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一线调研看变化 | 从“一业独大”到“多轮驱动” 沈阳打造现代工业新增长极

时间:2023-09-09 08:56: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者:DN032

夏末初秋,沈水之阳,静静的浑河穿城而过。从沈阳浑河岸边放眼望去,城市中轴线青年大街两侧高楼林立,五星级酒店、K11等购物中心、科学宫和市图书馆等建筑鳞次栉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海证券报记者到达之时,这里刚刚经历了一轮“百日赋新”,长度约10.7公里的路段时隔10年再度更新。浑河的微风里尽是岁月的味道:新中国第一台车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台18马力蒸汽拖拉机……沈阳创下新中国工业史的多个辉煌,让工业成了这座城市永不褪色的记忆符号。

从狭窄小土道到10公里长街,一个甲子,4车道变成双向10车道,青年大街恰是这座城市蜕变的缩影。招商引资助力城市更新,活化工业遗存,古城沈阳的经济结构正在振兴东北大潮中不断优化、焕发新生。

夜幕降临,漫步青年大街,街景五光十色,人流熙熙攘攘……

由“一”到“多”经济增长多轮驱动

沈阳在招商引资的加持下由“一业独大”迈向“多轮驱动”。新兴产业正成为沈阳工业新增长极

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排占地290万平方米的厂房。上海证券报记者在位于此处的华晨宝马里达工厂看到,一台台机械手臂灵活转动、精准定位,自如更换焊枪,全自动地完成着各项焊接任务,并抓起工件传送给下一道机器人程序,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工作人员介绍称,里达工厂使用IPSI生产管理系统和实时位置跟踪技术,每一辆汽车的数据都在生产的不同阶段被“跟踪”,以确保车辆每一道工序都拥有最高质量。

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算法在这里被广泛使用,整个生产过程由此从“经验主导”转变为“数字生产”,产能由此逐步攀升,带动当地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就在今年,华晨宝马宣布将于2026年起在沈阳投产纯电动新世代车型,与之配套的总投资100亿元的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动工。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中宏锂电池负极材料等百亿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新签约、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快速增长,“山海关不住,投资到沈阳”的局面正在形成。

这些工业符号,代表着有“东方鲁尔”之称的沈阳,在招商引资的加持下由“一业独大”迈向“多轮驱动”。新兴产业正成为沈阳工业新增长极。

根据沈阳工业经济运行半年报,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航空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5%、18%和34%。

由“重”变“轻”结构转型盘活老城

钢筋搭骨架,砖瓦作皮囊,沈阳开始变“轻”:不只有鸡架、硬核工业,也开始有了沉浸式戏剧、手作集市等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沈阳是一座硬核的“大国重器”制造基地城市。在老工业区铁西,有一大批工业厂区却曾因搬迁、关停、闲置,变为工业“锈带”。

但广袤黑土地在哺育着这座英雄城市的同时,也孕育着独特的城市品格。“脱胎换骨”后,钢筋搭骨架,砖瓦作皮囊,沈阳开始变“轻”:不只有鸡架、硬核工业,也开始有了沉浸式戏剧、手作集市等。

1.8米乘以1.8米大小,在1905文化创意园的一面外墙上,有一副意义非凡的字模。此前位于此处的沈阳重型机械厂车间,曾炼出了新中国的第一炉钢水,2009年搬迁之前,最后一炉钢水浇铸出了“铁西”两个端庄凝重的大字挂于此处,总重约12吨,诠释着1905年以来的工业发展史。

1905文化创意园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其完整保留着工业遗址的原貌和工业风格,与反映工业题材动态雕塑“持钎人”交相呼应,形成了展现百年工业历史的文化地标,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置身园区内,依然可以嗅到老厂房的味道,其间散布着文创市集、小剧场、音乐现场等文化消费场景。

创始人徐比莉告诉记者,目前园内入驻率已经达到约97%,预计今年会累计举办超过500场活动。

作为另外一个沈阳工业遗产“焕颜新生”的缩影,有着400年历史的老北市如今正变身“不夜城”。

伴随着阵阵凤鸣声,体形庞大的金凤凰划破黑空,长长的尾翼飘在空中,热门IP《凤舞九天》的演出将老北市的气氛点燃。满绣传承人手腕翻转,针线如行云流水,一件件作品吸引着游客驻足。另一边,汉字主题书房的项目主持人张振忠向游客讲解着墙上甲骨文的演变。夜幕下,整个老北市流光溢彩、游人如织。

当年的沈阳东贸库,如今已成时代文仓城市书房;当年的沈阳砂布厂,如今变身铁锚文创园……实现由“重”转“轻”,发展工业旅游,沈阳已有清晰的路线图——《沈阳市旅游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沈阳要深入挖掘工业旅游资源,到2025年末,全市工业旅游景区和工业旅游示范区达到10家,打造中国工业旅游第一目的地。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沈阳全市接待游客近6000万人次,名列福布斯中国发布的全国消费活力城市榜单第14位。从工业立市到旅游兴市,为盘活经济添砖加瓦。

以“智”促“制”“老原新”赋能新赛道

新松机器人和东软医疗是沈阳“新字号”的代表。“原字号”和“老字号”也在齐头并进

从无到有,是一条披荆斩棘的道路。从前的古城涵养英雄气,如今的沈阳薪火传精神。

走进沈阳新松机器人智能车间,便置身丰富的机器人的世界:亮眼的中国红是工业机器人,浅黄色、中黄色、白色机器人,是移动机器人方阵,有序地处理着各自的任务,还有各种协作机器人、复合机器人等。新松还形成了半导体装备、协作机器人、智慧城市、智慧康养等战略行业产业,构建了健康科学可持续的产业体系。

4000余人的研发创新团队,依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技术实力,新松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完成国家重要科技攻关800余项,起草并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80余项,书写了中国机器人发展史上百余项“行业首创”。

近几年的变化令新松移动机器人事业部市场部副总经理陈赏非常振奋。“我们自主研发的一些产品器件不断得到很多国际车厂、国际自动化行业的认可,不断走出国门。”他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自动化设备在很多国家、很多生产苛刻的现场招标要求很严格,但新松的技术能力得到了认可。

东软医疗也有着这样拼搏的例子。1989年东北大学计算机影像中心成立,国产CT的整机研发也正式开始。作为这一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的主要执行负责人,时任东北大学教授的江根苗曾回忆称:“难是一定的。CT设备是最复杂的大型高端医疗设备之一,我们当时没有任何基础,图纸技术资料、人才及供应链资源都是缺乏的。”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一个办法:通过一点一点地摸索研究,逐步掌握CT设备的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

1997年,东软医疗“研制中国CT”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研制出第一台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单排CT机,实现了国产CT机零的突破。2009年,东软医疗成功研发了中国第一台16层CT:16。在中高端领域,2012年,东软医疗推出了中国第一台64层CT:64。凭借先进的CT设备,公司开启了与医院合作的大门。

文化自信源于“古”,成于“今”。新松机器人和东软医疗是沈阳“新字号”的代表。“原字号”和“老字号”也在齐头并进。

按照规划,沈阳把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摆在突出位置,形成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4个行动计划,深入谋划、规划引领、清单落实、项目支撑,全力推动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走深走实。

於铄盛京,维沈之阳,煌煌大城,雄踞北方。

“我们力争到2025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一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一千亿元、人口规模突破一千万元,努力在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当好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跳高队’。”沈阳市市长吕志成表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