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教育 > > 正文

中职生免试上大学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时间:2021-09-17 18:32:28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者:DN032

原标题:中职生免试上大学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高“职”量

一旦上中职,升学之路就到此为止了?这个观念已经过时了。针对日益旺盛的升学需求,广州的中职学校提供了多条升学路径,每年升学人数大大增加。这次分享的三个例子,中职学子都绕过了暂时的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未来继续读本科。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职业教育需要在“升学导向”和“就业导向”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俊

他明确规划,最终闪耀技能大赛

近日,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通信与控制系统集成与维护”赛项上,来自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的刘浩源、李代和、叶本源代表广东省拿下第一。此前他们凭借省赛上的出色成绩,都已被高职院校的“领头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免试录取。9月,刘浩源将成为一名大学生,计划接着打比赛、读本科,展开人生新画卷。

对于此次国赛,刘浩源说,他们在比赛结束后已经很有信心拿到好成绩,但最终获得第一名仍有点意外,“运气很好,很荣幸。”据悉,在之前的训练中他们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预案,但是断线、工具使用不当等状况都没出现,三个人心态稳定,将自己的实力全都发挥出来了。

刘浩源的家在广州增城,3年前的中考之后,经过爸爸推荐,他报考了中职学校。想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将来好找工作,他就迷迷糊糊填了。对这次决定,他原本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看到学校条件好、老师负责任,才坚定了继续学习的想法。在指导老师张迪和刘亚眼里,他动手能力强,听从老师指令,愿吃苦、有恒心,所以在中职二年级就被当作好苗子选拔进竞赛集训队。

自那以后,在平时上课之余,刘浩源付出了比同学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训练:拆装机器、接电布线、设计页面,两年里他都在和这些重复操作打交道。随着技术日益精湛,他最终证明“行行出状元”。“现在遇到这么好的机会,我要继续努力。爸爸很为我骄傲,一直看我比赛拿奖的视频。”刘浩源说,现在还向大学的师兄取经,制订了清晰的规划和目标。

他“再战高考”,探寻全新专业领域

18岁的陈镇辉成长于宽松的家庭氛围中,许多人生抉择都是自己拿主意、自己负责,“我爸妈的口头禅是‘你大了,我们不会管’,我就说,自己选,好啊,无论经历失败和成功,都不会后悔。”得益于父母的放手,他放飞了自己的梦想。佛山初中毕业时,距离普通高中的大门还差一步的陈镇辉,来到广州市财经商贸学校求学。今年,他又通过高职高考考入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报读了环境监测专业。

“虽然跨专业会很累,但我想去尝试一下,接触新的东西。现在大家对环保很重视,我也很有探索欲望。”陈镇辉说。

谈起备考高职高考的过程,他直言很累,“每天上完课,身边大部分人回宿舍休息,我会再用功一点,一直复习到很晚才去吃饭,晚自修也是等到打铃才会走。”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半年,他形容那是一段有光的日子,“填志愿时,老师说可以试一试。最后我果然被录取了。”

陈镇辉坦言,他也知道现代社会对学历的高要求,所以并不能满足现有的成绩。正是这种严格的自我要求,成为他高考成功的最大动力。

实际上,他对三年前的中考失利是有点失望的,当时分数还差一点,但只能接受结果。在中职,电商专业是王牌专业,而且正值风口、有就业潜力,他却不以此为终身职业取向,而是认真上课、仔细学习实操,策划、运营、管理,关于电商的全套流程都要做一遍。“这几年,锻炼了职业技能,沟通能力、领导能力都有提升。我还年轻,有兴趣点就发散看看。”他说。

“我从小养成了习惯,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复习是挺辛苦,但考过了就很轻松,建议后来人也要勇敢地多多尝试。”一路走来,陈镇辉虽偶遇挫折,但不会自我设限,始终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进。

他“半路出道”,用实绩回应“不看好”

人生没有捷径,唯有坚持和努力,这在19岁的李東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年毕业于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的他,在转过一个学校、换过一次赛项后,最终凭借天赋和毅力在2020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柔性制造及信息集成技术应用”赛项上夺得一等奖,由此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免试录取,即将奔赴新校园。

2017年,李東霖还在一所技校学习服务类相关专业,但他对这个专业并不感兴趣,觉得未来发展空间受限,于是开始寻找新学校。在初步筛选、实地走访好几个学校之后,他决定以往届生的身份重新报考中职院校,学习机器人应用。“这就是从头再来了,爸妈不反对,也没同意。我觉得自己要更有主见,是自己选的路,走得好不好,都不会有怨言。”

一进入学校,他的思路很明确:参加比赛。“最开始学校有讲座,我听到有这条路时,就特别想冲一下。”比赛集训相当花时间,为此他不得不放弃自己最爱的足球,“爱好、职业、技能,这些我分得很开。而且因为有了目标,每天过得很充实。”

值得一提的是,他最开始训练的是机器人应用,后来才加入柔性制造训练,最终也努力克服不适应,带着两位师弟夺得骄人战绩。这个暑假,他正在自学英语,为将来做好准备,“去大学读机器人专业,这个行业发展空间比较大,和之前在中职的专业也是对口衔接”。

忆及来时路,他最大的感慨是,一定要为梦想拼一次,“家里人对我没什么信心,但我不会不开心,只要我清楚自己的路,做出成绩来给他们看就好了。”他还分享经验说:“师弟师妹不要因为就读了中职学习就灰心。其实学校有很多渠道,提供了设备和平台,要好好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也可以参加升学考试,比赛当然会更难一点,但只要你勤快一点,有信心,应该都不会差。”

记者观察

既要满足升学需求也要促进全面发展

前两天,本报《优质考生入读中职:绝不是头脑发热》一文引发网友热议。点赞、反对、怀疑,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大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另一方面,也证明社会对职业教育尤其是广州职业教育的了解远远不够,甚至还存在诸多误解。

最大的误解是,初中生上了职校就意味着升学到此为止,再也不能在学历上有提升了。实际情况是,目前广州的中职学校每一年的平均升学率超过六成,主要途径有3+证书、普通高考、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高职自主招生、本科贯通培养等6种。广州的职业教育走在全国前列,许多高水平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展开了顺畅的合作,学生进入更高一级学校深造的例子数不胜数。

前述三位学子就是如此,他们有的曾经迷茫,有的始终清晰,但都发现,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而错过普通高中只是一时的遗憾。他们更知道在后续的三年里如何好好重新规划,好好利用学校的丰富条件,从而达成目标,实现梦想。他们再次告诉世人:人生并非只有一条路,谁说进了中职学校就得低着头走了?

最后,我们也发出一个善意的提醒,职业教育的办学需要坚守初心。这些年,中职学校已经从就业导向转为升学导向,配置上比以往更为侧重升学,这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升学需求。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不能忘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个不同类型,办学者要坚持类型教育的特色,最核心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中职学校在夯实基础性地位的同时,要着重培养面向市场、社会、职场的能力,尽量让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他们在面对未来的竞争时更自信、更勇敢。(曾俊)

标签: 中职 免试 大学 他们是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环球金融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