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浙江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力争2025年底各项贷款余额超2万亿

时间:2021-11-09 19:28:2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者:DN032

11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浙江银保监局获悉,今日下午,浙江银保监局、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衢州市政府召开“浙江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以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助力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

在此次推进会上,浙江银保监局、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多项政策支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包括《浙江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行动方案(2021—2025年)》《浙江银行业保险业支持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下称《方案》)《中国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办公室关于推广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通知》等。

据悉,《方案》共提出了18项重点任务,从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与产品、推动银政保担合作、探索监管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政策体系、产品体系和评价体系。

总量性指标方面,《方案》明确,到2025年,力争山区26县各项贷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存贷比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结构性指标方面,《方案》明确,到2025年,力争涉农贷款余额新增5000亿元以上,制造业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绿色信贷余额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农户小额贷款比重达到60%以上,保险风险保障金额稳步增加。

具体内容方面,《方案》要求各机构完善三项机制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机制、“闭环式”联动共建机制、差异化监管激励机制。

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机制包括差异化的服务机制、定价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在服务机制方面,要求政策性银行、大中型银行一级分行争取总行支持,建立山区26县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合理下放审批权限,扩大山区26县分支机构产品创新自主权;对山区26县分支机构实行财务资源倾斜,适度提高山区26县不良贷款容忍度,优先核销山区26县不良贷款。

“闭环式”联动共建机制主要针对县域、基层对金融服务诉求渠道不畅通、部分机构存在上下“两张皮”等不利于改善山区26县金融服务的现状问题,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山区26县金融服务“闭环式”推进机制,明确牵头的负责人、职能部门和联络人员,加强对山区26县金融诉求的跟踪反馈,做到诉求快速反映、政策快速响应、举措快速落地。

差异化监管激励机制目的为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山区26县的监管激励,《方案》提出探索符合山区26县特点的监管机制,包括完善山区26县中小法人机构监管评价机制,将绿色金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等指标纳入监管评价范围;适当提高农商行监管指标分层预警容忍度等。

与此同时,《方案》还对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盘活农村产权,推广“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围绕“山海协作”,探索异地业务合作模式;在山区26县率先启动巨灾保险试点,并建立保险服务“三张清单”;推进政策性转贷款模式加快政银保担合作创新以及推进山区26县金融服务数字化改革。

“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 是在浙银行机构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模式的创新探索。银行多渠道采集农户信息,建立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对农户家庭资产进行精细化计量、估值,并通过与村两委合作开展授信公议,将农户道德、人品等信息纳入信用评价,精准评估农户的还款能力,确定农户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农户无需提供抵押、担保就可以获得30万(部分地区50万)以下的信用贷款。一般在银行上门采集信息后第二天确定信贷额度,农户就可以在手机APP在线办理贷款,随借随还;有的银行还在探索上门采集信息就可实时在线办贷的“T+0”融资模式。

推进政策性转贷款模式方面,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法人银行(转贷行)合作,提供低成本批发性资金,转贷行则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发挥零售模式优势将资金专项用于支农支小,有助于拓宽中小法人银行低成本资金来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在此次推进会上,浙江省银行业协会、浙江省保险行业协会还联合发布了《以优质高效金融服务助力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倡议书,提出了倾斜资源强化信贷总量保障,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支持产业发展和支持乡村创业、降低融资成本、强化保险保障等8条倡议。部分银行、保险、担保机构,山区26县部分政府、企业现场签订11项合作协议,包括政策性转贷款、融资项目、银保战略合作项目、政银担合作等四大类,涉及资金超过380亿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