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股票 > > 正文

专访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罗璇:加强要素流通 进一步深化深港科技合作丨聚焦深圳两会

时间:2023-02-16 15:05:5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者:DN032

2022年,教育部依法批准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筹备设立,待完成筹设工作后可向教育部申请正式设立。

据本地媒体报道,该校选址松山湖科学城,校区将分阶段建设,港城大(东莞)未来学生总规模约 6000 人,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消息传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被视为粤港两地产学研合作的新机遇。


(资料图片)

而22年前,香港城市大学就已经在深圳成立研究院。据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官网显示,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成立于2001年,由香港城市大学全资拨款设立,是城大科研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2002年,城大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着力加强城大与深圳、珠江三角洲以及整个中国业界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配合城大深圳研究院在高新知识转移、产业孵化、引进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方面的发展。

“过去20多年,深港两地的科研机构、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础,但是在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深圳市政协委员、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罗璇表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深港两地科创产业合作的平台及典范,建议试行区内人、财、物、数等创新要素的自由流通。

2月13日,在深圳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期间,罗璇就如何优化粤港两地产学研合作相关问题,接收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专访。

南方财经: 您认为深港两地合作可以如何进一步加强?

罗璇:深港两地合作,在交通、民生、就业方面,已有很多合作,在未来一至二年,可以更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港科技合作己拥有良好的基础与条件,包括: 香港拥有5间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基础科研实力强厚,且容易吸引国际顶尖科研人才; 近年两地都不断加强科技创新部署,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两地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项目之间,已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合作;在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领域方面,也可不断加强合作力度。

但是,深港两地在进行科技产业合作的同时也有产生了一些问题与诉求:一是两地在人、财、物、数四个创新关键要素的自由流动方面仍存在系列障碍;二是近年香港鼓励年青人创业,2021年香港初创企业达到3755家,但由于缺乏市场,导致香港初创企业长不大,优秀的科创项目没能走出“死亡之谷”;三是港校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需要与深圳配合。

南方财经:两地科技园区及产业园区,应该如何加强合作?

罗璇:目前,深圳重点规划建设5大科技创新园区,即福田科创园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香港重点规划了4个科技创新园区,即河套港深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科学园、香港数码港、新田科技城,但深港两地科创园区的联系不深、互动不足。建议进一步深化两地园区合作,通过设立飞地园区、成立合资公司、董事高层互派等模式,加强招商引资及成果转化的合作机制。

南方财经:您如何看待福田河套的发展?

罗璇:我认为,可以支持福田及河套成为“一区两园”、试行区内人、财、物、数等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新机制。

福田及河套作为两地科创产业合作的一个平台及典范,建议在区内推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并进一步实施科创人员的便捷流动,例如推出相关科学家、高校师生、研发人员等“白名单”及无感通关模式; 推出科技创新特别人才签证等; 试行区内人、财、物、数等创新要素的自由流通,将河套及福田发展成为科技自由港。

南方财经:如何进一步加强及发挥两地科技成果转化及初创孵化能力?

罗璇:建议以政府为引领,成立一个专项天使投资基金,遴选香港高校里有产业化潜力的科技成果和优秀的科创团队,带到深圳落地孵化。在投后服务上,邀请深圳一线专家作为导师,弥补初创团队在内地市场发展战略、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不足。同时配合香港创新蓝图里的100亿“产学研1+计划”,两地共同推动更多的独角兽。

另外,建议深圳举办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永不落幕的香港高校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以深圳“20+8”产业为主线,定期以某一个产业为主题,邀请该领域内的香港高校顶尖教授发布科研成果、分享行业内最新进展,组织深圳市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投资人参加。

此外,在深圳主流媒体上设立专门栏目,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业知识快速惠及到深圳乃至大湾区的每一个行业企业。打造一个深圳企业与香港高校常态化接触、供需双方高效对接的科技产业合作新高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