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教育 > > 正文

三省一区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时间:2021-06-23 09:52:2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者:DN032

500名高水平教师可跨省互聘,30万名大学生可跨校修读1000门精品课程,学分互认……近日,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下称三省一区)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 加强合作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聘、协同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构建三省一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在学生联合培养方面,三省一区高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学科设置的科学性、针对性,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交叉学科;组建省际、校际教学合作组织,加强精品教学资源省际平台建设,联合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联盟,联合申报创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一流课程,协同开发精品课程、案例、教材等教学资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利用“互联网+”与教育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开展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以及学科专业和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建立学分互认制度。完善校际学分认定和转换制度,制定学分认定转换管理办法。

在教师互聘方面,通过省际、校际教师互聘、干部挂职、跨校组织创新团队等方式,解决三省一区高校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同时在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举办教师培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毕业实习指导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省际、校际交流;结合实际,制定三省一区高校跨校互聘教师管理制度,完善交流教师工作量计算、绩效考核和酬金发放办法,激发高水平教师参加省际、校际交流的内生动力。

在协同创新方面,三省一区联合共建一批校地、校所、校企研究院,打造一批高水平重大科研平台,打破省际、校际壁垒,实现平台资源共享;联合申报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建立科研合作联动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开展省际、校际协同攻关,勇于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在国际交流方面,三省一区高校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积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支持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学生联合培养、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共建一批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联合举办“留动中国”等品牌活动,扎实推进来华留学工作。

据悉,“十四五”期间,三省一区普通高校将全面深化制度创新,推动开放办学,加强省际、校际、校地、校所、校企合作取得重大突破;组建合作联盟10个左右、跨学科专业联盟30个左右;联合共建校地校企研究院50个左右,联合申报重大科研平台10个左右、重大科研项目30个左右;联合建设跨省跨校高水平教学团队100个左右、课程教学示范中心10个左右、“四新”建设联盟10个左右、教师发展中心10个左右;支持高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国际教育合作平台10个左右,联合与东北亚、“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建立高层次教育合作项目30个左右;组织500名左右高水平教师在三省一区高校开展互聘任教活动,30万名左右大学生跨校修读1000门左右精品课程。(记者 刘玉)

标签: 三省一区 高校 经济社会 学科专业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环球金融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