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环球资讯:进博“成绩单”揭晓:累积意向成交逾700亿美元 企业提前预约下一届|聚焦进博会

时间:2022-11-11 06:45:03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者:DN032

11月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闭幕。统计数据显示,本届进博会共吸引了284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参加企业商业展,数量超过上届,企业回头率高达90%;按一年时间计算,本届进博会意向成交金额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

五年以来,进博会越办越好,已成为跨国企业深度融入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重磅平台。“进博五年,也是拜耳持续加码,深耕中国的五年。今年,公司迎来了在华140年的发展里程碑。目前公司已率先签约第六届进博会。”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周晓兰在进博会上表示。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过去五年,借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拜耳在进博会上展出了近百款创新产品,成功孵化出八个“进博宝宝”,并达成了约20项重磅签约。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全国性博览会,进博会是中国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重要窗口,同时也将加速推动金融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过去五年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进程加速发展的时期。五年间,中国的金融市场,无论是在机构的引进、业务的发展、以及监管模式的改变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安永大中华区中国金融改革工作组主管合伙人江海峰在进博会上表示。


(资料图)

意向成交额735.2亿

随着本届进博会的圆满闭幕,展会“成绩单”也随之揭晓。

11月10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在进博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届进博会共有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24场虹桥论坛活动顺利举办,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企业参加企业商业展。会上,共计展示438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超过上届水平。在交易额上,本届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进博会上参展企业数量、回头率、展台特装比例均高于上届水平,展会质量不断提升,共有284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超过上届,回头率近90%,展台特装比例达到96.1%,均高于上届水平。

在数字进博平台,本届进博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孙成海表示,首次搭建的数字进博平台吸引368家技术装备企业线上参展,组织直播或转播活动64场,浏览量达60万次。坚持“政府+市场”发展方向,组建39个交易团、近600个交易分团,新增4个行业交易团、近百个行业交易分团。6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亮相线上国家展,较上届增长13%。

截至目前,进博会已成功举办五届,越办越好的进博会也已成为众多跨国企业深度融入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重磅平台。

“目前,公司已率先签约第六届进博会。”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周晓兰在进博会上表示。据了解,连续参加进博会的这五年以来,拜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过去五年,拜耳携旗下处方药(及影像诊断)、健康消费品、作物科学三大事业部在进博会上展出了近百款创新产品;依托进博平台的“溢出效应”,拜耳已经成功孵化出八个“进博宝宝”;达成了约20项重磅签约,并在慢病、日常健康、农业、数字化等领域,打造覆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科普等环节的本土合作网络。

“今年是进博会召开的第五年,也是我们参展的第五年,我们认为进博会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良性的循环。上一届结束之后新缔结的合作备忘录推进的成果等,会在新一届进博会上进行展示和介绍。往届出展的很多产品和项目,从概念阶段已经落地。在健康养老方面,我们已经连续三届展出,特别是与合作伙伴在江苏宜兴打造的智感健康城市项目雅达·松下社区已经落地,有1170户采用了松下的商材。社区的建设非常顺利,将于今年12月底就可以陆续交付使用。”松下集团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对恒天然来说,进博会让公司签约数量翻了几番。参与展会五年以来,恒天然在进博会上的签约项目逐年递增,五届共计超过60个。五年来,公司展馆面积扩大5倍,签约数量增加近5倍。在本届进博会上,恒天然与高培、妙可蓝多、沃尔玛中国大卖场全球购、旺旺集团、亿滋国际等企业签订24个战略合作项目,数量同比去年增长了近30%。

感受到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和多元的合作机遇,已经有一些外资企业提前“预定”了下一届进博会的位置。孙成海在进博会上透露,目前,第六届进博会企业展招展工作已全面启动,企业签约报名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本间哲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报名参加了第六届进博会。”

加速推动金融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全国性博览会,进博会的举办充分体现了中国坚定不移地向世界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将加速推动金融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事实上,进博会和中国金融改革开放2.0版本,是同年同月共融共生的关系。安永大中华区中国金融改革工作组主管合伙人江海峰表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发展的起始年月是2017年11月,跟进博会是同一时期发生的。可以说过去五年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进程加速发展的时期。五年间,中国的金融市场,无论是在机构的引进、业务的发展、以及监管模式的改变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过去五年当中,中国金融中心的发展建设,不仅只在几个大城市中实行。目前,在整个大中华区,已经形成了多点开花、百花齐放的局面。”江海峰称。公开资料显示,“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指标指数之一。2017年9月,中国仅有香港、上海、北京入选排名前十位。历经五年,中国在GFCI排名上实现跃进。2022年9月最新一期GFCI榜单中,中国四座城市进入全球金融中心十强,分别是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此外,在进入榜单的119个全球金融中心中,中国共有14座城市上榜,南京更是取得24位排名涨幅。

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在五年当中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金融市场股票、债券、贷款及存款等金融资产规模合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尽管受疫情影响,外资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规模在2022年第二季度增长有所放缓,过去5年仍呈大幅增长态势,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加。

2017年扩大资本市场开放以来,一系列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措施密集推出。根据安永《2017-2022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五周年回顾白皮书》显示,一方面外资投资便利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进一步放宽,自2020年1月1日和2020年4月1日起,期货、基金、券商外资持股比限制均被取消。2018年至2021年,外资累计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超过7,000亿美元,年均增速34%。

五年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得到迅速发展。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已有723家境外机构获批QFII资格,较2017年底的439家增长65%;QFII持股数量和市值分别增长逾4倍、逾2倍。

跨境互联互通机制得到完善。近年来,沪深港通、沪伦通、债券通、中日ETF互通机制、内地香港ETF互联互通等机制,都被引入到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江海峰表示,“这些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加强了中国资本市场和全球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也很好地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战略。”

展望未来,江海峰对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前景抱有极大期待。他表示,2022年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版本的开局之年,在3.0版本当中,相信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会进一步加速。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