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钮文新:降息还要“量”配合——央行需要两条腿走路

时间:2022-01-23 06:16:02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发布者:DN032

近两年,中国央行货币操作的“收短放长”特征明显。什么是“收短放长”?就是释放长期基础货币,回笼短期基础货币。这样的做法很好,因为它有利于金融市场更多生成长期资本,而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金融需求。但是,我们同时注意到:央行货币操作过程中,“放长不足,收短过度”又是一个新的问题。所以,希望央行“加大放长,适度收短”,这恐怕应当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货币操作的主基调。

为什么做出上述建议?因为它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的要求,符合“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需要。1月17日,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显示,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本周,500亿元逆回购和5000亿元MLF到期,所以短期看,央行这次操作算是“加量操作”。更为突出的看点是:此次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均伴随了10个基点的中标利率下降,利率分别至2.85%和2.10%。所以,市场认为这是央行的降息动作。

结合去年12月的“降准”,以及随后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LPR)引降5个基点,市场认为中国货币政策正在轻微走向宽松,应当没啥疑义,但关键是:未来央行在“收短”的过程中,必须“悠着点”。从“降息”当日货币市场利率走势看,7天期shibor依然维系在2.183%附近,高出当日降至2.10%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8.3个基点;反观一年期shibor,市场交易价格已至2.711%,低于降至2.85%的一年期MLF利率水平13.9个基点。这说明什么?是不是意味着“收短”力度太大,短期流动性不足?

未来货币政策,需要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结合,需要经济总量关注和经济结构关注的结合,需要数量调节和价格调节操作的结合。总之,央行需要两条腿走路,而不是单一盯住什么。当然,更重要的问题是:货币政策不能再现浅尝辄止、见好就收的情况。对经济而言,货币政策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这是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货币政策进也好、退也罢,一天之间就可以转向,但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却绝非一朝一夕。

就目前而言,2021年GDP全年增长8.1%,近两年平均5.1%,这个数据可圈可点,但我们需要结束GDP增速下滑的势头。现在看,如果财政、货币两大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合作发力,那去年四季度4%或将成为GDP增速之“底”,而今年一季度将成为“由降转升”的拐点。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标签: 实体经济 央行 文新 降息 需要 货币 基础 中国央行 回笼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