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教育 > > 正文

我国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1% 青少年抑郁症比成人更隐蔽

时间:2020-10-15 11:52:51 来源:海南日报 发布者:DN032

刚刚过去的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众多媒体将目光聚焦到青少年抑郁症。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要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青少年已经成为抑郁症重点筛查人群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披露,我国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1%。要注意的是,不只成年人会得抑郁症,青少年、儿童都有患病几率。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而且患病年龄越来越小。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四分之一。

“虽然目前没有特别确切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调查数据,但根据临床情况来看,30个抑郁症患者中就有4个左右是青少年,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海南省安宁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吴传东说。

为什么要重视——

青少年抑郁症比成人更隐蔽

虽然青少年抑郁症高发,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吴传东表示,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往往比成人抑郁症更具有隐蔽性。

说起抑郁的表现,很多人就会想到情绪低落、悲伤萎靡,“但国外学者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前兆未必如此,也可能是烦躁、易怒、无端怨恨等。”吴传东表示,他们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尤其是在家里。

他们还经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伴交往减少,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厌学,自尊心和自我价值受损,行为冲动偏激,有的甚至离家出走。

更严重的,会在痛苦和煎熬中选择用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作为反抗或者暂时的解脱,有的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产生自杀的念头乃至行动。“我接诊的不少抑郁症青少年,都会有自残表现,他们会用锐器伤害自己。”吴传东说近期他接诊的一名9岁儿童,发病时会用头撞墙。

另一方面,父母和老师对青少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缺乏认识也是重要原因。由于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缺乏警惕,意识不到孩子内心的挣扎、煎熬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也容易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病发原因——

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抑郁症高发

为什么青少年抑郁症频发?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自我意识的急剧发展以及学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本身就容易诱发情绪的巨大波动。

吴传东分析,一部分青少年抑郁症来自遗传因素,“抑郁症遗传几率在所有精神功能性疾病中是最高的,所以如果家族中有抑郁症发病史,就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情况。”

除遗传因素外,家庭因素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青少年抑郁症是由于童年创伤、不良家庭关系或者父母教养方式问题而造成的。其次,青少年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同伴关系较差的青少年与具有良好同伴关系的青少年相比,更易患抑郁症。

“不少孩子因为父母离异或者关系不和受到影响,也有些孩子是因为父母望子成龙要求过高,过早的违背孩子意愿,把孩子送去寄宿。”吴传东说他接诊过年龄最小的患者是上文提到的9岁男孩,父母为了让孩子上一所更优质的小学,将他强制送往亲戚家寄宿,成为孩子抑郁症发病的诱因。

此外,“零零后”是和电子产品一起成长的,成长的环境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青少年整体的认知环境氛围,以及成长环境和原来是有显著差别的。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多集中在13到16岁期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敏感、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吴传东说,这样的变化可能来自学校、家庭或是一些突变事件。如果周围的环境不能给予他们美好的成长体验,一件小事也会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摧残,再加上日积月累的沉淀发酵,有可能会愈发抑郁,最终患上抑郁症。

解“郁”出路——

要有一双 “善于发现的眼睛”

吴传东特别提醒,很多人会把抑郁和抑郁症混淆,这两者是有所区别的。抑郁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而抑郁症则是一种精神障碍,一种以抑郁消极、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

“一些抑郁症孩子的家长仅仅带孩子进行心理咨询是远远不够的,一旦有抑郁症表现,应该寻找专业的治疗,学校心理老师也要注意及时转诊。”吴传东说,有些家长甚至带孩子去神经内科看病,不能有病乱投医。

吴传东提醒广大家长及老师,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上的明显低落、易怒等,同时伴随成绩下滑、睡眠问题、厌学等,建议带孩子尽快到精神心理科就医。医生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是帮助孩子应对抑郁症的最有效方法。

但是,只有医生的治疗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日常配合。吴传东建议:

做学习型的父母

学习与青少年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他们在每个发展关键阶段的心理需求。

开放正确地看待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不要回避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指责,不要讳疾忌医。

尝试与孩子做朋友

要多和孩子保持沟通,并以开放的心态倾听他们所说的一切,确保孩子愿意谈论任何事情。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坚定地表达出家长会给予支持,愿意倾听孩子的感受。

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注重孩子的情绪及行为变化,孩子一旦表现出与以往的明显不同,一定要高度重视,要及时沟通,及时就医解决。

抑郁症信号

◆情绪低落:

闷闷不乐,

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

◆长期失眠:

入睡困难,

即使睡着了也似乎处于有意识状态,

睡眠浅、多梦。

◆躯体不适:

在某些情况下出现浑身疼痛、

乏力、头晕、食欲差、胸闷心慌。

◆认知障碍:

表现为记忆力下降、

无法专心工作学习、

甚至动作不如以前灵活协调。

◆出现自杀倾向:

反复产生死亡的想法或自杀的观念,

并伴随着相应的计划。(记者 马珂)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环球金融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