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创投 > > 正文

育出“好种子” !聚焦甘肃三农这五年之六

时间:2022-05-17 08:20:29 来源:新甘肃 发布者:DN032

“全国每100粒玉米种子,就有13粒来自临泽。”在临泽县情简介中,这句话充满了骄傲与自豪。作为“中国玉米制种第一县”,这里年产优质杂交玉米种子约1.2亿公斤,产值突破6亿元。每到金秋,一颗颗饱满的籽粒儿,总会告别这祁连山下的故土,来到各玉米种植区,承载起农人的希望。

在企业家眼里,规模扩张与成本下降往往意味着利润的增长。

“现在,我们临泽玉米去雄机去雄率已达到95%。以前每到玉米抽雄期,雇一个工人每天需要支付300到330元,这对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现在通过机械化,单在去雄环节,就比人工作业每亩节约成本约160元。若是从播种到收获全程采用机械化,则比人工作业每亩节约成本超500元。”甘肃润丰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岳晓鹏说。

作为全国前50强制种企业的“掌门人”,岳晓鹏很满意技术带来的利润增长。

近年来,临泽县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推进制种玉米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监管,形成春季播种、夏季管理、秋季收获、冬季加工的循环生产加工链。

窥斑见豹。临泽县玉米制种业的发展,正是甘肃省大力推进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的缩影。近年来,甘肃省坚持把农作物制种产业作为全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来培育,全省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育种创新能力、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优势基地地位进一步凸显,为保障全国粮食生产用种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酒泉市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乡沙枣园子村村民妥玉娄经营着46亩承包地,其中,2亩地种植制种南瓜,10亩地种植制种生菜。

“现在都是订单农业。就拿南瓜来说吧,去年公司给我们的订单价格是每亩5000元,制种收益稳定。我家来自土地的收入去年超过13万元。”妥玉娄说。

近几年,通过政策扶持、强化管理、龙头培育等措施,酒泉市建成50多万亩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主的种子生产基地。全市制种基地涉及5个农业县市区,制种农户7.2万余户,从事种子生产的企业达200家,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外贸制种基地。

不止酒泉。近年来,甘肃省着力推进种业基地建设,建成了一批种子生产大市和大县。“张掖玉米种子”获得全国唯一的种子国家地理商标证书;甘州区、临泽县、凉州区、肃州区、高台县、永昌县、古浪县7县(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定西、酒泉、张掖、平凉4市及山丹、民乐、陇西3县被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甘州、临泽、高台、凉州、永昌、肃州、民乐、山丹、渭源9县(区)获得国家级玉米、蔬菜、马铃薯制种大县奖励。

2021年,甘肃省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294万亩,产种量17.5亿公斤,其中玉米、马铃薯、瓜菜花卉制种面积分别达到141.2万亩、48.8万亩和44.7万亩,产量分别达到5.8亿公斤、9.9亿公斤和3317万公斤,分别较上年增长8.9%、22%、9%和6.4%、24%、2.5%。甘肃省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重要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和瓜菜花卉制种基地,成为全国现代种业三大核心基地之一。

“甘肃省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农业种质资源丰富,记录定名的植物有4500余种。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已进行了两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甘肃省启动了为期3年的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收集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近20万份。

同时,甘肃省育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以来,全省共选育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464个,其中玉米品种351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2000个,居全国第三,范围覆盖粮食、油料、糖料、蔬菜、果树5大类18种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自古以来,河西走廊便与种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经,葡萄、石榴、核桃等作物的种子通过它来到中原,宝贵的蚕种由此走向罗马帝国。今天,河西走廊因其对制种的天然优势,已成为众多制种企业争相入驻的“黄金走廊”。沿着这条“走廊”,种子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种业“甘军”得以由弱到强。

截至目前,甘肃省已有种子企业667家,建成成套加工线413条,种子加工能力6亿公斤以上,其中玉米种子企业133家,马铃薯种薯企业83家。全球种业前三强均在甘肃省建立了中外合资公司和基地。肃州区国家现代种业(瓜菜花卉)产业园创建完成并通过国家认定验收,甘州区省级现代种业(玉米制种)产业园正在积极创建。

众多企业的青睐也表明,甘肃省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种子生产、加工技术中心。

育出“好种子”,既保障了国民的“粮袋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从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甘肃省正蹄疾步稳,踔厉奋进。

标签: 种质资源 玉米种子 玉米制种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