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旗鼓慢牛可期 A股迎来“机会之年”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复苏阶段,从牛熊周期、估值、基本面等维度看,A股底部已过,进入牛市初期的向上通道;2022年造成A股走弱的内、外部负面因素,在2023年将迎来缓和。因此,随着不确定性的下降及经济复苏,投资者对金融资产、风险资产的持有意愿将回升,2023年A股资金有望重回增量向上。具体到A股行业配置,“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大消费”成为关键词
寒来暑往,周期轮转。经历2022年震荡调整后,2023年开年以来,A股表现强势,三大股指截至目前涨幅均超4%,医药、消费、科技等赛道轮番表现。外资也对A股进行新一轮的加仓调仓,特别是北向资金开启连续攻势。
展望2023年全年,A股市场能否迎来复苏?哪些行业板块有望取得超额收益?资金面有何变化?本期“上证圆桌”栏目邀请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方奕、浙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杨,围绕上述话题进行探讨。
(资料图)
他们对全年市场取得正收益甚至迎来“小牛市”的判断较为一致,整体态度相对乐观。虽然他们看好的行业板块不尽相同,但也有部分成为共识,数字经济、大消费、绿色低碳等成为2023年A股市场的关键词。
2023年A股趋势向上
上海证券报:2023年A股市场整体将呈现何种走势?指数层面收益大概有多少?其中有哪些变盘节点需要关注?
荀玉根:预计2023年A股趋势向上。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复苏阶段,从牛熊周期、估值、基本面等维度看,A股底部已过,进入牛市初期的向上通道。从估值角度看,多项指标显示当时A股已经处在底部位置:对比过去5轮牛熊周期的大底,去年4月末和10月末A股的估值、风险溢价、股债收益比、破净率等指标均已处于大的底部区域,A股走势形成了“W”形的双底。2023年在宏观微观基本面回暖、海内外微观资金面改善等积极变化推动下,A股将趋势上涨。
站在当前时点看,春季行情值得关注。历史上看,A股春季行情涨幅大多超过20%,启动时间早晚往往与上一年三、四季度行情有关:若三、四季度行情较弱,则春季行情启动偏早;若三、四季度行情较好,则春季行情启动较晚,来年1月中下旬甚至2月初才启动。2022年7月至10月A股表现较弱,2023年春季行情自2022年10月底起逐渐酝酿。在政策面、基本面、资金面等积极变化的推动下,2023年A股迎来开门红,点燃春季行情攻势。
张夏:2023年A股进入中期反转的结构性震荡上行周期,类似“N”形走势。中性预测指数层面的收益大致在10%至15%左右。分拆来看,业绩层面,进入2023年后,整体A股盈利增速有望边际改善,但上行幅度预计有限;估值层面,随着2023年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及国内稳增长政策的推行,流动性和资金面较2022年好转。此外,随着海外衰退和国内复苏的演绎,人民币可能震荡走强,以上因素对股票市场估值均有积极贡献,预测估值对股票市场指数上涨贡献5%涨幅。综合业绩和估值两方面的因素,中性预测指数层面的收益大致在10%至15%左右。
值得关注的几个变盘节点分别为:第一,春节前后,市场风格可能有所切换,今年春节前后都是业绩预告披露的高峰期,中小成长可能面临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但春节后政策预期落地进入复苏观察期,而疫后复苏进入兑现期,中小成长业绩披露落地,因此中小成长风格在春节后有望回归,预计今年春节前后可能会演绎“从上证50到科创50”的局面;第二,一季度数据出炉后,市场会重新综合评判全球衰退幅度和国内复苏强度,可能会对市场情绪和风格产生一定影响,此外随着一季度美联储加息结束,后续通胀的走势可能决定是否有超预期继续加息的可能;第三,三季度前后,若海外衰退幅度较大并且通胀顺利下行,美联储可能重启降息,对全球风险偏好将构成正面影响。
方奕:我们在2022年12月25日发布了2023年的年度策略展望“峰回路转:新一轮牛市的起点”,顾名思义,我们对2023年A股市场的走势比较乐观。国内部分投资者比较担心,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够快会影响股票走出一轮可观行情,但从历史上看,当经济增长预期比较快的时候,股票市场的估值并不顺畅,投资者会担心通胀、会担心政策的收紧。往往在经济复苏的早期或经济弱扩展阶段,股票市场能够获取比较好的收益,经济、政策、盈利、股票估值均处在顺风模式。
我们认为,2023年行情的核心驱动力不是来自经济增长速度,而是在于疫情、经济、地缘政治等关键因素的不确定性将出现系统性的下降,2022年宏观风险的高度不确定令股票市场估值出现了深度调整,投资者宁可持有低收益的货币等安全资产,也不愿意持有金融资产。但关键因素的不确定性将在2023年降低,对股票市场会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企业盈利增长的预期将上升,经济的悲观预期修正;二是股票的贴现率下降,投资者对金融资产持有意愿回升,股票估值向上,2023年上证指数有望实现20%的上涨空间。
我们判断2023年A股市场走势会呈现一个“N”形的节奏。预计第一波行情从2022年11月有望持续到今年3月前后,市场会有一个重新修正的过程,然后向上。后续投资者可关注一些重要的节点:一个是春节后开工的强度;二是后续的政策;三是国际形势的变化。
王杨:在我们的大势研判体系中,一波行情有表观催化剂,但更关键的是本质催化剂。从本质催化剂看,根据我们总结的框架,A股在库存周期主导下存在规律性的3至4年牛熊周期。结合周期运行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新一轮复苏周期或于2023年上半年启动,这意味着A股新一轮上行周期将开启。尽管市场运行的节奏和弹性与短周期经济运行相关,但市场底往往领先经济底。因此,我们在识别精准的市场底时,须综合估值水平、宏观环境、结构运行等指标。根据我们提炼的底部研判框架,市场自2022年4月底进入筑底期,并于12月底结束筑底。换而言之,新一轮牛市已于去年12月底启动。
进一步分析表观催化剂,一方面,国内经济不断修复;另一方面,美国通胀作为掣肘美联储政策的关键变量,拐点信号日益显现,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2年12月美国CPI环比下降0.1%,为2020年5月以来首次环比下降。
对本轮牛市的性质和行业的分析,须进一步结合产业周期,在先进制造崛起的产业周期下,叠加当前库存周期的位置,目前是一轮小牛市起点。历史上小牛市样本有2009年到2010年、2016年到2017年。复盘两段小牛市,对投资的启示在于,牛市前半段是普涨,牛市后半段迎分化。当前我们正站在新一轮小牛市的起点,对投资者而言,现阶段意味着仓位比较关键。
扰动因素减退
上海证券报:2022年造成A股走弱的内、外部负面因素,在2023年能否迎来缓和?其中有哪些信号(宏观数据、美联储利率等)值得留意?
荀玉根:2023年A股基本面有望企稳回升,当前已经出现积极变化。我们根据2005年、2008年、2012年、2016年、2019年5次市场见底的经验总结,底部反转均伴随着五大类领先指标中三项及以上企稳。当前我国大部分经济数据已经有所恢复,五大基本面领先指标中已有4类指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制造业景气度、汽车销量累计同比)稳步回升,近几个月来地产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也在底部企稳。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A股公司营收和盈利增速有望整体上行,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10%至15%。
美联储加息最激进的时刻或已过去,海外流动性有望缓解。参考历史经验,美国的通胀存在周期性规律,其中CPI同比上行、下行周期平均持续约2至2.5年,本轮美国CPI同比见顶于2022年6月,因此2023年美国通胀或仍将处于下行周期中。随着通胀压力的持续缓和,美联储加息周期或有望结束。
张夏:2022年A股走弱,内部因素主要为经济下行压力,外部因素主要为美联储加息和人民币贬值压力。2023年,以上因素都有可能迎来缓和。首先,国内消费正处于复苏阶段,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经济定调较为积极,稳增长的力度有望加强。前期居民的风险偏好较低,储蓄率大幅攀升,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稳增长政策支持加码,预期居民投资意愿和消费意愿均将进一步回升。因此,政府、企业和居民中长期社融预计均能出现边际改善,从而夯实经济复苏的基础。此外,从外部因素看,美联储1月底将召开议息会议,后续加息空间和幅度有限,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震荡走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明显进入升值趋势,助推海外资金回流A股。
方奕:从股票定价的角度分析,2023年相对于2022年最大的变化,在于疫情、经济、地缘政治等关键因素的不确定性将出现系统性下降,内外负面因素都将缓和。从内部看,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地产、平台经济等领域的经济风险有望出现下降。从外部看,2022年冲击全球金融市场的高美元利率与强美元也将走到中后段,这有助于全球资本重新扩张,以及回补对中国的配置敞口。投资者须关注几个方面的指标:一是地产销售与投资、社零消费、中长期贷款;二是海外金融周期与资本流动,如美元利率、外资流入;三是中国产业政策重点。
王杨:2022年压制A股的因素在2023年迎来改善。一方面,政策助力下房地产改善的信号不断显现,与此同时,国内经济不断修复。
另一方面,无论是人民币汇率还是美股表现,目前都受到美联储政策的直接影响。事实上,复盘美国上世纪80年代六轮完整加息周期,我们发现停止加息具备的宏观条件往往有两点:一是美国制造业PMI加速回落,逼近荣枯线;二是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高于CPI.去年12月美国制造业PMI为48.4,第一个条件已满足,但第二个条件尚未满足。这意味着,对流动性而言,目前主要矛盾在美国通胀。积极信号在于,美国通胀持续释放拐点信号,去年12月美国CPI进一步回落至6.5%,这也是近期美股走强和北向资金大幅流入A股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大消费”成为关键词
上海证券报:对2023年A股市场的行业配置有何判断?有哪些重要的政策逻辑、产业逻辑、资金逻辑值得关注?
荀玉根:重点关注政策+技术双轮驱动下的数字经济。第一,政策方面,对于2023年工作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认为,数字经济等新兴科技行业是现代化产业的典型代表,是兼顾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长有效供给的最佳结合点,具备供给创造需求的特质。第二,技术方面,当前人工智能已从1.0时代走向2.0时代,技术和应用开始在各个行业落地,例如,基于AIGC技术的ChatGPT将在智能客服、虚拟人、游戏等领域落地应用;商汤科技的“元萝卜”下棋机器人的上市,也标志着产业级AI技术正走向千家万户。数字经济有望提振TMT行业基本面。我们预计TMT板块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25%左右,在大类行业中增速最快且环比改善幅度最明显。预计2023年计算机板块归母净利润增速达30%,传媒板块归母净利增速达30%,电子板块归母净利增速达20%,通信板块归母净利增速达10%至15%。结合行业估值和配置看,当前科技板块整体处在低估低配,目前计算机板块自2013年以来PE分位数为36%,传媒为32%,电子为11%,通信为2%,公募基金的超配比例也处于过去10年来的低位。
新能源和消费行业存在结构性的投资机会。新能源方面,当前新能源产业链估值已从高点回落,往后看,细分领域中的风电、储能、新能源车智能化值得关注。消费方面,促消费是2023年政策的重点。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整体消费有望出现明显改善,短期传统零售还有修复空间,拉长时间看,行业格局改善或具备消费升级逻辑的行业更优,如啤酒、白酒、免税、医美、黄金珠宝等。随着保交楼不断推进,房地产销售数据逐渐企稳,地产及相关行业将有所修复。
张夏:2023年可关注以下四大方向的产业投资机会。
一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重点关注国产风电轴承、国产软件、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
二是绿色低碳,重点关注新能源赛道低渗透率产业的投资机会,包括复合集流体、大储、类储能、便携式储能、钠电池、钙钛矿电池等。
三是数字经济,重点关注车路协同和元宇宙。
四是传承创新发展,重点关注中药配方颗粒。
方奕:宏观环境会从不确定走向确定,投资风格从看确定性的增长转向寻找变化和弹性,因此2023年更看好顺经济周期类股票及成长股的投资机会。节奏上先价值后成长,对于股票风格,我们有一个判断:经济弱、政策进、股市进、价值进;经济稳、政策退、价值退、成长进。我们认为2023年前期的机会来自价值股在扩内需和疫后复苏的预期下带来的困境反转行情,主要在消费(食品饮料、社会服务、消费医疗)、地产链(建材、建筑、家具、家电)和金融(银行、保险)。2023年股票市场后期的机会在于围绕自主可控和产业政策发力的科技制造,看好设备(电子、计算机、通信、军工、机械)、材料(有色、钢铁、化工)及医药(创新药、器械、医疗服务)。
王杨:结合产业周期和库存周期之间的匹配规律,我们认为这次是小牛市,小牛市前期修复普涨,后期会呈现分化。普涨后如何识别分化的结构?一是从产业周期进行宏观推演,二是借助2023年景气进行中观验证,三是借助渗透率进行微观下沉。
从产业周期看,本轮先进制造引领的新兴成长尚处初期。参考2008年至2015年TMT引领的周期,早期主线在硬件渗透,后期主线在应用升级。当前的主线是硬件渗透,本轮硬件渗透的载体,一是以绿色化为核心的新能源,二是以自主化为核心的半导体。进一步推演,未来随着绿色化和自主化渗透到一定阶段后,将迎来智能化的爆发。
从中观景气看,2023年景气优势仍集中在新能源和半导体。我们在做年度级别的行业配置时,理论基础在于,以年为观察维度,盈利增速居前的公司往往表现居前。我们对2023年景气进行前瞻,会发现盈利增速居前的领域仍明显集中在新能源和半导体。但是,随着新能源和半导体的投资从2019年至2021年的粗放式阶段开始进入精细化阶段,如果要寻找更精准的机会,须进一步下沉。
从微观下沉看,针对新兴成长,渗透率是细化下沉的重要工具。根据渗透率线索分析2023年机会时,我们应储备从0到1阶段的领域,并战略性重视即将进入从1到N阶段的领域。对产品类公司来说,订单获取是进入从1到N阶段的重要线索,可重视光伏新技术、电池新技术、半导体国产替代率低环节等三条线索。
针对传统行业,随着经济触底修复,也有机会值得关注,我们在进行2023年景气前瞻时发现,以建材、化工、工程机械等为代表的中游环节改善弹性较为显著。
除景气驱动的行业配置机会外,在新兴产业风格周期和风险偏好回升周期中,主题投资也会比较活跃,可以关注信创、近端次新、国企改革、国防等四大主题。
资金重回增量向上
上海证券报:2022年A股资金面表现欠佳,公募基金、北向资金、杠杆资金的流入规模均较前两年明显减少。对2023年A股资金面有何判断?
荀玉根:2023年A股资金有望重回增量向上。随着2023年A股赚钱效应整体好转,叠加中长期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趋势进一步延续,我们认为2023年A股资金将明显回流,整体增量规模有望达万亿元。从资金的细分项目看,2023年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长线资金有望迎来进一步发展,预计2023年来自公募基金的增量有望达到万亿元;随着海外流动性迎来明确拐点,A股外资的情绪或明显修复,预计2023年外资净流入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历史上杠杆资金及以私募基金为代表的绝对收益类资金的入市节奏往往随着市场环境改变,2023年随着市场行情回暖,杠杆和私募基金等资金有望回流。
张夏:整体而言,2023年A股市场有望呈现外资回流、股市资金供需转净流入的状态。资金供给端,2023年随着市场企稳,公募基金发行有望回暖,但老基金赎回压力或相应增大,综合新发基金和老基金申赎两个因素,预计2023年公募基金净增量规模约5100亿元;北向资金方面,外围流动性环境改善叠加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进入升值周期,外资有望重新回流A股。若按照外资持A股流通市值占比回升至2022年初的水平来看,预计带来增量资金约2800亿元;此外,个人养老金落地带来一定增量,综合养老金三支柱,预计2023年带来的增量资金规模合计约千亿元。资金需求端,IPO与再融资稳中有升,而解禁规模下降有助于缓解减持压力。
方奕:2022年各类投资者普遍采取减仓,尤其是居民宁可持有低收益的货币类资产,也不愿意持有风险资产,产生这种现象的本质是宏观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投资者倾向于安全资产、短久期资产。
展望2023年,随着不确定性的下降及经济复苏,投资者对金融资产、风险资产的持有意愿将回升。第一个阶段,2022年因为担心经济风险而减仓的机构(银行、保险、外资、私募)在政策周期和经济周期反转的预期下将回补股票头寸。开年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接近900亿元,理财子公司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上升。第二个阶段,随着经济企稳,居民部门在过去两年积累的预防性的储蓄开始释放,这有助于改善基金市场发行。总体来看,随着宏观不确定性下降,A股市场会重回增量市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精彩推送
- 世界热议:广发证券:看好23年消费复苏的投资机会
- 重振旗鼓慢牛可期 A股迎来“机会之年”
- 微动态丨浙商证券:2023年我国经济基本面将显著改善
- 当前热点-荔湾区教育局发布学位预警,超出招生计划时将采取电脑派位
- 当前讯息:上市公司冲刺兔年开门红 订单增长快车间赶工忙
- 焦点讯息:张伯礼院士揭秘“未阳人”:没“阳过”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 天天快资讯:广东新年新开工项目不断 今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共1530个
- 天天速递!消费潜力释放叠加行业复苏 海外机构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 焦点快看:61年来全国人口首次负增长,男性比女性多3200余万
- 鸿茅药业“春节送温暖” 资助品学兼优贫困生
- 天天热资讯!鸿茅药业“春节送温暖” 资助品学兼优贫困生
- 速递!上市公司冲刺兔年开门红 订单增长快车间赶工忙
- 张伯礼院士揭秘“未阳人”:没“阳过”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 广东新年新开工项目不断 今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共1530个
- 世界焦点!消费潜力释放叠加行业复苏 海外机构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 环球播报:我们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
- 全球视点!我们如何应对人口负增长?
- 天天快报!社论:用包容之心让经济向阳而生
- 【全球热闻】2023年我国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以上
- 观焦点:重庆:力争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迈过4万亿元大关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
- 全球最资讯丨一图读懂丨成都新晋GDP2万亿俱乐部 新经济企业加速奔向资本市场
- 一图读懂丨成都新晋GDP2万亿俱乐部 新经济企业加速奔向资本市场
- 【聚看点】重庆:力争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迈过4万亿元大关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
- 当前报道:2023年我国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以上
- 前沿热点:读懂中国经济2022年成绩单:GDP增长好于市场预期 经济生温潜在增速可期
- 刘鹤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回答有关中国新冠疫情形势的问题
- 天天热门:国家统计局回应热点问题: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具有一些有利条件
- 世界快播:淘菜菜春节不打烊 各区域与本地蔬菜基地联采保供
- 天天信息:2022年全国贸促系统RCEP证书签证超15万份
- 新消息丨住建部:2023年房地产工作这么干!
- 每日动态!深圳拟推共有产权住房 售价约为土地出让时市场价的5折
- 住建部:2023年房地产工作这么干!
- 当前动态:国际劳工组织:2023年全球就业增长为1% 北美甚至为零增长
- 2022年全国贸促系统RCEP证书签证超15万份
- 【全球报资讯】广州发展:预计2022年净利同比增加655%-713%
- 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临聘(代课)教师招聘简章
- 快消息!邱晓华:创新驱动、内需拉动是未来中国经济最基本的两大动力
- 我国已有近2000万人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
- 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乘务员招聘-鄂尔多斯站
- 今日热闻!高达1万亿!央行连发“大红包”
- 【世界新视野】《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等四个政府规章公开征求意见
- 焦点速讯:金融街:成功发行15亿元中期票据
- 天天头条:2022年超市业态调查快报发布 行业困难时刻已经过去
- 世界热头条丨火了7年的车厘子,凭什么能“称霸春节”?
- 环球热门:北京银行无锡分行(二级)综合柜员(J11206)招聘公告
- 天天快资讯丨百果园市值近百亿港元,水果生意还好做吗?
- 生态环境部:2022年长江干流水质继续保持在Ⅱ类以上
- 天天观天下!【财经下午茶】北向资金连续10日净买入;六部门发布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全球观察:最新出炉!1月17日沪深股通净流入92.88亿 其中10.245亿都买了它
- 天天微头条丨第二届滴水湖产业投资者大会现场签约基金超700亿元
- 全国首家认股权服务平台累计完成9单登记、转让和行权案例 新型二级市场生态体系初步形成
- 每日速读!节前货币利率波动性加大 A股风险偏好持续回暖 | 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指数周报
- 国资委:将继续带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 当前头条:2022年人口较上年末减少85万人 专家: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常态化时期
- 旧改这盘棋,海珠下一步要怎么走?
- 当前时讯:美丽田园港股上市,颜值经济能否复苏?
- 2023年第2周蔬菜、鸡蛋价格小幅上涨,猪肉价格继续下跌
-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获批成为国内首个且唯一的肺癌新辅助免疫疗法
- 当前聚焦:2023年,湖北各市州准备这么干——推进新型工业化
- 天天观焦点:2023年第2周蔬菜、鸡蛋价格小幅上涨,猪肉价格继续下跌
- 工信部等六部门:加大对能源电子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持力度
- 广东:支持重点旅游企业实施战略性并购重组、上市挂牌
- 全球聚焦:楼市出现积极信号!多地二手房市场率先回暖
- 世界看热讯:广州金融局局长邱亿通: 为大湾区推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撑
- 当前要闻:国资委:去年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租让利174.4亿元
- 热资讯!汇丰调查:近七成海外企业计划拓展大湾区业务规模
- 世界动态:国家统计局:2023年我国物价不具备大幅上涨基础
- 新资讯:罚没1853万元!上海公布商业贿赂典型案例
- 环球热讯:2022年12月天津市CPI同比上涨1.7% PPI同比上涨0.1%
- 农业农村部:1月17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1.09个点
- 国资委:2022年煤炭央企执行电煤中长期合同让利超过1900亿元
- 环球焦点!国资委: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 全球最新:南京发布人才安居办法 B类人才购房最高补贴200万元
- 世界观天下!百果园IPO,万亿水果江湖争锋
- 新消息丨烟花生意要回春,先得问问年轻人
- 世界快看点丨新消费这一年:品牌各扫“门前雪”
- 5大趋势,掀起美妆“包装”革命
- 当前热议!55家信托2022年财务数据曝光:5家净利润超20亿 5家亏损
- 【全球时快讯】上海力争到2025年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 南昌安义:春节期间购房 政府补贴最高300元/平方米
- 环球今日报丨EVTank: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61.6%至1082.4万辆 预计2030年全球销量将突破5000万辆
- 头条:国内成品油价将迎2023年首降 加满一箱92号汽油或少花8元
- 天天资讯:国家邮政局:预计今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1.43万亿元 同比增长6%左右
- 全球新动态:聚焦两会|江苏省人大代表吴以芳提案:加快推动细胞治疗产业发展
- 报道:工信部:工业节能监察不得向被监察单位收取费用
- 今日热议:2022年青海200项重点项目投资超计划完成
- 讯息:国家统计局:城镇失业率下降最主要原因是劳动参与率下降
- 生态环境部:区域重大战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
- 天天热资讯!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2023年经济增长从现在开始触底回升
- 谁还不是一个宝宝啦
- 环球播报:国家统计局: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具有一些有利条件
- 热消息:中国贸促会:全球经贸摩擦冲突略有放缓但仍处高位
- 实时焦点:国家统计局:2023年物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 讯息:统计局:2022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8%
- 世界热点!“压舱石”作用凸显: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 鼓励工业大省主动挑大梁
- 信息:统计局: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
- 【焦点热闻】国家统计局: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1%
- 密尔克卫·灵元素战略共赢伙伴孵化项目正式上线!
- 天天即时看!中汽协:2022年汽车类零售额略有增长
- 【焦点热闻】国家统计局: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