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环球时讯:评论丨如何看待当前国内物价水平?

时间:2023-05-12 05:33:2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者:DN032


(资料图片)

当前国内物价阶段性低位运行,剔除季节性扰动之后,消费、工业需求偏弱也是其中的部分原因。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在此经济环境下,恢复和扩大需求既是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也是提振通胀水平的关键所在。

4月CPI同比上涨0.1%,涨幅较3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核心CPI同比和环比涨幅均偏弱,同比上涨0.7%,持续低于1%,环比上涨0.1%,低于历史上正常4月的环比增速,与2022年疫情冲击较大时的水平相近。从结构上来看,教育文化和娱乐是主要的支撑,环比上涨0.5%;此外,其他用品和服务环比上涨1.0%,主要来自于酒店价格的上升。剔除旅游和酒店的涨价,其余分项多数下跌,说明核心CPI整体仍较弱。

核心CPI偏弱背后反映出的是消费需求略显不足,商品及服务消费的复苏都难言强劲。商品消费方面,虽然限额以上企业零售恢复较好,但限额以下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零售金额增长偏慢。据我们估算,今年1-2月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19年同期的年化增速为3.5%,3月份仅小幅回升至3.6%,反映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仍然偏弱。从具体的商品类别来看,中低端商品以及地产相关商品的复苏较为有限。服务消费的复苏虽然好于商品消费,但客单价有所下降。今年五一期间,经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旅游人次提高的背后是人均消费金额的降低,居民的收入预期和对未来的信心仍有待进一步修复。

4月份PPI同比下降3.6%,降幅较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5%。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6%,其中原材料工业价格环比下降0.8%,采掘工业价格环比降幅比上月扩大1.5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环比分别由3月的上涨2.4%、1.5%转为下降0.1%、0.6%。此外,4月国际油价仍在弱势震荡,对国内能源价格的支撑相对有限。下游工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价格环比由涨转跌,农副食品加工业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

价格是供需平衡的结果,PPI延续通缩意味着工业品存在供过于求的特征,工业需求景气偏弱。这一特征在实体经济指标中亦有对应:第一,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为3.9%,低于其潜在增速水平。第二,4月制造业PMI为49.2%,比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低于荣枯线,反映出制造业市场景气度回落。第三,在“量”(工业增加值增幅下滑)、“价”(PPI延续通缩)的共同影响下,工业企业的利润延续较大降幅。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1.4%,工业企业亏损压力仍较大。

通胀数据偏弱的背后也反映了金融向实体的传导效率有所下降。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推升经济增长和通胀,去年底央行也曾一度担心较高的M2增长,可能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带来通胀压力。然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剪刀差、M2增速与M1增速的剪刀差仍在扩大,一季度天量信贷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刺激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市场预期。导致上述两个现象的原因:一是银行体系大量低息贷款流入国有企业,超过了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活动需要。部分资金以滞留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套利为目的,推动金融市场广谱利率持续下行,却未流入实体经济,未能对经济需求和通胀起到实质性的刺激效果。二是居民部门储蓄倾向上升,贷款意愿下降,倾向于提前还贷降低杠杆。企业部门的一些贷款也以借新还旧,降低财务成本为目的。

综合以上分析,疏通宏观政策传导机制,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是提振通胀水平的关键所在。或可从以下三个方向发力:一是中央政府适度加杠杆。截至去年年底,中央政府的宏观杠杆率仅为20%左右,仍具备一定的加杠杆空间。二是货币政策适度放松。通过总量工具来释放流动性,适时适量地进行降准降息,降低实体部门的融资成本,刺激实体融资需求,增强企业部门投资的意愿及能力。三是稳步推进城投化债。地方债务压力的化解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中心之一,有序开展由点及面的地方债务化解工作,为城投平台减负,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城投平台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