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教育 > > 正文

经历第一年“新高考”的高考生 感谢被“放养”长大的经历

时间:2021-09-18 09:32:22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者:DN032

原标题:经历第一年“新高考”的高考生这样谈“双减”谈“鸡娃”(引题)

感谢被“放养”长大的经历(主题)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谢泽楷、林霞虹、曾俊、王婧、林欣潼

“双减” 加减法

此前,广东省教育厅已发布《关于坚决做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也已发布。“双减”落地的背景下,今年的高考生们如何看待校外培训和家长“鸡娃”现象?“牛娃”到底是不是“鸡”出来的?老师们对家长“鸡娃”有何看法?

8月15日,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广报求学、粤传媒承办的“同学来了”第一季之“学霸来了”“新高考”分享会在广报中心举行,多位被名校录取的考生给出他们关于以上话题的观点。在“新高考”第一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也有高三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并给出了他们的观点。

从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很重要

参与本次活动的几位同学,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观点——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不仅仅是跟随家长的意见去做。

毕业于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的胡玮锨同学在今年高考中表现出色,被中山大学录取。得益于父母的严格要求,胡玮锨在小学时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她中学的学习很有帮助,“培养了认真、热情的学习态度,初高中阶段的学习基本靠自主,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

对于是否参加学科类培训,她认为,学生在小学时就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更重要,“从小就给太大的学习压力,很容易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学习更不利。”

高三时,胡玮锨的父母跟她说,学习太吃力的话,可以去参加补习班。她则认为自己可以在学校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提高。当胡玮锨发现自己对某门学科的某知识板块掌握得不太明白,或在课堂上“吃不饱”时,她会主动且有针对性地做这堂课、这个知识点的提高题,整理错题和笔记,在老师的帮助下分析试卷、归纳考点、查漏补缺、调整心态。

毕业于真光中学的朱俊哲同学,即将前往北京邮电大学开始大学生活。他表示,学习主要靠自主,也少不了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在老师们帮助下能更好地理解课内知识、学习技巧、总结经验。

朱俊哲也认为,保持成绩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总结出更好的学习方法。他表示,他在课堂上会保持高度专注力,认真做好课堂笔记,提高课堂的利用率,确保在课堂上理解和记住老师讲的知识点。此外,他始终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保持高要求,“当天就将学科作业做完,不拖沓,保证对每天知识点的巩固。”

父母给予自己更多的决定权成学习动力

家长是否应该“鸡娃”,是否该让孩子上培训班?刚经历高考的考生们认为,关键在于孩子是否有兴趣、是否确实有需求。家长应该在充分地分析了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了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意愿且信任孩子的能力后,再考量这一问题。

广大附中毕业生石明熙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上小学时,他养成了一套针对英语的学习习惯,这对他后续高中的学习都很有帮助。但他认为,孩子是否要参加培训班,还是要结合个人情况去考量。学科类培训如此,素质类培训也是如此。胡玮锨认为,还是要看孩子的兴趣。小时候,家人想让她学钢琴,但她就是“不感冒”,“对小孩子来说,做一件自己不热爱的事是没办法收获好结果的。”

毕业于南武中学的王思睿同学已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她认为,教育应该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家长单方面的要求或灌输。王思睿不赞同给孩子报太多培训班。“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全程都在被动接受,在这样的环境待久了,有的孩子容易思想上全盘依赖父母,没有主见,就等着父母把生活安排得满满的;还有的孩子会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广大附中毕业生范骋宇已被北京大学录取。在他看来,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应该突破“给孩子安排学习是为孩子好”的思想藩篱,更重视对孩子的自律能力与自我认识能力的培养。

“父母如果只根据几次考试的成绩就给孩子报培训班、布置任务,却没有对孩子的学习特点深入分析,这种方式看似能让孩子学到更多,但适合别人的经验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只有让孩子充分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针对性地自主安排学习并自律执行,这样的学习模式才行之有效。”范骋宇说。

毕业于玉岩中学的林奇欣同学将前往中山大学求学。从小到大她在学习上主要靠自主,父母因为工作繁忙,并未过多监督她的学习。她表示,自己在“放养状态”下长大,她十分感激这样的成长经历。“父母不过多干涉我的学习,适时给予我鼓励,我很感谢他们把一些决定权交到我手上,让我学会独立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种信任是我专心学习的动力之一。”林奇欣说。

石明熙则认为,“鸡娃”的过程大概率是双向奔赴、共同进步的过程,父母在“鸡娃”过程中同时实现自我进步,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我,甚至成为孩子的榜样,才能帮助孩子走得更远。

老师: 父母应该既是“后勤部长” 也是“奖励部长”

广州市南武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级长詹美龙老师说,要辩证地看待“鸡娃”现象。“违背孩子的意愿、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鸡娃’方式我不赞成。”他认为,父母应该既是“后勤部长”,又是“奖励部长”,要适时给孩子奖励、引导。詹美龙老师表示,只要是孩子想做的事情,他都会大力支持。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的贺爱华老师特意上网查了一下“鸡娃”的意思。“大概意思是孩子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不停地被父母安排去读书、去学习、去奋斗。从我的教学经历出发,我能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从某些角度来讲,我赞同父母适当‘鸡娃’,但方式、方法需要探讨。”

贺老师表示,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状态,拼命为孩子安排很多补习班或者学习活动,往往会适得其反。他认为,父母可以对孩子学习和成长适当激励和规划,并督促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特别当孩子学习感觉困难甚至想放弃的时候,父母及时疏导和激励非常重要。身为家长,贺爱华说,自己主要是督促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广州市玉岩中学的余国超老师也不赞同过度“鸡娃”的行为。他表示,从个人教学经历来看,父母帮助孩子学习成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为父母,要学会独立思考,在帮助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学会甄别他人推荐的课程或者学习方法,因为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要根据孩子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不要人云亦云。

其次,要准确给孩子定位,不要期望过高。“当孩子与过去相比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孩子收获信心,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有效途径。不要总是跟身边最优秀的孩子比,这样会让孩子有很强的挫败感,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学习的动力。”余老师特别提出,家长也应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应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

标签: 经历 新高考 考生 长大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环球金融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