口数量”,计算出“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比”。佛山以每万人67个在校大学生排在“最缺大学城市”榜首。

佛山、深圳、温州、东莞、唐山、泉州、南通、无锡、徐州和潍坊为我国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

目前,佛山只有佛山科技学院、广东东软学院两所并不出名的本科院校,还有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等三所分校区。

这些高校的办学层次、规模、质量、特色等,都难以满足佛山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造的需要。

据报道,2016年,佛山大学生密度在国内GDP35强城市中最低,甚至没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

佛山,因此也被不少媒体称为中国最缺大学的城市。

另一方面,佛山是经济强市,多年来居于全国城市GDP前20强之列。2022年,佛山以12698亿元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17位,省内仅次于深圳、广州,是名副其实的广东经济“第三城”。

除了经济总量高,早在2012年,佛山人均GDP就接近15000美元,超过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标准。

不过,即便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GDP,佛山都处在前列,但在全国GDP20强城市中,佛山是少数没有211、985高水平大学的城市之一。

佛山在高等教育上较为落后的局面,跟其经济体量严重不匹配之间的矛盾已经日渐凸显。高校数量稀少,尤其是本土高校不足已经影响到自身的持续发展。

佛山为何缺少大学

实际上,毗邻广州这样的教育强市、地处珠三角腹地的佛山,一方面,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佛山长期依赖外地的教育资源,忽视了本地高校实力的孵化和培育。另一方面,佛山引进域外高校异地办学的时间较短,学生的培养模式大部分是,低年级在佛山,高年级就回本部,人才培养成果还有待时间来检验效果。

这就是为什么佛山必须发力本土高校建设的原因。拿此次准备改名“佛山大学”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来说,该校被认为是佛山本土实力最强的本科高校,肇始于1958年创办的佛山师范学院和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迄今已有65年办学历史。

经过65年发展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这次终于要升级为大学,同时,更是标志着该校办学层次和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实,补齐本土高校的短板,一直是佛山的“心头病”。根据佛山2017年出台的规划,到2025年,佛山要建成两所国内一流的理工类大学,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达到30所,全日制在校生达18万人;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率达到80%,高校学科专业对产业覆盖率达90%以上。

如今,2025年时间节点将至,截至2022年年末,佛山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3所,全年招生5.35万人,在校学生16.76万人。这距离佛山2017年定下的目标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此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佛山大学,对佛山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这些经济强市也缺大学

佛山并不是唯一缺少大学的经济强市。

正如上文所说,在经济大市、强市中,还有深圳、东莞、泉州、无锡、温州等城市也面临着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窘境。

其中,深圳、东莞跟佛山同处珠三角,也是典型的“经济强市、教育洼地”。

不过,跟佛山相比,深圳和东莞的情况要好一点。

拿深圳来说,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城市之一,深圳2022年以3.24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然而,深圳的高等教育水平却与其经济地位不相匹配。

深圳本土高校中,只有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虽然南方科技大学入选“双一流”,但是同那些百年名校相比,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跟佛山一样,深圳缺少大学的原因有多方面。

一方面,深圳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没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没有形成稳定的教育体系和传统。另一方面,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长期以来注重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方面要落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

此外,深圳受到周边城市如广州、香港等教育强市的影响,很多优秀的学生和教师会选择去这些城市就读或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深圳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除了创建南方科技大学外,深圳相继引进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在深圳设立校区或研究生院。

按照深圳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培育本土高校上,深圳也是拿出了大手笔。深圳提出,到2025年,争取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海洋大学、深圳理工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和香港大学(深圳)等获教育部批准设立。

就在7月份,深圳海洋大学(一期)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不过,即便近些年来,深圳加快大学、医院等民生工程建设,跟同类城市相比,深圳依然是“落后生”。

东莞和温州等城市缺少好大学,则是跟自身产业发展有着很大关系。作为典型的外来人口聚集地,这些城市长期依赖低端制造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高过高学历人才。

以温州为例,作为一个典型的商业城市,温州的商业气息要比教育气息浓厚。目前,温州只有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和温州肯恩大学三所规模较大的本科院校。

在这三所院校中,只有温州医科大学实力较强,而且是专业性较强的医学院校。虽然温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院校,但办学层次和质量不高。而温州肯恩大学则是一所中美合作办学的独立学院,规模较小,影响力有限。

如今,对于这些面临产业转型的城市来说,产业升级和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破解人才难题已经是一道亟须解决的必答题。

如何补齐“短板”?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拥有优质教育资源是城市间竞争的重要筹码,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分项。

对于佛山、深圳、东莞和温州等城市来说,补齐自己在教育上的短板弱项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目前来看,这些城市也在积极行动。例如,注重发挥本土高校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强本土高校的建设和改革,提升本土高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增强本土高校的特色和优势,形成本土高校的品牌和影响力。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为佛山大学,就是佛山打造本土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举措。

此外,引进域外高校的合作办学,也是拓展教育资源和视野的有效途径。对于这些城市来说,通过引进域外高校的优质资源和先进理念,促进本土高校与域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域外高校的经验与做法,提升本土高校与域外高校的互动与融合。

这方面,深圳补短板的做法或许值得其他城市借鉴。例如,深圳不但注重引进国内知名高校,也积极争取国际上的名校前来办学。2014年,莫斯科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在深圳合作举办大学。2021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是一项长期投入的工程,不同于经济与产业,后者在短时间内靠投钱就能见到效果,一流大学的培育更考验一座城市的“长期主义”定力。

从长远来看,对于一座城市来说,重视本土大学的建设,除了补齐教育的短板,更重要的还在于支撑自身的产业转型。

例如,深圳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与之对应的是深圳海洋大学在加快组建,推动教育链和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对于一流城市来说,随着产业向高端急剧裂变,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势必也会快速增长,相比于招揽外地人才,重视本土大学的建设无疑是解决“人才饥渴”的更有效途径。

佛山、深圳、东莞、温州等城市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这些城市都正在以猛虎下山之势追赶超越。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城市将会拥有更多以自己城市“冠名”的大学。

(文章来源:新京报)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