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瓦特”变“比特” “绿电”向东流

时间:2022-02-14 06:15:5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者:DN032

甘肃省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种类齐全,资源丰富,特别是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基础雄厚,前景广阔,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西电东送”的重点区域。甘肃新能源产业在“十四五”和“双碳”目标背景下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当前,甘肃省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紧抓新能源开发、外送和本地消纳,掀起能源绿色发展革命。

“风光大省”迎来风光无限

甘肃省玉门市戈壁滩上寒风凛冽,玉门鑫能50兆瓦二次反射塔式光热电站进入最后调试阶段,只见数万面定日镜铺满了面积将近3.7平方公里的辽阔戈壁,它们和二次反射塔、熔盐罐等组成发电模块,最大限度捕捉戈壁滩上的阳光,最终将其转化成电能。

这一带有科幻色彩的光热电站并网发电后,可实现年发电2.19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1万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而这只是甘肃新能源产业开发建设的冰山一角。

甘肃省风能、光能资源丰富。根据中国气象局2020年资源评估成果,100米高度150瓦每平方米以上,全国风能技术开发量99亿千瓦,甘肃5.6亿千瓦,全国排名第4,且随着低风速风机普及利用,风资源开发量还将进一步提升;全国光伏发电技术开发量1287亿千瓦,甘肃95亿千瓦,全国排名第5,新能源开发利用空间巨大。

曾几何时,甘肃新能源开启了狂飙突进式的开发,新能源装机增速远高于本省新能源消费增速,加上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造成大量弃风、弃光现象,弃风、弃光率在2016年前后达到43%、30%,处于历史最差水平,新能源开发亮出“红灯”。

2016年,国家批复甘肃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建设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一系列消纳改革举措随即密集实施。近年来,甘肃省通过不断完善电网规划建设、深挖调峰资源、推进清洁能源供暖和电能替代等示范工程,全力破解新能源消纳瓶颈。截至2021年,甘肃新能源利用率达96.83%,创历史新高,基本完成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消纳任务。

甘肃省政府研究室发展战略研究处处长薛昭军表示,“双碳”目标确定,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为“十四五”期间甘肃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新一轮大规模发展机遇。“新能源发展将成为甘肃省实现‘双碳’目标和培育新的经济支柱产业的关键所在。”薛昭军说。

与新能源开发配套的抽水蓄能、化学储能、火电配套等调峰电源也在同步开发。据了解,甘肃省正在加快推进黄河上游既有水电站扩机改造工程,布局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酒泉玉门昌马抽水蓄能电站已列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甘肃力争到2025年,全省水电装机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进一步提升电网系统调峰能力。

多重利好推动下,甘肃省2021年多个重点清洁能源工程陆续建成或上马:6月,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成,河西走廊打造新能源“陆上三峡”;10月,甘肃128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集中开工,计划到2023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发电……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截至2021年底,甘肃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达2763万千瓦,占全网总装机容量的48%,继续担任省内第一大发电电源。2021年,新能源发电量达446亿千瓦时,首次突破400亿千瓦时。新能源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预计到2025年,甘肃新能源装机总量将突破80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接近30%,风光大省将迎来“风光无限”。

保内送外股股“绿电”向东流

作为能源开发利用重镇,甘肃省还是我国重要的“西电东送”重要基地,担负着向华东、华中等用电高负荷地区电力保供的重任。近年来在电力外送过程中,“绿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保障本地电力安全供应,还通过大电网源源不断向东流。

2021年,受全国范围内煤价高企、经济复苏加快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出现电力供应紧张。对此,甘肃省在自身供应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加大统筹力度,开展电煤外购、增加本地煤炭产能,同时加快新能源装机并网速度,使出浑身解数开展电力保供,向华中、华东地区足额兑现电量外送合同,为保障当地电力供需平衡发挥重要作用。

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2021年前10个月,甘肃累计外送电量43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其中,新能源电力送出151.3亿千瓦时。目前,甘肃电力已外送至20个省(区、市)。

电力大规模外送离不开完善的特高压通道建设。甘肃省已建成至湖南的祁韶±800千伏直流特高压工程,为陇电外送发挥重要作用。此外,甘肃省还正在积极谋划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陇电入沪等项目。2021年12月,陇电入鲁工程配套调峰煤电项目在甘肃省庆阳市启动建设,共计400万千瓦,陇电入鲁工程进入实质阶段,未来陇电入鲁工程外送电源还将通过风光火储一体化规划、建设和运营,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外送电量400亿千瓦时,为甘肃“绿电”外送再添一条主动脉。

为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消纳,调动电力资源大范围配置,甘肃省近年来依托国家启动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2020年5月,甘肃省电力公司省内电力现货市场整月结算试运行总结报告出炉,成为全国首家完成整月结算试运行的省份。

甘肃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杨春祥介绍,我国电力交易主要以中长期交易为主。新能源由于稳定性差等特点,在电力市场交易中一直处于劣势,这也是过去新能源利用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2015年国家开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建设现货市场成为重点。甘肃省电力公司历时5个月编制《甘肃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方案》,对市场整体架构、交易品种、市场模式、组织方式、价格机制、结算方式等进行规划设计。从最初模拟报价,到加快现货交易结算试运行,分阶段进行现货市场建设。

“电力现货市场以15分钟为一个交易节点,通过实时价格信号,让发电企业决定购买或出让发电权。”杨春祥说,天气情况良好,光伏或风电大发时段,电力供应富余,价格降低,水电和火电企业主动降低发电出力,让出发电空间,新能源获得最大化消纳;用电高峰或天气状况不佳,新能源小发时段,电力供应紧张,价格升高,火电及水电企业增加发电出力。对火电和水电、新能源、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共赢局面。

业内人士表示,甘肃省完成整月结算试运行,标志着电力现货市场长周期结算试运行成功,也预示着更大范围内电力现货市场形成的现实条件日趋成熟,为电力资源更大范围调配奠定了基础。

经济发展绿色动能强劲

在开足马力布局“绿电”生产的同时,甘肃省也在积极扭转“卖炭翁”角色,凭借资源禀赋,变“瓦特”为“比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添绿色动能。

2020年9月,由国家信息中心、甘肃省发改委、上海市闵行区政府、深圳市发改委,以及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发起成立的国家“东数西算”产业联盟在甘肃省成立,旨在破解我国东部算力资源紧张与西部算力需求不足并存的问题,优化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和应用空间布局。

根据联盟宣言,甘肃省将充分发挥本地能源和算力资源优势,结合上海、深圳两地数字经济产业优势,定向承接算力需求。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刘宇南表示,“东数西算”产业联盟在有力保障东部地区数字化发展的同时,也将在中西部地区打造新的数字经济增长极,有助于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2021年5月举办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甘肃省庆阳市被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成为国家8个枢纽节点之一。2021年12月,庆阳枢纽节点建设方案获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批复同意。以庆阳市为重点,甘肃省“东数西算”及其相关产业正在加快培育建设。

庆阳市工信局局长丑一斐说,根据建设方案,庆阳正在规划1.7万亩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产业园区,并与金山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科曙光等13户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中能建、秦淮、万国数据的合作全面展开。

按照方案,到“十四五”末,庆阳将确保30万个标准机架上线,初步打造“东数西算”数据融合创新示范区、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和红色数据灾备基地,远期来看,将完成80万个标准机架建设,尽快提高算力水平,形成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