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资讯 > > 正文

环球新资讯:逐年升级的“惠民保”如何持续共赢?专家详解三大趋势

时间:2023-05-25 22:30:12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者:DN032

“惠民保”责任及权益边界正在进一步延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包括上海、深圳、成都在内的城市在陆续上线2023版“惠民保”的同时,均对保险责任进行了迭代与升级,包括降低起付线、增加清单内特药数量、个账支付可覆盖家庭共济、加设肿瘤早筛等增值服务等。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共上线246款惠民保产品, 累计保费规模约320亿元,总参保人次已达2.98亿,覆盖了全国29个省份,150多个地区。

“上述数字在今年以来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业内人士称,尽管一些地区的“惠民保”或面临“死亡螺旋”问题,但随着保险责任及增值权益不断扩充、参保人群结构不断调整,“惠民保”将在未来发挥出更大的社会和商业价值。

多方共赢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第一财经梳理发现,上海“沪惠保”2023版的免赔额由原先的2万元下降至1.6万元,增补特药种类从25种扩增至36种;2023年度成都“惠蓉保”针对连续参保人员,医保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的年度累计起付线突破万元大关降至8000元,医保范围外的降低至1.3万元;2023年度南宁“惠邕保”则将健康增值服务由16项扩充为20项……

“目前,各地‘惠民保’的形态呈多样化趋势,所对应的责任、权益也各有不同。”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许闲表示,“惠民保”每年的保费收入在100亿元左右,对于全国卫生总支出来看,其体量及贡献相对较为渺小,但对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民众在基本医疗目录内的个人自付以及封顶线之外的部分”。

实际上,保险产品存续的核心是“大数法则”,只有参保人数足够多、保费资金池足够大,才能形成风险分散机制。这意味着,“惠民保”必须保持足够的参保率、续保率,降低脱落率,来覆盖更广泛的群体。但实际数据如何?

从参保率来看,不同地区、不同产品情况差异较大。今年3月,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联合圆心惠保发布了《惠民保发展模式研究报告》(下称《报告》),从参保情况来看,全国惠民保总参保人次的增速逐渐趋缓,在2020年,全国惠民保累计超4000万人参保,2021年参保人次达到了10117万,同比增长近150%;而2022年的参保人数约为15800万,同比增长速度下降到56%。

以公开过相关数据的86款产品为例进行分析,所有产品参保率的均值为19.3%,其中51款产品的参保率在15%以下,而参保率最高的产品为2022版“浙丽保”,达到了92.1%。

从赔付率来看,上海“沪惠保”的赔付率高达88.25%,广州“穗岁康”首年赔付率超过70%,但也有中部省份的惠民保产品赔付率仅约为41%。

在续保率方面,《报告》称,在当地惠民保产品基本不变情况下被调研对象的续保意愿数据显示,有6.6%的参保人已经明确表示没有继续参加惠民保的意愿,仅有67.6%的被调研对象打算长期续保,除此之外还有25.8%的参保人无法明确是否继续参保。

有商业健康险资深人士表示,年轻群体或者健康群体参保率过低会产生一定“脱落率”,既往症群体留存率高还会使得运营成本升高。

《报告》也提到,部分地区惠民保参保人的老龄人群占比偏大,给项目运营带来了较大的赔付压力。如2021年广州“穗岁康”参保人中60岁以上占比为23%,而当地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群仅占11%;2022款重庆“渝快保”参保人中60岁以上占比为30%,但其城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群仅占22%;2022年“天津惠民保”参保人的平均年龄高达58岁等。

该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从国际经验来看,针对年轻群体和健康群体投保,如果没有发生理赔,可以对保费(或者保额)进行一定储蓄,“在年轻时为今后可能会产生的健康问题进行保费储蓄,保额也可以参考这个方式进行叠加”。

圆心惠保普惠保险业务中心总经理徐二鹏告诉记者,一方面,可以调整“惠民保”的参保群体结构,多鼓励年轻群体投保,来平摊赔付风险;另一方面,可以设置差异化的起付线和免赔额。对于连续参保人群,他们的起付线可以适当降低,赔付比例也可以有所提升,保费也可以有所降低(一些地方的“惠民保”对于连续参保人群的保费实行9折)。

“日前我们刚参与完成了‘深圳惠民保’的升级,在原有的‘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基础上,将高价自费罕见病特效药品、‘港澳药械通’的部分药械也纳入保障范围,来体现普惠的功能。”徐二鹏说,此外还提供6项免费增值健康服务,包含癌症早筛、代煎中药、健康测评、图文问诊、健康直播、疾病评估等。

许闲表示:“未来,‘惠民保’一定是在参保人、商业保险机构、第三方服务商等多方共赢下,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他认为,“惠民保”的渗透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惠民保”的增值服务(包括药品、咨询、就医和预防筛查)需要设计一些更有针对性、使用频率更高的项目;理赔回访、协助就医等互动频率也需要加强。

下阶段或有哪些调整

下一步,“惠民保”将往怎样的方向发展?其中的保险责任(包括药物、医疗器械等)和增值权益又将会有哪些调整?

许闲认为,“惠民保”未来的发展形态会有三个趋势。第一,是在主流险种上进一步实现人群细分和险种创新。例如,宁波“惠儿保”、北京“爱她保”分别针对儿童、女性的健康风险进行保障,实现了人群细分与聚类。

第二,可以开展高性价比的疾病预防服务,这能为参保人带来一定获得感,医防融合可能会是“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也符合目前银保监会将健康管理纳入商业健康保险的措施。

第三,是依托“惠民保”的基础版,来叠加商业保险公司运营的升级版本、多元化版本。

上述提及的医防融合,多涉及大众关心的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内的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是否能够被纳入“惠民保”的保障范畴?

徐二鹏告诉记者,一些肝癌、肺癌等肿瘤的早诊早筛项目已经作为增值服务纳入到了珠海、兰州等地的“惠民保”产品中,“但南方与北方的疾病谱略有差异,南方地区肠癌、食道癌高发,北方地区肝癌高发,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城市做出不同策略。”此外,质子重离子治疗、购药折扣、上门护理服务等在部分“惠民保”产品中也作为增值服务提供。

“但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些先进药械要纳入‘惠民保’并和保险责任挂钩,现阶段还是较难实现的,这在于该领域疾病发病率高,后续疾病负担也较重,还需要和当地卫生部门一起设计。从用药依从度上来切入或是一个好的选择。”徐二鹏说。

上述商业健康险资深人士也告诉记者,慢病的周期较长,而“惠民保”的设计是每年更新,在保险责任的罗列上可能还缺乏好的设计;将“惠民保”延长至3年期、5年期固然对商业保险公司降低运营成本有利,但就缺乏清单调整的动态性。

不过,徐二鹏认为,细分领域的险种可能会是一个趋势,“我们正在探索针对妇女、儿童等特定人群的险种,包括妇女两癌疾病、儿童听力障碍所涉及的人工耳蜗等器械。未来,细分险种下的药品、医疗器械清单也会越来越完善。”

他还举例称:“浙江丽水将长护险的相关服务也纳入‘惠民保’,由当地政府补贴一部分,这些都是较好的探索。”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标签: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