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专题 > > 正文

第一财经首席执行官陈思劼:数字经济下的中国消费20年

时间:2023-08-18 19:23:39 来源: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发布者:DN032

8月17日,第一财经、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共同发起的「应变·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峰会暨中国消费二十年创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资料图片)

本届峰会特邀品牌及平台代表、投资机构、MCN机构等近30位多领域资深专家共襄发展盛会,深入探讨当下市场格局,同时融入过往20年视角,与品牌共同描摹未来消费图景。

峰会现场,第一财经首席执行官陈思劼分享了题为《见证与记录:数字经济下的中国消费20年》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年,是第一财经诞生20周年。20年前,2003年的7月,这家专业财经媒体在上海向全世界亮相。

第一财经诞生在2003这个年份,不是一种偶然,就在同一年,还有很多我们非常熟悉的厂牌应运而生,比如说淘宝,比如说大众点评,京东也在这一年开始涉足电子商务。2003到2023的这20年间,中国经济风起云涌,中国企业狂飙突进,数字经济的腾飞,中国制造的崛起,高科技、新能源的博兴,勾画出中国商业世界一波又一波的浪涛与山川的图景。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消费,我们就用一个鸟瞰的方式来共同勾画一下中国消费20年的历程与记忆。

class="image-wrapper">

先来看一张图。这是第一财经《财富人生》栏目对年轻的马云的专访。访谈的时间,正是2003年。这一年,中国的GDP是美国的14%,这一年上半年,爆发了非典疫情。这一年,淘宝网刚刚成立半年,它把自己的对手设定为全球最大的C2C公司eBay。当时,eBay刚刚收购了此前中国行业第一的易趣。eBay的CEO惠特顿并没有把马云当作对手,他对媒体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战争会在18个月之内结束。

class="image-wrapper">

18个月之后,淘宝的总成交额突破10亿,eBay易趣是8.2亿。中国电子商务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相反可以说,才只是刚刚开始。

当时的马云与惠特顿或许都没有想到,当数字经济之树,深植进中国消费的土壤里,竟然将要催生出此后那么丰富的新需求、新品牌、新模式和新业态。

新世纪的前八年,中国人收入水平提升,生活水平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提升,消费活力不断释放,孕育出大量新品牌,唤醒了中国商业世界的盎然生机。

蓬勃发展中的品牌,还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时代契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一众中国品牌创造了首次向世界亮相的机会。

class="image-wrapper">

2009年,3G时代到来,掀开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篇章。

2010年,中国的GDP是39.8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时期悄悄发生的一个变化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开启升值周期,国际品牌纷纷涌入中国市场,而中国人出境消费也越来越稀松平常。就在这一来一去之间,世界将目光聚焦中国,而中国的企业家与消费者则逐步积累起国际化的消费视野。

快速的变化往往意味着颠覆现行格局,而机遇就在格局的裂缝中悄然而生。

这一时期,各个牌桌上的玩家不断轮换,社交、团购等领域淬炼出一批知名品牌,像微博、微信、美团,这些赢家成为重塑中国人消费方式的主要力量。

class="image-wrapper">

从2003到2013年——也就是“20年”中的前十年——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被全面激发,天时、地利、人和逐步汇聚,为千行百业提供了增长新动能;与此同时,电子支付、云计算、大物流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下一个十年消费的狂飙增长浇筑了坚实基座。

class="image-wrapper">

2013年之后的十年里,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从“3G”到“4G”到“5G”,不仅让每一个商家和消费者随时宽带在线,还在推进到“万物互联“的新阶段。这种高速的跨越与叠代,给中国消费行业的发展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也创造一轮又一轮的机遇。

这是2015年,第一财经《中国经营者》栏目对黄铮的专访,他讲得很生动,他说:2015年春晚,微信“摇一摇抢红包”,一夜之间,差不多两亿中国人的微信里有了钱,但当时微信支付还没那么普遍,这个钱怎么消耗呢?于是,拼多多杀将出来,大家都记得“成团”啊、“砍一刀”啊。拼多多借微信迅速起势,一下子走出了社交电商这条新路。

拼多多的成功,还让消费行业发现了一个潜力巨大的下沉市场。9亿多人,庞大的人群基数、广袤的城乡区域,这样一个市场将要被唤醒,激发出巨大动能。

class="image-wrapper">

而在社交电商方面,逐步又出现了面向不同人群的快手、抖音、小红书一系列的平台,“内容电商“逐步成为主流形态, “人找货”变成了“货找人”。

与此同时,90后、Z世代成长为消费主力军,品质消费、体验消费、个性化消费等一系列立体化消费变革也随之而来。

而在线下战场,新消费浪潮也扑面而来,咖啡茶饮是这其中的典型。传统咖啡店主打体验、社交,也就是“第三空间”,而瑞幸用技术中台去赋能前端运营,走规模化路线,今年6月第10000家门店在厦门开业;喜茶、奈雪的茶,是从优质的原材料和审美年轻化着手,开创出新式茶饮的产品带。

class="image-wrapper">

很多传统老字号也积极加入新消费浪潮,通过品牌联名等方式,在跨界中与年轻人建立心智新连接。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各行各业的新品牌层出不穷,2020年的天猫双十一数据显示,有360个新品牌拿下细分品类第一名,而在前一年这个数字是11。最近几年中,下沉市场、内容电商、线下新消费、传统品牌焕新、新品新牌创生,这几个趋势仍在延续。

纵观中国消费二十年,我们看到,成功品牌的创生与发展,往往是抓住了一个或多个时代机遇,而时代机遇正从变局中而来,是顺应周期而生发,是跨越周期而成长。

所以要做一个成功的品牌,一个长青品牌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就像我们今天的主题,需要时时应变!

class="image-wrapper">

在中国这样一个全球独有的统一大市场,十多亿人,日出日落,四季轮转,生长繁衍,家族传承,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这本就是澎湃而持久的消费动力,这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消费行业无可比拟的优质的基本盘,也就是我们的“应“。

而站在当下这个关口,人工智能、绿色经济、新能源技术、城市群建设、新品牌国际化拓展等新增长机遇,仍在不断涌现;在全球金融经济的变局当中,要如何抓住这些机遇,才能顺势而行。这中间考验着我们的战略与决策,也就是我们的“变“。

所以我们一定要“应变求新、韧性生长”。

今年三月开始,第一财经、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起了「应变·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大调查」项目,携手三十多家研究机构,对三千多家品牌进行深度研究,最终凝结成了一份超过20万字的行业洞察。

class="image-wrapper">

《2023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为我们梳理出了中国商业在过去一年中出现的新变量,探讨品牌又该如何与“变”共处,在应变中谋求增长。希望这份增长力白皮书能为浮沉中的消费从业者拨开未来的迷雾,指引前行的方向。

class="image-wrapper">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