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股票 > > 正文

上海金融部门用足政策红利 金融服务力保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时间:2022-04-22 20:52:0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发布者:DN032

人民银行、外汇局日前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加强政策宣传四个方面,提出惠企利民纾困的23条金融政策举措。

记者4月22日获悉,上海金融部门正将全力落实23条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第一时间督促落实疫情防控相关金融举措。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对于困难行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加大力度支持复工复产,更多发放信用贷款。要积极帮扶遇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延期还本付息、无缝续贷等支持,灵活调整审批流程、提高线上金融服务效率。

对困难行业和个人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落实好受疫情影响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的有关规定,做好征信保护。针对受疫情影响个人房贷还款能力等问题,指导商业银行积极回应市场关切,多数银行在上海地区推出延期还款、调整还款计划等措施,为客户提供1-3个月的还款宽限期,以缓解客户还款压力。对受疫情影响的金融机构,第一时间落实总行适当提高存款准备金考核容忍度的要求,解除金融机构后顾之忧。

据悉,在房地产金融领域,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与上海市住建部门等加强协调,建立保障性住房项目库,定期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支持力度。持续督促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确保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在外汇管理政策方面,外汇局上海市分局探索适当下调试点银行和企业准入门槛,稳步扩大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的主体和业务范围,并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倾斜。研究探索对外汇资本项目高频业务,允许试点银行以具有法律效力的线上方式为企业办理试点业务,简化企业办事流程,节约企业脚底成本。在外汇总局指导下,在相关区域稳妥开展更高水平的资本项目开放试点。建立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作专班,建立与银行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引导银行加大资源投入和内部引导,帮助企业不断建立健全汇率风险管理机制,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市场环境。

为更好贯彻落实有关金融支持政策,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开通金融纾困政策咨询热线,确保政策服务不断档、不降温。建立政策落实情况跟踪机制,按周统计开展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进展。

上海中资银行为超7万普惠小微客户办理延期还本付息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负责人介绍,在当下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上海,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便在帮助小微民营企业克服困难、恢复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3月以来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6.1亿元,累计办理再贴现127亿元,环比增幅达67%。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和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资金91亿元,发放再贴现273亿元,支持市场主体近7000户。

“目前,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居民生活物资保供企业的金融支持。”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负责人表示,据不完全统计,辖内银行向681家抗疫物资保供、相关物流企业发放贷款310亿元,其中80%为信用贷款。向餐饮、零售、旅游、运输、民航等受疫情影响的9200多家企业发放贷款628亿元,办理延期还本付息47.9亿元,涉及企业1743户;办理无缝续贷37.4亿元,涉及企业1316户。

“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冲击最直接且量大面广,疫情以来辖内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通过延期还本付息、无缝续贷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负责人表示,据不完全统计,3月,辖内中资银行克服疫情影响累计向中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2250.65亿元,涉及市场主体43698户,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为689.32亿元,涉及市场主体39471户;办理延期还本付息240.55亿元,涉及市场主体80916户,其中为普惠小微客户办理203.21亿元,涉及市场主体74105户;办理无缝续贷193.51亿元,涉及市场主体8370户,其中为普惠小微客户办理123.35亿元,涉及市场主体8071户。

目前,上海各金融机构响应有关政策要求,克服区域封控和人员隔离等困难因素,出台具体落实举措。工、农、中、建、交等主要商业银行积极担负起大行的社会责任,第一时间出台抗疫助企具体落实举措。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开通“抗疫金融服务直通车”、设立专项应急贷款计划等方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帮扶和金融支持力度。

23条政策回应市场主体关切

分析人士认为,上海经济体量大,对全国进出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全球金融市场都有很大影响。23条政策的出台在稳预期、强信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央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回应了市场主体的关切。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稳预期十分重要。对未来的预期偏负面会抑制居民消费,延后企业投资,制约经济增长。稳预期包含稳定经济预期和稳定政策预期两方面。前者是要让市场充分了解中国经济增长是有潜在能力的;后者是要让市场充分认识到我国实施积极宏观政策的态度是坚定的,宏观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将逐步显现。

连平认为,提振信心有助于激发消费和投资活力,从政策层面看有四大方向能够稳定市场信心。一是加快步伐扎实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稳住中小微企业基本盘,提高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等风险冲击的能力;三是“以点带面”保障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尽快得到满足,其中“点”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面”是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贷款、债券融资等金融政策上一视同仁;四是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认为,在当前的复杂经济形势下,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所以宏观政策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本次出台的23条金融支持政策恰逢其时,很好体现了这一点。

荀玉根建议,后续宏观政策要更加积极。除了金融政策之外,财政、房地产等各项政策要一起形成组合拳、为经济托底,而且政策出台的要更快,从而实现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抓紧复工、恢复生产、恢复正常。

从财政政策看,连平建议,考虑到全年人民银行将总计上缴1万亿元结存利润,今年财政力度盘子不小,下一步财政支出应该要加快步伐,在二季度尽快集中落地,直达实体经济,切实增加经济主体手中的“真金白银”,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标签: 外贸出口 金融部门 政策红利 金融服务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