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今日聚焦!投资人看“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希望能“沉下来”解决核心业务问题

时间:2022-08-23 15:41:32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者:DN032

当前,国家、社会层面以及资本市场均给予了“专精特新”企业较多关注,为相关企业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助力。


(资料图)

8月15日,在2022第一财经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达晨财智合伙人、副总裁、华东总部总经理窦勇结合达晨的投资实践经验表示,在当前的时点,更希望“专精特新”企业能够慢一点、沉下来。也就是说,希望企业能够回归到创业本质,回归到解决卡脖子工程等核心问题的业务逻辑中去,而不是沉溺于一级市场给予的估值,以及整个社会对“专精特新”企业所取得短暂成就的关注。

“在整个社会快速发展迭代的过程中,‘专精特新’企业必将在未来五年中,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也享受着制度与各种便利。”窦勇展望称。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土壤肥沃

2021年,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指出,力争到2025年,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专精特新”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而“小巨人”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上述目标明确提出的背后,不难发现,过去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些驱动因素,在最近几年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窦勇称。

他详细介绍道,在过去十几年,支撑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驱动因素是人口红利、政策、资源;外因有整个中国快速地融入到全球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当中。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整个国内经济在过去高速发展。但是最近几年国际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国内的人口、政策、资源的驱动效应在逐渐放缓。在新的形势下,科技创新成为驱动经济下一轮高速迭代发展的一个本质因素。

那么在下一个经济增长时代中,主要依靠的是什么?

窦勇认为,核心依靠的是人,当前中国进入了一个以工程师红利为时代的创新社会。目前工程师有两大来源:一是来自企业,包括外企、民营企业、国企、央企,经过锻炼与深化出来的一部分人;二是来自科研院所,包括高校研究人员,在大环境下进行辞职创业。在整个培育发展初期,有相当大的一个群体能够成为“专精特新”企业所承载、所需要的核心领军人物。

而初创企业的发展一般都较为脆弱,在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对于这些‘专精特新’企业,我们提供了分门别类的资金支持,从萌芽期到成长、成熟期的全方面支持。”窦勇称。

另外,科创板的推出,使得上市门槛不再以财务指标为主要的考核点,更多是对科技、创新本身进行判断。

“这个转变让较多未盈利的‘专精特新’企业,能够及早地走向资本市场,从而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培育它,也有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一领域,形成一个丰富的良性循环体系。”窦勇称。

“专精特新”企业成长面临的共性问题

“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需要经历哪些历程,又存在哪些问题,有何共性特征?

一般而言,“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创始人大部分是一些技术人员,也就是一些科学家、教授、原来在大型互联网企业的CTO。

“这部分人创业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即:在0到1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技术的研发,由此能够快速实行从demo到产品的变现;在1到10的加速过程中,企业从技术导向型向销售导向型转变,大部分原来的CEO能否降职成CTO、同时他仍为实控人等等的现实问题,让很多企业在这一步的跨越过程中显得极其吃力,在整个团队从10到100的加速过程中,还会面对更多的挑战。”窦勇介绍称。

另外,“专精特新”企业也容易陷入1亿收入陷阱。因为“专精特新”企业大部分业务模式都是To B的,成长的路径从1000万到5000万再到1亿以下的营收,整个过程属于倍数增长。

在窦勇看来,在倍增效应中,往往会较大地放大了企业在此过程中所获取、所承载的一些能力,而掩盖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收入超过1亿之后的增长曲线与收入1亿以下的增长曲线,对实控人、产品、技术的需求有较大的差异。有较多企业在营收1亿左右的时候,往往会经历几年甚至五年以上的周期沉淀,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企业会衰落,有些企业则会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增长曲线。

同时,“专精特新”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研发收入与营收规模之间的矛盾关系。

“‘专精特新’企业的实控人往往都是以技术为主,对于研发的投入会比较不惜成本。但同时企业在跨过一亿收入陷阱之后,它的营业收入规模与成本之间的比例匹配关系,会往往受到一些掣肘。”窦勇分析原因称,因为收入的增长通常会根据后续资本市场给予的估值成正向比关系,那么在这样一个短期跟长期利益综合平衡的系统中,研发投入就成为了一个成本项。因此,较多企业为了追求一级市场的高估值,会适当降低研发投入。而研发投入的降低,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第二增长曲线可能带来一定影响。

因此,在窦勇看来,在企业从小巨人成长为大巨人的过程中,投资人希望“专精特新”企业家们能够“沉下来”解决核心业务问题。单纯一级市场估值给予企业的成长空间是短暂的,希望企业在借助一级市场资本的力量走向公开市场后,在更广袤的环境下面对考验,并在此过程中完成自我进一步的蜕变和升级。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标签: 专精特新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