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股票 > > 正文

焦点短讯!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印发国际数据产业专项规划 明确构筑数据要素支撑底座等五大主要任务

时间:2023-01-10 11:59:53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发布者:DN032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据“上海临港”微信公众号1月10日消息,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根据《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上海市数据条例》等文件精神,结合临港新片区数字经济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城市空间布局,立足“十四五”时期临港国际数据产业发展基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近日印发《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产业专项规划(2023-2025年》,其中明确构筑数据要素支撑底座等五大主要任务。

具体如下:

(一)构筑数据要素支撑底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构建高标准网络链接架构

全面部署新一代基础设施,加大光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IPv6+建设力度,持续完善临港新片区数字底座。重点推进5G独立组网,搭建宏微协同的多场景分层覆盖的立体网络架构,实现临港新片区重点区域5G网络的深度覆盖。新建上海市骨干网核心节点,扩容与上海核心节点的连接带宽,以国际领先标准建设大容量、智能化的IP城域网,支持数据的低时延、高性能的高速转发。建设长三角新型基础设施区域连接枢纽,打造与上海市及长三角连接的骨干光缆网络,建设100Gb/s、400Gb/s超高速传输系统,实现与上海市内、长三角主要方向的超高速连接和智能调度。推进新建直达东亚和东南亚的海光缆系统在临港登陆,并支持共建共享的新型海缆登陆站设施项目实施,构筑“企业-园区-国际出口局”直连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进一步提高国际网络传输速率、通信容量。

2.建设高水平算力协同体系

持续提升国际互联网访问质量和国际海光缆容量,建成全球数据枢纽平台和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等功能型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存算一体、东西协同、智能调度”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临港算力枢纽,引领长三角地区算力统筹智能调度体系。建设临港大数据中心绿色集群,推动与海洋科技、低碳绿色融合布局,率先试点打造PUE1.25的节能数据中心示范。

3.建设高能级国际数据枢纽

打造全球数据汇聚流转枢纽平台,依托上海亚太互联网交换中心资源基础,深化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探索国际、国内双向的数据存储、计算、处理服务。以全球数据枢纽平台和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数据中心为基础,部署统一算力平台。在国际海缆登陆站和国际互联网关口局之间划定新型数据服务试验区,推动“两头在外”数据的高效服务,依托流量经济放大临港吸附全球资源的能力,带动发展跨境电商、国际金融科技、数据服务外包等关联业态发展,促进国际信息流量在临港新片区集聚和落地。

4.建设高密度智能物联感知体系

夯实临港城市物联网数据基础,系统规划“城市神经元系统”,结合“空天地海人”设计理念,建成感知城市脉搏的泛在网络,实现城市要素全面AIoT化。聚焦滴水湖核心区域,科学部署监测传感、智能分析、控制执行等物联网感知终端,并逐步扩展至临港新片区所有区域,完成20万个部署,全方位感知物流、车流、人流。构建跨层级、跨行业、跨数据的物联网感知管理新平台,实现物联感知数据统一接入、集中管理、远程调控和数据共享,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海底机器人等全域感知数据,全面支撑应急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城市管理、海洋管理、经济运行管理、交通运行管理等行业应用。

5.建设高可靠支撑服务平台

以“可管、可控、可信”为核心,依照统一规划、分段建设、持续完善的原则,建立“云、网、数、安、链、智”技术能力的数字整体赋能平台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覆盖软硬件的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数据的保护措施,加强数据资源在采集、存储、应用等环节的安全评估,建设面向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评估体系,探索区块链技术、量子通信技术在数据保护、数据传输方面的安全应用。率先在“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顶尖科学家社区等园区试点建设数字信任示范区,推动在数字身份、数字认证等领域的应用。强化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防护,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安全防控体系,加强国际数据传输技术监测发现与拦截能力,建设与监管要求相匹配的安全能力。

(二)打造数据产业承载区

6.打造“信息飞鱼”核心承载区

加快推进“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建设,有序推进数据跨境便捷流动,集聚数字创新型企业,参与国际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实施更大程度压力测试。研究数据便捷流动规则,布局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金融贸易等多领域企业在临港新片区率先开展跨境流动自评估。积极搭建跨境研发、跨境数字贸易新型功能性平台,建成集数据中心、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专用数据通道、跨境数据流动于一体的服务平台。聚焦航运物流、金融服务、跨境贸易、智能制造、文化创新领域,落户一批国际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区。先期吸引有迫切数据跨境需求的跨国企业和云企业入驻,再扩展云企业,形成跨境产业集群。

建设“1核心X分区”的数据产业园。打造“信息飞鱼”成为国际数据的重要承载区,带动临港各算力中心聚力发展,联动全市数据产业园区,服务全球理念超前的数字经济市场主体。

7.探索建立国际数据交易交付研究中心

在临港新片区探索设立国际数据交易交付研究中心,开展规范确权、统一登记、集中清算、跨境交付等研究,便利合规国际数据交易、交付,促进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搭建数字产品国际交易平台,加强数据交易相关的数字信任体系建设,创新融合大数据、区块链、隐私计算、零信任等技术,构建数字信任基础设施,保障可信数据交易服务。

8.探索建设国际新型数据服务中心

打造“境内关外”数据实验区,按“特定区域、特定对象、特殊授权、特殊监管”的试点思路,发展“两头在外”“来料加工”的国际数据加工、交换中心等业务。健全数据试验区内服务及安全监管框架,建立与国内严格物理隔离措施的服务场所和通道。结合数据安全治理平台、云计算平台、云桌面,建设国际数据服务应用的合规运营基础能力,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落地自贸区,服务于“两头在外”企业,促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9.加快构建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示范区

以临港新片区现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等为出发点,对接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开展先行先试。创新改革试点监管理念,建设监管数据沙盒试验区;推动数字贸易制度体系、数字贸易标准体系、数字资源保护体系、数字贸易统计体系建设;加强平台规划建设,建立数字贸易数据运营监管和“数字贸易线上展示”等综合性数字贸易服务平台;整合云服务、数字服务等生产性服务领域,数字内容、跨境电商等生活性服务领域,围绕数字应用、数字制造、贸易数字化以及展览数字化,探索一批面向数字贸易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数字贸易生态建设发展。

10.探索建设电信服务开放试验区

依法有序开放增值电信业务,争取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内容分发网络(CDN)、互联网接入服务(ISP)等5项增值电信业务对外资试点开放,逐步取消外资控股比例限制。探索开放跨境数据转接等业务,先行先试放开学术、研发相关网站的访问限制,在特殊监管区域允许国内基础电信服务商为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提供直接的国际信息访问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研究机构逐步试点便捷访问境内外互联网。

(三)构建繁荣有序市场生态

11.培育优质企业主体

加大对数据要素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引导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平台和企业积极参与数据要素交易。建立国际数据贸易服务平台,“孵化一批、培育一批、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企业主体,完善临港国际数据贸易全产业链结构,提供从事合规咨询、安全审计、资产评估、数据交付等第三方服务机构,设立数据贸易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数据组织、数据体验、数据能力成熟度、数据资产化自评估等服务模式。发挥先进企业研制主体、协同主体、使用主体和示范主体作用,持续提升自主创新、产品竞争和知识产权布局能力,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鼓励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12.激发市场用数活力

增强临港数据产业相关企业用数意识和能力,推动数据在制造、金融、贸易、航运等重点行业的深度开发应用,培育数据驱动的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探索更多数据赋能应用场景落地实践。加强提升链主企业的数据带动能力,鼓励先进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数据、算法、算力等资源,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积极参与数据流动交易。塑造跨国企业的全球化数据运营能力,加大数据创新力度,提高“上云用数赋智”水平,推动海外数据研发机构落地临港,探索中国数据企业走出去和海外数据企业引进来过程中的数据融合路径。着力鼓励数据服务型标杆企业深耕特定行业领域,鼓励开展公共数据开放、企业融资与上市、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服务等,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13.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引导临港新片区各产业园区数据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应用,持续提升产业集群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支撑上海国际数字之都、浦东引领区建设。以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先导区为牵引,联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上海国际汽车城等特色产业园区,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数据产业的国际延伸线,服务全球总部企业、央企国企出海,吸附国际数字经济企业入驻,带动国际数据产业流量,激活国内、国际双循环。鼓励企业围绕数据要素市场机制、国际交流合作等开展先行先试。发挥协会联盟桥梁纽带作用,支持举办产业论坛、行业大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复合型的产业,立足临港新片区“4+2+2”重点产业领域,聚集一批以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14.打造标杆示范项目

打造国际协同创新标杆示范,聚焦跨境数据流动、数字交易、云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结合临港新片区产业特点,分层次打造一批集数据中心、数据、算法、算力于一体的综合性标杆项目,以及一批以数据资源开发应用为导向的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产业联盟、创新联合体。创建标杆园区,重构园区指标体系,将供数、用数、治数能力等纳入园区考核指标,推动打造一批数据富集、场景丰富、治理规范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产业园区。深度应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装备,进一步丰富数字化、智慧场景应用。

(四)推进跨境数据流动服务

15.优化数据跨境流动操作规则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办法,建立完善以“分类管理+存证传输”为基础的安全管理机制。优化自评估、事中存证传输和事后监管抽查的管理流程,促进数据跨境安全、自由流动,推动金融理财、工业互联网、航运物流、跨境电商、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场景化试点,进一步形成相关数据跨境流动操作指引。

16.推进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

推动企业参与数据跨境安全流动评估,加快智能网联汽车、金融贸易、智能制造、跨境物流、文化创新等不同产业领域的企业启动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自评估与申报。加强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共享、监测预警等技术能力建设。统筹推进数据权益保护、数据流动利用、数据安全管理等体制机制,覆盖数据授权、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业务全流程,加快建立数据泄露等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

17.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功能

提升跨境数据流动运营服务能力,提供流动监管、跟踪追溯等数据安全治理技术支撑。设立公共服务平台运营主体,提供合规咨询、数据处理、流动申请、安全评估等服务事项。加强与RCEP、DEPA、CPTPP的规则对标和压力测试,开展数据流动交易、数据跨境、数据资产化等在内的标准化试点。

(五)提升数据赋能产业价值

18.赋能数字经济高效化

以经济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围绕数据在贸易、制造、电子、金融、物流、等行业的深度开发应用,培育数据驱动的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推动数据赋能百业创新发展,加快数据再创造和价值提升,形成优秀应用解决方案,建设成熟应用场景标杆,加大推广力度,建设一批大数据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数据创新载体,打造数据新产品、产业新模式的“中试场”。

19.赋能数字生活便利化

以生活数字化转型为引领,面向数据在医疗、就业、社保、交通等领域的深度开发应用,推动质量民生体验升级,以市民的交通出行、精神文化、娱乐购物等需求为导向,形成高品质、个性化的质量民生体验。打造服务居民、服务家庭、服务社会的成熟应用场景,以数据创新带动生活便利化和服务品质化。持续建设数字家园试点示范,推动大数据与居家生活融合应用,实现更精细、更准确、更及时的基本民生服务体验。

20.赋能数字治理精细化

以治理数字化转型为引领,面向数据在应急、公安、信用、城管、能源等领域的深度开发应用,推动政务服务智慧精细,深入推进数据赋能“一网通办”业务流程再造、电子证照区域互认共享多领域深度应用,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推动城市运行安全可靠,贯通气象、安全、交通、环境、城市供应、社会稳定等重点领域数据,创新城市风险智能预警、智能监管防范应用场景,深化“一网统管”观管防一体化建设。推动经济、生活、城市治理体系综合性场景应用创新,优化数据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经济运行、综合监管、基层治理与法治建设等领域的深度应用,驱动形成超大城市治理模式。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标签: 临港新片区 数据产业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