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吃得饱” 也要“吃得好”

时间:2022-10-25 15:31:35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发布者:DN032

粮食自给自足被提到重要位置,中国已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正在解决吃得好的问题。中国已解决口粮自给,如果进口不顺畅,肉蛋奶等价格可能会提高。

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我国主粮生产基本可以满足需求,进口比较多的是大豆。

大豆主要作用有两个,一个是榨油,一个是做豆粕用来做饲料,和生活质量提高有直接关系,消耗油料增加,让食物更美味,饲养动物增多,可以摄入更多肉类和蛋白质。


(资料图片)

国人食物支出越来越多,但从支出占比来看却越来越低,国人有动力持续改善伙食。以前吃上白面馒头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现在可以吃到鸡肉和猪肉,牛羊肉的消费也在增加,还有各种各样的副食品。

大豆可以说是我国粮食安全中的最重要一个软肋,每年我国需要进口大约一亿吨大豆。我国粮食产量是6.83亿吨,算下来大豆占比并不算多。但是账不可细算,主要因为大豆产量偏低,要种出来一亿吨大豆需要的耕地很多。

2021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1.26亿亩,产量1640万吨。照这样计算,1亿吨产量的大豆要实现国产化,所需要的种植面积约为7亿亩。我国可耕地面积红线是18亿亩左右(部分区域可以双季、多季节种植),再拿出7亿亩种植大豆,这种难度实在太大。而且这还会挤占玉米等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对提高粮食总产量无益。

如果将我们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换算成种植面积,那么可以看到,中国非常依赖一个国际市场。可以说,数量庞大的海外耕地面积,帮中国解决了吃得好的问题。

中国人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可以看做是幸福的烦恼。

中国人均粮食产量现在是470公斤。印度的人均粮食产量还不到中国人均粮食产量的一半,为222公斤。印度人口与中国人口接近。

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特别是大豆;印度粮食要出口,特别是大米。2021年,印度大米出口量攀升至2140万吨。印度是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

印度可以出口粮食,中国则需要进口,这跟两个国家的经济、气候和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中国人均年肉类消费68.1公斤,生活已向更高物质享受迈进。而印度则人均年肉类消费只有4.5公斤,肉类生产依赖粮食转化,肉类消耗意味着更大的粮食消耗。

对中国来说,粮食安全有一本经济账,如果进口受阻,居民温饱问题不会受到影响,照样能过上吃饱肚子的日子,但是肯定会影响肉蛋奶产量,肉蛋奶价格可能会大幅提高。

从成本上看,中国人之所以采购国际大豆,是因为对方种植规模更大,种植成本更低,中国是国际粮食市场流通的受益者,中国应该继续受益这个市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标签: 粮食安全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